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影视和游戏产业兴起与发展,在二度创作的手法和内容上不断突破文学底本的局限,创造了属于新媒体的热潮。传统文学图书出版行业急需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而作为出版环节的重要角色,文学编辑也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了解当下新媒体蓬勃发展对出版行业造成的冲击,同时要关注受众需求,增强创新意识。文章从出版实践出发,列举新时代文学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即政治素质、文字能力、文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新媒体时代环境要求编辑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利用新手段、新思路,针对传统出版行业周期长、反馈慢的缺点,对症下药,从出版各个环节着手,补齐短板,突破传统出版工作方式的桎梏,带领文学作品出版进入新的发展领域。
关键词:新时代;文学编辑;政治素质;文字能力;文学素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215-03
在多媒体发展的环境下,文学编辑成了一个广义的概念,而本文只针对图书出版领域的文学编辑。文学编辑是文学作品出版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对其能力的要求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无外乎四个方面,即政治素质、文字能力、文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一、政治素质
出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要坚定不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面对选题与书稿,要把紧政治关,坚守导向关。文学编辑既要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又要强调关乎大是大非的文字深处的意义与态度。文学编辑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政治观、价值观。同时,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认识自己的社会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是非判断力和政治敏锐度,既要及时察觉政治方向问题,又要把握好文学表达的方式和尺度,保证作品思想方向的正确与文学表达的格调,为真正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保驾护航[1]。
过硬的政治素质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是提高政治素质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学习,包括及时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新闻出版的发展方向,避免“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同时,政策理论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实际,根据具体工作情况进行理解分析,要吃透弄懂方针原则,把握行动准则,将其真正运用到出版实践中。有方向、有目的的出版实践,能加深编辑对顶层设计的理解程度,为落实党的出版方针、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有了锲而不舍的学习,有了充分得当的武装,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便有了提升政治素质的基本保障,便有了应该坚守的政治底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认识清醒,道路明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对经手的任何选题和书稿就会不糊涂、不马虎,取舍处置就会得心应手。
二、文字能力
文字能力是編辑的基础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稿件的审读和编辑方面,而文学编辑的文字能力,则有更高的要求。文学作品是指通过对生活、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思考,以语言为工具,以文字为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具有美感,能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文字作为其表现形式,它的排列组合不但要准确传达作者的思考内容,而且要给读者以艺术享受,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文字不仅要准确,而且要有魅力,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仅要能“达意”,而且要能“传情”,唤起读者的共情意识。这对作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对编辑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实际出版过程中,编辑需要对作者提交的稿件进行审读、编辑加工和整理,以提高书稿的文字质量,使其达到出版要求。而编辑加工的过程,是考验编辑文字能力的重要环节。编辑不但要准确无误地找出稿件中的文字和语法错误,而且需要根据作者的语言特色对稿件进行润色,同时保证稿件内容的正确性、规范性、统一性,也要尊重作者原有的写作风格,不能随意修改。由此可见,过硬的文字能力是进行编辑加工的基础,是文学作品高质量出版的保障[2]。
文字能力体现在字意词意的熟练掌握、语法句法的纯熟运用上,这要求编辑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也要有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对汉字的理解和琢磨,要成为文学编辑的基本功。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掌握识别异体字、区分新旧字形的能力,防范基本的文字错误;其次,要在实践中积累常出现的错别字,警惕习惯性差错;最后,要不断更新文字使用方法,关注《现代汉语词典》再版时的新标准,防止知识体系更新落后导致的字词使用不当的情况。
耐心是积累文字能力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文字能力的学习和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编辑终身无法结业的课程,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最考验的就是编辑的耐心。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文字的学习中积累快乐,在作品的编辑中体味成长,是每个编辑必经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无法实现基础能力的提升与飞跃,也就很难驾驭一部优秀的作品。每个从事出版行业的编辑,都要做好耐得住寂寞的准备。再精彩的文字,反复阅读修改后都会产生厌烦心理,这个时候最容易疏忽犯错。越是枯燥,编辑越要平心静气,耐心打磨,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关键时刻出问题,所以耐心是文学编辑在职业生涯中必须练就的一项本领。
三、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对于一位合格的文学编辑来说,是重中之重。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行为及在语言、思想上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指在诗歌、小说、评论等文学方面的综合能力。文学编辑作为整个文学作品出版过程的中心人物,是联结作者与出版机构、作者与读者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文学作品出版和发行的把关者和经理人,其关键性不言而喻。作为这样一个重要角色,其对文学作品的定位和评价至关重要,关系到后期的出版运作与宣传推广的思考和方式,这就要求编辑具备文学思维与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这都属于文学素养的范畴。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利于编辑发现优秀的文学作者和作品,从而更好地发挥纽带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准确地定位作品,制定合适的出版和宣传营销方案,帮助其在图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文学作品的编辑过程中,文学素养能够帮助编辑更好地与作者沟通,完善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将作品的文学性与商品性联系起来,使文学作品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的同时,精准定位市场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经过这一环节后,文学编辑会清楚地认识到作品的闪光点,在后续对读者的推介和宣传中,更有抓手,更有信心,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文学素养对文学编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文学素养,是编辑的必修课之一。阅读无疑是提升文学素养最好的手段,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首先,阅读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侧重,文学经典是阅读首选。经典是文学艺术中的精华,是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淬炼遗留下的宝藏,它凝聚着各个时代的文化成果,提炼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是历史与文学共同孕育的明珠。阅读文学经典,不但能提升對文学的领悟力与感知力,也能从中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其次,要广泛涉猎,扩大阅读范畴。除了阅读文学经典之外,也应将多学科交叉阅读作为目标。一名合格的编辑应做一个“杂家”,多学科、广领域地阅读,为提升文学素养奠定基础。历史、科普、博物、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书籍,都能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文学编辑的知识面,锻炼判断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决策力,提升对文学作品中包罗万象的内容的宏观把控能力,保证文学作品的高质量输出[3]。
