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新仕 王亚楠
(作者单位: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2.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河北省具有发展强筋小麦所需光温等气候优势,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加工带动等持续增强,走进全国前列,为全省强筋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前进机遇。本文就目前全省强筋小麦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发展经验,梳理存在短板,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全省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1.种植面积和总产稳步提高。围绕全省“四个农业”发展方向,实施科技指导员驻村行动,在政策保障、科研推动、落实措施等利好下,开展规模化、标准化、质量化生产,全省强筋小麦面积连年扩大,单产持续增加,推进了全省强筋小麦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省强筋小麦播种面积达到50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1.11%,总产量达180万吨以上,约占全年小麦总产量的12.14%。
2.原粮品质优良,市场优势明显。全省强筋小麦主推品种藁优2018和师栾02-1等品种,连续多次在全国面包小麦鉴评会上获奖,品质名列前茅,获得企业和市场的认可。近5年育成多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其中,具有优质、高产、节水的冀麦U80通过国家审定,冀麦323、冀麦U87、冀麦765通过河北省冀中南优质组审定。市场价格优势明显,2021年藁优2018品种在石家庄和衡水平均价格分别为2740.95元/吨和2743.38元/吨,分别比当地普麦价格高138.96元/吨和144.46元/吨,比山东和河南优势强筋小麦品种价格分别高19.77元/吨和30.77元/吨。
3.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研究取得突破。省小麦产业体系加工岗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联合省内龙头企业,开展了小麦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增加了专用粉和新型预制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了粮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粮食加工逐步由粮食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倒逼落后加工产能退出。
4.产业集群建设效应凸显。省级层面,制定了《河北省强筋小麦集群建设工作方案》,聚集多方合力,合理有效要素配置,集中打造冀中南全国强筋小麦优势产业带。金沙河、今麦郎、五得利等知名面粉加工企业通过流转自有基地建设、与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手、带动小农户融入集群发展等形式,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企业所需原粮得到充分保障,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截止到2021年底,强筋小麦产业订单生产达到80%以上,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
1.强筋小麦增产不增收现象仍然存在。全省强筋小麦连续三年稳定增长,但所占比例不高,2021年强筋小麦面积占到全省小麦面积的14.68%,与山东和河南小麦生产强省差距依然明显。近几年农资价格上涨对收益产生不利影响,规模经营农户普遍反映,农业雇工难、价格高、群体偏老等因素对经营造成很大困难,对强筋小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将都会对未来强筋小麦生产和收益产生一定影响。
2.强筋小麦科技支撑潜力仍需提高。好种出好粮,我省强筋小麦品种更新速度慢,突破性、革命性、优质性强筋小麦品种仍然缺乏。制种水平不高,种子繁育、收购、销售等环节标准化建设不足。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少,市场影响力弱。
3.产业和产品品牌建设仍需加强。全省强筋小麦品种和品质拥有不错的口碑和市场接受度,但产品品牌和产业优势宣传力度不够,生产转化效益动能不足。因此,要提升全省强筋小麦产品在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动力和品牌忠诚度。
1.加大强筋小麦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河北省“四个农业”及优质强筋小麦产业集群2022年推进方案,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加强企业扶持和品牌培育。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做好财政性惠农政策的落实。
2.推动产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积极发挥加工收购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组织作用,完善订单生产、合作共建、土地入股、托管服务等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强筋小麦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使其不断提高服务硬件条件和作业水平。加大国家政策性保险对强筋小麦生产的保险补贴和赔付比例,确保生产者种植收益“旱涝保收”,保持种麦农户积极性。
3.增强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在强筋小麦种子培育,标准化体系建设,引导强筋小麦品种创新,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优化,筛选一批品质性状优良、产量高、适宜不同区域和地力条件种植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建设强筋小麦品种原原种繁种田和强筋小麦繁种田基地。
4.做大做强强筋小麦加工,提升品牌建设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交易会、博览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和产品招商,扩大河北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引领和带动我省现代小麦加工业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