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美居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2-04-15 19:20李宗兴
东方收藏 2022年3期
关键词:漆艺传承创新

摘要:笔者从事漆艺创作多年,从漆器到漆艺,从传承到创新,在继承中国漆器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积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力求反映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使漆艺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有了更加灵活的样式和表现,从而实现更高层级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漆艺;传承;创新

一、研究背景

在考古发现中,已经明确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最开始时主要利用大漆防腐、防潮、耐磨、绝缘等物理属性,通常将其涂抹于房屋、器具、车船等物体表面,起到保护并延长寿命的作用,后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审美意识的提高,对于大漆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与广泛。如服饰方面有漆纱,是汉代冠饰的专用材料;饮食方面,除了将其制成器具之用,在历史记载中还可以食用,具有驱虫滋补等功效;住行方面,大漆为极好的防腐材料,也是一种优美的装饰材料,营造出一种奢华富贵的景象,古语所言中的“朱门”便是大漆髹饰后的门;此外,战争中的武器、盔甲、盾牌也利用了大漆坚硬、耐高温、防潮防腐的特性。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乐器、饮食器等物件因与大漆的结合而大大延长了使用时间。

传统漆艺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独特的审美特征,在古代则出自于实用功能。漆艺大多以漆器及髹饰等形式存在,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髹漆、戗金艺术在中国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可惜的是,如今漆艺逐渐退出了大众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被产量更大、更加方便低廉的塑料、玻璃等材料所取代。这一曾经浸染于百姓生活之中的传统工艺,如今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因此漆艺的复兴与发展刻不容缓,需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而漆画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漆艺形式,它的出现将漆艺完全推向审美的艺术范畴中,不得不说在一定形式上激发了漆艺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命活力,打破了传统漆艺的审美范式,增加了漆艺的艺术表现形式。

但是纵观漆艺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漆艺的发展离不开其作为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与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尽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始终与社会的审美和需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故而,当下漆艺该如何发展?笔者身处其中难以断言,但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漆器还是漆画,都可摆设装点、提升生活品位,传统漆艺在家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我们要将传统漆艺的价值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发挥其所长,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概括地说,漆艺是一种以漆为操作对象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艺术行为,也就是利用漆进行涂、绘、填、雕、刻、磨、推光等多种工艺手法行为的总称,是作者在产品上注入本人精神情感的艺术创作。

大漆是漆艺创作中的主要原料,它具有很多優点:一是环保健康、能耐高温且能防火;二是渗透性好,能够“入木三分”,渗透到木质深处,让红木家具等载体的木纹清晰、色泽清莹、手感舒适;三是通透性好,不会遮盖住漆器胎体原有的木纹,能让漆器的纹理更加完美呈现;四是漆膜硬度高,其在干燥成膜后,具有耐酸碱、防腐蚀、耐摩擦、防潮绝缘、耐氧化的特点,可经久不变色,不怕虫蛀和不受温度影响等。

但大漆也因自身的自然属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受种植数量的影响,产量有限;到目前为止还需要人工割漆,采集成本很高;颜色较少,比不了化学漆的种类繁多;防紫外线能力差,用大漆制作的漆器工艺品等要避免阳光直晒;大漆本身健康,但大漆中的漆霉在生产过程中会导致部分人群过敏;工序多、工艺复杂、阴干时间长,使得漆器的生产周期很长。

中国漆艺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大漆的采集、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却因种种原因,在传承过程中也会发生遗漏缺失等现象。正因如此,使得由纯正大漆支撑的漆艺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对于大漆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介入的方式,对漆原料的品种、产量、加工工艺等客观条件进行提升及改进,为当代漆艺的长久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

时至今日,漆艺更像是一种艺术思想的载体,而不仅仅是用于物品上的装饰材料。笔者认为,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来展现漆的美感,无疑是当下漆艺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漆艺的发展和壮大如今拥有了更加广阔和肥沃的土壤,不论是偏向于实用化的餐具、茶具、家具,还是偏向于艺术性的陈设器、漆画、家具等,都可以看到漆艺的身影,这也使得漆艺能够走进更多的寻常百姓家。从某种程度上看,漆艺作品在装饰生活、美化家居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观者的审美品位,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共鸣,跨越时间与空间,与艺术家进行交流。

