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明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三全育人”是基于现代社会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工作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基于“三全育人”视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对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大学生主体地位较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不高以及各专业课老师不能够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困境,为此需要从完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体制、创设“三全育人”教育体制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 思政教育模式
引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应当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主核心,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 1 ]。紧接着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建议》,再次强调高校要积极进行“三全育人”改革工作,创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2 ]。在这种思想的号召和影响下,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将“三全育人”作为教育革新的方向标与发展思路,促使了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改革效果,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然而,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在落实“三全育人”思想上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从“三全育人”视域出发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十分有必要。
一、当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大学生主体地位较低
早在2008年,我国教育部门联合宣传部门就出台了《针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建设的指导建议》,明确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400[ 3 ]。但是,从当下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师与学生数量配比都达不到标准要求,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时采用大班制教学方式,平均一个班级人数达到了100~160人,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也不是同一院系与专业的,老师通常只对班干部、表现积极的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不能够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教育大环境的限制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地体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与创新意识,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获取思想政治课学分,但这样并不能够达到教育的本质目的。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不高
目前,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设置在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期间。然而学生在初中、高中时期已经对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有大致的了解,进入到高校校园以后又面临相似的教学内容,再加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式与高中教学大体相同,让学生简单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只是在高中课程基础之上的拓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内容十分的枯燥和单一,同时也没能够与大学生的平时生活与学习建立紧密地联系,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大”而“空”的特征,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不高[ 4 ]。
3.各专业课老师不能够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许多专业老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是由辅导员与思想政治老师负责,自己教学的专业与思想政治内容关联性不强,因此不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容专业性较强,各专业课教学内容也相差较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难度。最后,尽管有一些专业老师希望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然而由于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固定、内容教学技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紧密结合。如果直接将两者结合起来,极易造成课堂内容脱节的问题,不仅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还可能出现负面效果。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
1.完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体制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能够促进德育工作和现代社会环境相融合,所以高校应当要充分意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保障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优势,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和引导,高校需要分析和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德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编写,联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大学生群体身心发展需求,逐步形成拥有时代特色、鲜明中国特色的教材体制,全面开展理论探究活动。其次,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应当要有意识地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善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逐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最后,高校在注重思想政治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当要定期组织课外实践教学,构建第二课堂,将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入到其中,促进家庭、社会以及高校教育的协同发展。
2.创设“三全育人”教育体制
基于“三全育人”视域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要创设完善的“三全育人”教育体制,依托于合理有效的育人制度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方面,高校需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体制,主要涵盖两部分的资源整合,分别是教育团队的整合以及教育方式的整合。“三全育人”视域下要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构建一个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德育教育团队十分有必要。高校要科学合理规划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职责范畴,明确教育主管单位的工作内容与权力,构建共同促进、全员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教育方式的整合应当要贯彻落实教育育人的指导思想,在进行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致力于构建教育合力,积极创建“家校协同教育体制”、“课外实践周”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5 ]。另一方面,高校还需要创设完善的监管体制,依托于可行的实时监测管理体制,推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有序、稳定进行,实现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校在创设监管体制时,应当要建立在教育育人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详细规定监管的主要目标及权限大小。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协同发展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特别指出[ 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有效性,更好贴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其余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责任田,确保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展。”因此,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应当要深入探究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分析与整理不同学科的内在精神与价值体现,广泛征集和总结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教学的紧密融合,进而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从“三全育人”视域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十分有必要,分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培养出更多优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2]杨和文,陈袁碧莹.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34(S1):55-57.
[3]唐忠宝,王鑫.以“三全育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基于“宝哥说”思政教育品牌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8(12):12-14.
[4]王森浩,李月红.基于“三全育人”的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1):22-24.
[5]柏晓娅,王峰,张耀东.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3-4.
[6]汪妮.“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路径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1-3.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