观影、观展等是对阅读的有效补充。文学作为艺术门类之一,语言和文字表述只是其呈现的方式,而内容的精粹部分,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影视与展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通俗的接收手段。领悟二者的精神内涵,能开阔编辑的视野,锻炼其共情能力,提升对当下社会情绪感知的敏锐度,从而对新生代作者和新鲜的文学选题有更高的接受度和更强的操作能力。
写作也是提升文学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首先,写作能更新自我认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可以提高文字领悟能力和语言修辞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文学想象力;最后,能强化编辑的鉴赏能力和写作实践力,让编辑不但能识别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更能以中肯的意见和独到的见地引导作者修改和创作作品,为作品增光添彩,以“神思妙想做嫁衣”,不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共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除了以上三点,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也有助于编辑文学素养的培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对生活及生活的本质、人及人性进行了艺术再现。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敏锐的生活感知力,能帮助编辑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思想,寻找作品中的普世价值,以唤起读者共情,体现作品价值。
积累文学素养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编辑需要将其作为一项日常习惯融入工作和生活中,在书本中汲取,在生活中锤炼,在艺术中升华,在工作中运用。
四、创新意识
在当下多媒体融合发展、自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信息来源不再单一,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随机性阅读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图书的纸质形式和文字体量,使它不再是人们主要的精神文化来源。文学类图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有其优势,但也逐渐被网络文学和由文学衍生的影视作品替代其地位。近年来,随着受众审美意识的增强,很多影视作品的脚本虽然取材于文学作品,但已表现出二次创作脱离原著并高于原著的趋势,这让文学作品更加处于尴尬的地位。为了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行业趋势,文学编辑必须寻求创新发展的道路,以提升竞争力,不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
首先,文学编辑应具备创新理念[4]。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时代在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细化,单一的文化产品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类图书的发展前景,应该引起文学编辑们的思考。近几年,图书出版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图书出版政策也有所调整,编辑应该响应政策的变化,将“多品种”转化为“高质量”,准确掌握发展趋势,找准市场痛点,发挥创新思维,为文学类图书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同时,编辑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开发新媒体,从概念上理解消化媒体融合,在实践中打破纸质图书的单一产品形态,实现“纸媒+数字化平台”的统一出版模式,在掌握内容资源的基础上,丰富产品形式,弥补不足,满足受众的多种需要,尽可能地占领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1]。
其次,注重出版环节全流程创新。文学类图书的原创价值较高,精神文化内涵比较深厚,编辑应抓住这一特点,将文学类图书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产品进行包装和营销,把自己当作产品经理,参与到作品创作、生产、营销推广的各个环节中。不但如此,编辑应利用自己掌握的新技术手段与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发散思维,勇于创新,打破图书生产周期长、信息反馈滞后的缺点,使图书更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了解现在读者的阅读兴趣点,并结合时下的热点,进行约稿工作。也可在这一阶段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精准定位读者群体,细化市场需求,同时建立读者群,为后续的反馈机制打下基础。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编辑也可根据自己在选题阶段掌握的信息,引导作者创作,并将作者的部分创作内容和创作思路分享到读者群中,及时获得反馈。在出版运作环节,可以联系电子书、有声书及影视公司等平台,注重多媒体协作,将内容以多种形式传播出去,实现对纸质图书的推广。在图书宣传推广的同时,编辑也要时刻关注市场反馈情况,倾听读者意见,鼓励读者将书评及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制造话题。要及时利用新手段进行出版工作,有利于编辑在出版过程中发现新亮点,突破传统出版手段带来的桎梏。
总之,创新需要理论支持,也需要实践去夯实。文学编辑应时刻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对市场的掌控、对读者的了解,同时坚持学习新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方法。
五、结语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新兴媒体的繁荣发展对传统出版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为出版行业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契机。机会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编辑去把握和利用。文学编辑作为文学作品出版环节的中心人物,应在工作中把握文学作品属性,综合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字能力、文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深耕选题策划,细化产品设计,优化宣传推广,适应新时代,掌握新技术,在发展的大潮中把握先机,不丢失时机,突破传统出版的局限性,打造高质量文学产品。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给文学编辑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提高自身的契机。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将编辑培养成高素质人才,是行业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关键一步,编辑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贺勇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图书编辑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J].文化产业,2021(24):152-153.
[2] 王德领.关于当好文学编辑的几个话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1(10):23-25.
[3] 武玥.提高文学素养对编辑的意义[J].中国编辑,2017(6):27-34.
[4] 史晓.图书编辑如何提升创新能力[J].百科知识,2021(18):32-33.
作者简介 卢祥秋,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