三、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笔者出生于1961年,1983年初到澳门。如今从事漆艺创作已近40年,先后开办了六家漆器工厂,获得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澳门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在漆器、漆画、漆艺工艺家具、室内设计、家居装饰等方面有资深的经验,所生产的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漆器工艺的创作实践当中,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在传统漆艺基础上增加漆雕绘画工艺,于陶瓷表面上漆和绘画的艺术创作,可以解决上釉的各种局限性,于是创新发明了漆瓷工艺。上漆比上釉简单,漆瓷工艺解决了很多材料在漆艺中的应用问题,使得相关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发挥可能,所产出的作品美轮美奂、备受喜爱,如大漆堆金的屏风等。漆瓷工艺在业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推广使用,近年来在多个地方也出现了一批从事漆瓷工艺品生产的工厂和作坊。

漆器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应当如何进行传承和创新发展?笔者从多年的创作实践和生产经营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让非遗活在当下,在生产中实现活态传承。

漆器起源于中国,成就于东方,这是自然对我们的馈赠,而保护它的美丽、传承它的工艺,也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责任。笔者与漆器有着特殊缘分,多年来始终努力探寻漆器世界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美感。我们相信,在艺术家的世界里,漆器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将这种瑰丽多变的漆艺世界展现于普罗大众,以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向观者诉说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

四、保护漆艺的技术传承

中国的漆艺历经7000多年的沉淀,留下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精品之作。但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受社会动荡不安等因素影响,漆艺行业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很多漆艺匠人被迫另行择业。新中国成立后,漆器行业才逐渐步入正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受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等因素影响,再加上新兴产业如玻璃、塑料等的竞争,以及日韩等国漆器产品的冲击,我国的漆艺行业仍举步维艰,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面临断层的危机。

那么,该如何保护漆艺的技术和传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人才,利用院校教育等途径,产学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漆艺行业;二是对漆器产品进行不同的定位和分类,高端走收藏路线,中端走陈设和欣赏路线,低端走实用型、批量生产的路线;三是利用新科技和新材料,为漆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四是工艺创新,提高漆器的生产效率。

五、漆艺的创新与应用

(一)漆艺的创新

1.原料的改革与保障。当代漆艺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便是漆原料的产量及质量均难以得到保障,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新漆种来与大漆进行结合,扩大漆的产量,如天然材料制作的菠萝漆、腰果漆等。菠萝漆是利用当地生产的生漆拌和绿松石、丹砂、珊瑚、石黄、青筋蓝、砂等有色矿及动物质混合制成;腰果漆则指采用腰果壳液为主要原料,与苯酚、甲醛等有机化合物经缩聚后,和溶剂调配成近似天然大漆的新漆种,属于天然树脂型油基漆。这两者在通透性、硬度、耐高温、耐酸碱等方面与大漆相似,具有操作简单、产量较高、阴干时间较短、强度高、水磨性好等优点。

2.工艺的创新与改进。漆艺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但受限于大漆的自然属性,很多时候难以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且部分传统的漆器工艺比较复杂,导致漆器的生产周期较长,难以量化生产,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需求,难以激发出当代漆艺的活力,因此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漆艺创作的可能性。如大漆阴干需要温度保持在20℃—30℃、湿度维持在75%—85%的环境下才能进行,时间最长可达两三个月,占据了漆器制作的大半时间,如此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一个适合大漆阴干的环境,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减少阴干的时间。一般来说,大漆的阴干是从外向内的,我们采用将电器设备安装到特定空间的办法,可以让大漆内外同时进行阴干,这也是减少漆器生产周期的一个方法。此外,对于中低端的漆艺产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如使用机器人和机械手来进行上灰、刷漆、打磨、推光等,能够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工作,而且设定好程序后,使操作固定化,不会因人的漆艺水平高低不同而导致生产出来的漆器品质出现波动。这些先进的工艺使漆器的量产成为可能。漆器一旦进行量产,降低了漆器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漆器的生产周期,就能够解决漆器供货难的问题。

3.漆器的审美与使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漆器实物可以看到,很多作品只有陈设装饰和收藏鉴赏的功能,用途相对比较单一,实用性较差,难以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对此,我们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创作过程当中,坚持实用性跟时代发展和民众需求接轨,生产一些比较实用的漆器作品,如饭碗、茶具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漆瓷杯就很受人们的追捧。

