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15 20:11何佩
求知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

摘 要:在小学核心素养体系中,数学表达能力尤为重要,能够展现学生的数学思维,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程度。为强化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其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数学表达素养。文章从多角度探寻提高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表达能力;小学生;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何佩(1995—),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二级教师。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数学十分重要,能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世界并培养理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一、启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内在驱动力

教师若想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拥有积极的表达意愿与强烈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其对数学表达产生强烈兴趣,再锻炼其数学表达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立足“听”与“说”,找寻数学表达的切入点。

“听”和“说”是数学文化交流的核心基础,其可助力教师寻找融合创造表达、内化吸收、主动思维的切入点。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获取信息并进行完善优化;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可理清脉络,分享观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听”与“说”机会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在“听”与“说”的活动中进行表达,让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表达,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表达能力。

例如,在对《一一间隔排列》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形、圆形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组,并将图形组两端遮住,仅向学生展示六个图形。同时,笔者告诉学生该图形组含有十几个图形,而后让学生相互表达交流,猜猜哪类图形的数量最多。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倾听比赛,比一比哪位同学更会倾听,哪位同学更会表达。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相互展示交流。在比赛中,学生甲说:“该图组有8个三角形,有9个圆形,共计17个图形,其中圆形数量最多。”同学乙则认为:“题目并没有明确有多少个图形,如果图形数量为双数,那么很可能三角形与圆形的数量相等。”同学乙展示了较为优秀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善于思考,善于表达。同时,同学丙则认为:“在上述图形组中,哪个图形既位于开头,又位于结尾,则拥有更多数量;若该组图形的开头与结尾分别为不同的图形,则两个图形的数量相等。”同学丁继续补充:“若圆形既位于开头,也位于结尾,则圆形最多;若三角形既位于开头,也位于结尾,则三角形数量最多;若三角形、圆形分别位于开头、结尾,则两个图形数量相等。”在上述的听说互动中,学生相互启发,互相点拨,互相补充。这不但有助于学生验证想法,还可以提升学生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在倾听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梳理、反思自我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切实提升了数学表达的能力。

(二)组织学生参与数学阅读活动,锻炼其数学表达能力

提升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阅读活动,分析学生的想法,推动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反复推敲。

比如,在对《圆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数学文本进行阅读。在完成“两端均在圆上且通过圆心的线段为直径”这个句子的阅读活动后,部分学生意识到直径即为线段。然后教师可询问学生:“直径是怎样的线段?”当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继续阅读文本则可意识到:“两端均在圆上且通过圆心的线段即为直径。”接下来,教师可继续询问学生:“什么叫通过圆心?两端应处在圆的哪个位置?”通过继续阅读文本,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线段两个端点在圆上,既不可在园外,也不可在圆内,且线段需要经过圆心。”具备“必须经过圆心”“两个端点均在圆上”两个条件的线段为圆的直径。经历三次数学阅读活动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全面、丰富的数学表达能力。相应地,教师开展的阅读引导活动也为学生找到了数学表达的立足点,不但阐述了数学概念的外延意義与内涵,还能推动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

(三)借助文本表达,寻找表达能力提升的突破点。

当前,数学文本表达方式主要是思维导图、线段图、数学日记。上述三个元素均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情感表达、思想表达机会。在表达活动中,学生可逐步强化自身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感受分享交流与表达回答的乐趣,从内心深处渴望强化自身数学表达能力。

二、设计适合数学表达的语境

为强化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应设计良好的数学表达语境,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点拨、引导,针对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训练指导;教师还应规范自身的语言表达,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为设计良好的数学表达语境,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设计探索情境,丰富学生表达视角

为强化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应唤醒小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学生提供适合数学表达的探索情境;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强化语境的针对性,确保学生可简洁、准确、直观的感悟数学表达的独特价值,将生机与活力注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带领学生感悟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1]。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要解决超市购物类的应用题,笔者基于此设计了下列生活情境:“为吸引客户购物,超市开展酬宾优惠活动,下列多种购物方案中,大家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针对原价为16.8元的汽车玩具,现在具有以下几个购物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买一辆玩具汽车,可获得两元的购物券;第二种方案,每购买五辆玩具汽车,可获得一辆赠品;第三种方案,每购买四辆玩具汽车,则获得每辆汽车降价两元的优惠。”笔者基于上述情境,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数学表达活动。让学生甲认为:“第一种方案最合适,我不愿意购买过多的玩具汽车,还想购买其他物品。”而学生乙则说:“第三种方案最合适,我朋友比较多,我可以每个人送一辆,还能攒下八元零花钱。”学生丁则认为:“第二种方案更合适,第二种方案的平均车辆价格更低,我可以与五名同学结成伙伴,共同购买玩具汽车。”在设定数学表达情境时,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表达主体,延伸探索情境,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发散学生思维,让数学表达语境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同时,在数学表达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逐步领略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充分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二)设置交流合作语境,让学生的表达观点得以深化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数学学习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数学表达活动也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因此,教师应善于倾听,从学生的表达活动中捕捉表达资源;鼓励学生交流合作,优化其表达思路;完善教学策略,强化表达效果,让学生的观点得以深化。

