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雪梅
(作者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室)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党在把方向、谋大局、保落实方面的主心骨作用。丰南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十分必要。在具体工作中,该区全面推行了五个“一线工作法”,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融入其中,动员全民共建共享,以高昂的干事热情、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民意。因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丰南区荣获“2020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和“2020年度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一是实行双组长负责制,该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区直成员单位立足本职,全面协调指导,确保工作实效。镇(乡)、村建立了相应机构紧抓落实,将任务目标细化分解,明确职责。区、镇(乡)、村汇聚合力,形成了三级书记直接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同时,切实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参加省级“万人示范培训”,全面提高了村干部的履职能力。二是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该区着力将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成党建示范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创红旗党支部,推动提升村争创五星党支部。同时,积极引导各村建设党建示范一条街,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良性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已打造党建示范点50个,党建示范带(区)9个,党支部达标率96%以上。在各级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该区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采取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行动,成功打造了天合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民荣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个市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为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丰南区充分发挥工业强区优势,积极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全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4500人次。同时,积极实施“双十”计划,全面盘活集体资产,实现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基础上每年增收10%以上,农民纯收入年增10%以上。农民的口袋富了,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要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争当履职标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事事冲在前。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分别负责一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立下军令状,成立工作专班,亲自抓、长期抓,一刻也不放松。村“两委”干部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主动认领,抓规范,增亮点,昼夜奋战,风雨不误。基层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出工出力,农民思想也得到了转变,各示范村均成立了由党员牵头的突击小分队,涌现出一大批模范群众为乡村振兴奉献助力。如崔庄户村董术杰夫妇将父母生前栽植的两棵55年树龄的榆钱树捐赠给村里,以“夫妻树”栽植在村头,现已成为村庄一景;村民张宝胜自费购买了800棵美国红枫,如今已在村口生根发芽。党员、群众的无私和奉献让乡村旧貌换新颜,2020年,崔庄户村被评为了“省级森林乡村”。也正是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奋力拼搏中,丰南区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打好了扶贫脱贫集中攻坚战。目前,全区已脱贫234户508人无返贫风险,边缘户318户744人无致贫风险,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达到100%,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动态就业率达到100%,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为明确总体目标思路,丰南区组织区、乡、村三级干部七赴浙江,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经验,为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省级一流标准,该区综合考量区位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情况,科学规划了“一带、一线、四区、两组团”的乡村振兴总体目标思路。即:沿205国道和唐津运河打造贯穿东西的百村示范带;沿丰碱路打造联通南北的百村示范线;高标准建设唐津运河流域文旅融合示范区、黄各庄产业发展示范区、大齐各庄红色文化示范区、胥各庄城郊融合示范区;提升钱营镇农旅结合组团和岔河镇田园风光组团水平,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面开花”。产业带动上,丰南区围绕主产业,瞄准央企、上市公司、京津冀合作项目等,精准实施三产融合样板工程、奶业振兴倍增工程、生猪生产双百工程、对虾种苗繁育工程和“蟹光一体”示范工程,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种养殖户增收致富。村容村貌提升上,该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冀东风格为主,适当吸收浙派元素,对沿街墙体进行了适度修整,对于村内空闲地,大的建成公园、广场,小的进行绿化栽植,村庄绿化率达到34%以上,基本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文明创建上,按照“一村一网格员、一村一调解员、一村一警、一村一律、一村一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壮大服务团队,让民间的贤达、能人、公益领袖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力军。
一是盯紧唐津运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突出城郊文旅特色,丰南区深挖唐津运河生态资源,选择沿线的2个乡镇、26个行政村,确立了“流域治理、三生融合”的基本理念,按照“一河贯穿、三线合一、多村联建”的总体架构,采取“上级支持、财政补贴、企业捐助、群众参与”的方式筹集资金9000万元,打造了唐津运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经过近年来的全力创建,该示范区已初步达到了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目标。水、电、路、讯综合配套,公共服务一应俱全,美丽庭院、房屋节能改造、改厕、煤改电同步推进,垃圾、污水、粪污集中处理;水田林渠路综合治理,实施了果园、养殖小区、药田花海、百草园、民宿等农旅结合项目;治水、栽树、建景、修路同步实施,形成了街巷通达、水渠环绕、莲藕满渠、绿树繁花的北国江南,运河乡情。二是盯紧文化传承工作。一方面,大力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区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分馆及数字化建设项目均已投入使用,各乡镇文化站均实行了免费开放机制,同时为群众量身定做了花会、秧歌、广场舞、扇舞、威风锣鼓、民乐、评戏等文艺活动,表演形式深受群众喜爱。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村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广泛征集家风家训作为各村文化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引导村民唱家乡歌、抒家乡情,各示范村如王打刁、崔庄户、孙老庄、孔家庄等都进行了村歌创作,村民们互相传唱,将家乡故事和乡村文化代代传承。
首先,科学制定指标体系,按照区里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分解表,每月对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委对乡镇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成立专项督导组,强化全过程监管,对农村环境卫生、示范区建设等情况进行驻村督导,把好关键节点,走好每道程序,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同时,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将群众工作做实做细。一是实行“五步决策法”,让村集体决策更加民主科学,顺应百姓心声;二是落实“三公开”办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令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三是建立“两个协会”,依托乡贤理事会和妇女议事会,将村民紧密团结起来,上下齐心解难题;四是设立“好人榜”,广泛传播正能量,将“要我干”变为“我愿干”,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干事热情。在示范区创建中,广大干部群众自行义务出工,对违建主动自拆自改,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典型人物和事例。如王打刁村村民为了防止村庄污水处理工程被淹没,深夜冒雨抢险搭埝;崔庄户村村干部和党员纷纷抢出义务工,累计出人工、车工1000多个,为集体节省资金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