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校企合作研讨会举行。
本次研讨会设有“如何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如何促进学院实习基地建设”和“如何提升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度”三个研讨主题,学院党委副书记蒋灏主持会议。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院以公共服务机构为特色和方向,培养具有上外特色的公共服务人才,开展实习基地的培育工作。他提出合作的具体建议:一是形成具有上外特色的、“小而精”的项目化校企合作模式;二是与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及企业开展双方面的合作,共同助力上海的国际化发展;三是建立上外公共管理硕士的基础上(MPA),鼓励学生“知行合一”,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徐溯指出,近年来,国关学院一方面为市外办输送人才,主要包括输送选调生和选拔实习生参与大型外事活动;另外一方面为外事干部长期提供优质、稳定的师资以及实操性质的培训。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黄鲁霞从专业实习和实习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介绍了华师大实习的基本情况。她指出,实习教学是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培养学生产学研一体化的观念。
上海市浦东新区国际交往中心副主任戈红梅介绍了浦东新区国际交往中心的基本情况,并对国关学院与交往中心的合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交往中心会继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二是交往中心愿意与国关学院合作,为一些“小而精”的外事活动项目创立品牌;三是希望国关学院能够提供有关国际形势把握和分析的指导。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国际新闻部杨颖杰提出建议:一是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日常例会的报道,分析语言、主题等的變化;二是关注海外主流的社交媒体,了解外国人对于中国真实的认识;三是从学生身份转换为社会人的身份,学会沟通和团队协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MPA常务副主任郝诗楠首先介绍了国关学院MPA建设的基本情况,突出上外MPA涉外公共管理的特色,并抛出橄榄枝,希望引进公共部门的高级领导干部、实务工作者和企业家,为MPA学生开设讲座,共促上外MPA的蓬勃发展。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运营服务板块总监丁雯瓅强调,学生应当通过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积累锻炼自己沟通、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介绍了德勤招录的基本情况。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综合办公室干部林世典探讨了实现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互动的方式,希望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接收实习生深入参与进博会的筹备过程中,让实习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在驻外人才推送和储备工作上开展合作。
拉加代尔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马瑞就“如何提升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度”这一主题发言。她指出,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的选择更多,对于风险考量的也更多,但存在对市场和企业预期过高的问题。事实上,学生需要做的是挖掘职业的兴趣点,思考自身后期的职业规划以及自身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作交流处处长蒋薇薇指出,保持持续成长的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她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课题项目产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进行海量阅读拓宽知识面,参加大型活动锻炼反应能力。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张绍铎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国关学院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学生的就业去向相对集中在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上。接着,他汇报了国关学院当前就业的基本情况。他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在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以外,为在校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指导。
通过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建立高校与企业长期和稳固的关系,了解用人单位的运营机制和岗位需求,推动建立学院社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学院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官网)
(责任编辑:刘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