(二)漆艺的应用

1.漆画工艺。漆画是漆艺与漆绘两种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中,漆绘既是中国绘画门类中的一种,同样也是漆艺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漆绘的工艺表现具有多元性,技法与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的。漆画不但讲究“材美工巧”,更强调“漆性”,在创作当中,匠人将漆艺的绘、雕、刻、镶、嵌、镂、勾、填等各种技法尽情发挥,可以把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描绘得淋漓尽致,能够把各种典故、神话故事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作者的精心创作,可以让人“如梦如幻,如在画中游一般”。

2.漆瓷工艺。漆瓷工艺是指在陶瓷表面进行描金、髹漆、填漆、螺钿、镶嵌、堆漆、雕漆、镶嵌、戗金等各种工艺的创作方式,由于漆的色泽比较光鲜亮丽,色彩饱和度高,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漆瓷工艺古已有之,它是先在陶瓷表面上漆,再进行各种工艺加工,传统工艺很难解决大漆在上釉陶瓷进行二次工艺创作的问题,但现在出现的新工艺,能够先把陶瓷表面的釉质去掉,然后进行艺术创作,解决了釉质表面上漆难的问题。而现代漆瓷工艺在传统大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材料的应用,让色彩的表达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丰富和强化了创作者对于颜色的控制力和表现力,让漆器工艺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漆艺家具。漆艺在家具上的应用由来已久,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家具,都少不了漆艺。无论是镶嵌、雕刻、敷贴还是彩绘等髹漆工艺都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漆艺装饰通过油漆或绘画,髹漆的色彩更加赏心悦目,连续起伏地使用点线面的构图、色彩、质感等元素表现出来的。不论内容、形式、装饰手法等方面都是遵循“变化与统一”这一和谐美的核心内容与本质特征,且是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美学规律的基础,同时还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改良创新。

总之,漆艺在家居装饰、公共空间设计、工艺品创作、收藏鉴赏等应用领域开拓了更加广泛的前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更美的享受。

六、漆艺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漆艺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除了在材料、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在传承、合作、推广等方面也必须结合时代,实现活态传承,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直接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线上的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以及线下的艺术沙龙、艺术讲堂等,加强艺术家与漆艺爱好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和联系。此外,每位艺术家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拥有独特的技能,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大数据可视化推广。通过AI智能进行AR、VR透视系统的开发,对接元宇宙大数据,建设可视化推广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互联的汇聚联通平台。支撑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可视化大数据推广,帮助漆艺传承人、工艺大师及其产品进行包装和推广。

3.依托“旅游+文化+教育+互联网”的模式,实现旅游产品设计与传统漆艺工艺的对接与结合。

七、总结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朴素的本真和令人震撼的美感。漆艺在當代美学发展的背景下,不仅仅是外观给人以美的陶冶,更多的是体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它本身带有强烈的美学思想和东方哲学意味。而笔者所关注的“漆艺美居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课题,旨在营造一个漆艺美居人文艺术创意设计空间,用一种全新的当代美学延续漆艺传统,使漆艺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具有更加灵活的形式和表现,让当代漆艺能够走向每个家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注入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钱亚琴,戴向东.新中式家具发展思路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3):36-39.

2.徐梓涵.漆艺于东方美学思想的显现[J].艺术品鉴,2021(02):12-13.

3.武晓瑾,胡伟.陶瓷与漆艺的联想[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34-35.

4.邱娟.漆艺家具传统与现代的融合[D].上海师范大学,2015.

5.李玉娟,于伸.现代漆艺家具的发展与展望[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0):64-65

6.张飞龙.中国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国生漆,2007(02):10-31+35.

作者简介:

李宗兴,从事漆器工艺、艺术创作近40年。现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澳门工艺美术大师、资深设计师,在漆器、漆画、漆艺工艺家具、室内设计、家居装饰等方面有资深经验,于漆瓷工艺、漆画工艺、漆器家具文化领域均颇有建树,执著于艺术的创新,在工艺美术行业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漆艺传承创新
蹇然漆艺作品
四川省三国漆艺传习社:天府之韵 漆艺之美
大漆:鲜活的现在进行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