比如,在讲解乘法口诀时,班内某位学生表示自己已提前了解过乘法口诀,其他学生也附和道我们都知道乘法口诀。基于此,教师可表扬并询问学生:“大家真聪明,既然大家都会背乘法口诀,那么有没有不理解、不知道乘法口诀的学生呀?”若班内存在少数几名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理解,则教师可启发学生:“大家能不能分享自己的方法,看看谁的理解方法可以更高效地帮助这几位同学快速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上述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的学生边指插图表,边叙述乘法口诀的具体推导过程;有的学生主要讲解乘法口诀的规律;有的学生重点讲述自己的所得所悟。在师生交流活动中,若教师能够留意到课堂上的表达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切实增强其数学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挖掘表达资源,优化表达语境,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能够自信表达,真挚表达,深入表达,充分领悟数学表达的独特魅力。

(三)创建实验操作语境,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

当前,数学教学活动涵盖诸多数学实验内容,而数学实验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散数学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数学表达活动是立足于实验思维的延展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取具有较强探究价值的数学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语境中主动表达,尊重班内学生的个性差异,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表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学生互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将评价方法教授给学生,提升其评价能力,调动其表达与评价热情。现阶段,教师在数学表达活动中开展的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积极性,还可以切实增强其表达水平。在学生互相评价的过程中,生生互评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在交流与议论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尊重他们的表达差异,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评价活动,还可引领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方式,包括肯定的眼神、点头、微笑等,以强化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其评价能力。

(二)教师评价

在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的限制下,多数学生很难理性、精准地进行数学表达。这使得学生更依赖教师的评价指导,而教师也应依托评价活动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其了解何为正确的表达方式,挖掘其表达潜能。比如,在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对笔者展示的某个统计图具有下列表述:“根据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发现下午一点的气温最高达到33摄氏度,下午四点温度降低到29摄氏度,这表明从下午四点温度开始降低。”班内部分学生表示赞同。对此,笔者先肯定了学生的积极表达行为,再修正其错误的表达认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题目材料,依托教学评价引导其纠正自身的认知。学生再次表述:“气温从下午一点开始下降,至下午四点已降至29摄氏度,下降幅度为4摄氏度。”简而言之,源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传递知识,也可强化师生情感交流。相应地,学生也能够透过真诚的评价语言,感悟教师的关爱与赞赏,从教师评价中獲得正能量。对学生的具体表达情况,教师不但要给予引导与鼓励,还应珍视学生积极的表达行为,肯定其表达态度。这有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评价,用心表达,用心思考。

(三)家校评价

若教育只在学校发生,而没有家庭参与,或只在家庭进行,没有学校参与,都无法高质高效地完成人才培育的任务。鉴于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交流沟通,逐步建立完善的家校评价体系,形成拥有一致目标的教育机制,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点时,班内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较为陌生,未能积极地进行表达,部分学生却能够与父母交流想法。比如,有的同学放学后与爸爸进行沟通:“今天学习了合数与质数,我理解的质数的概念为拥有两个因数,而合数的概念为拥有两个以上的因数。比如,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则可被理解为质数家庭,若一个家庭有三个及以上的孩子,则可被理解为合数家庭。”对上述对话内容,家长若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表达观点,则可与教师进行沟通,而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鼓励,积极与学生相互交流,多倾听,及时分享,共同探讨,持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同时,为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努力获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给予家长及时的鼓励、引导,让家长积极与教师沟通。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探索提高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途径,通过启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内在驱动力,设计适合数学表达的语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增强其数学表达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1(08):29-34.

肖友姣.“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提质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21,28(05):846.

李修国.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着力优化育人环境[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7-8.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