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国
一朝戎门入,终身军魂在。
身上流淌着新四军老战士的血脉,使得他与生俱来有着军人情结和坚毅存爱的红色基因。当年入伍尚在新兵集训的他,因奋不顾身投入突发火灾扑救而立功。退役安置在众人羡慕行政事业单位的他,为了爱情主动调入妻子所在企业,走南闯北搞起经营销售。企业破产下岗的他,不等不靠投身市场经济,从贩卖鱼虾开始滚大雪球,形成海产品收购、冷藏、加工、销售产业化。同时,他用行动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把爱心与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心坎上。他,就是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射阳县政协委员张金斌。
血脉相承“入军营”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1967年,也就在这冬去春来、芦苇泛青、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张金斌出生在黄海之滨射阳县一个时称射海的小渔村,也就是现在的国家中心渔港——黄沙港镇所在地。在家中,上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他是“小老巴子”。
那时的黄沙港镇上没几户人家,人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下海捕捞。唯独张金斌家有点意外,一家人并非靠下海捕捞为生。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早在1938年2月,家在上海、年轻爱国的张金斌父亲张风高,就在共产党人影响下参加革命,经历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参加过著名的黄桥战役、盐城战役,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新四军老战士、老党员。1946年7月,时任机枪连连长的张风高在盐城保卫战中不幸身负重伤,被转移到海边偏僻后方战地医院救治,伤势好转即被就近安排在射海区任职,从此便在苏北海边成家扎下了根。
身上流淌着军人父亲激荡的血脉,从小就听着革命英雄故事、看着红色电影成长起来的张金斌,早就向往着长大后,也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1985年10月,初中畢业宁愿放弃就读高中的张金斌,在广播中听到年度征兵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跑到人武部报名应征。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他如愿以偿跨入军营,成为一名海军地勤兵。
新兵入伍,必有集训。张金斌自然也不例外,刚到海军驻浙江宁波某部,随即投入为期3个月的强化训练。集训中,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习惯海边环境与气候的独特经历,让在海边参加训练的张金斌如鱼得水、逢考皆过。一天晚饭后,训练任务完成的张金斌在操场上跑步给自己加训,无意中发现不远处山头上浓烟滚滚,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知道那里有着军事设施。
“救火啊!山上起火了……”张金斌一边大声喊着参训的战友,一边拿起操场上的竹枝笤帚冲上山去,奋不顾身,迎火而上,扑打火苗。闻讯赶来的战友们采取清场阻燃、围火控制、运水浇熄等战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将大火扑灭,保住了那里的军事设施。为此,尚在新兵连集训的张金斌即被部队授予三等功。半年后,他又凭着自己良好的政治表现和过硬的军事技能加入了党组织。
伴着“燕舞”走四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0年初,服役期满、拥有渔业定量户口及立功证书的张金斌,被县相关部门对照政策,安置在交通系统直属行政事业单位。不但工资稳定,而且奖金诱人,这是一个令多少人羡慕不已的工作。然而,让众人感到惋惜的是,1993年,却因新婚妻子张春梅,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在了盐城燕舞集团,他竟放弃已有工作性质,毅然进入这一企业。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是 20世纪80年代曾风靡全国的广告词。广告词中的“燕舞”说的也正是盐城这家企业的音像电子产品,事实上伴随着这则广告,“燕舞”集团也算是红极一时。企业离不开经营,张金斌进企原在财务部,厂领导发现其人精明、能吃苦,具有从事经营的潜质,便将他调到集团驻深圳办事处担任副主任,半年后又升任主任。
办事处的任务,主要负责与驻深的“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对接,将“燕舞”产品销往中东各国及售后服务。那时交通运输没甚选择,运货到深圳靠的是企业自备的76辆大厢车。鉴于空车返回浪费太大,张金斌主动出击找客户解决配载及联系货源问题,帮助企业增加效益。为激发驾驶人员与办事处人员乐于配载的积极性,他向集团领导提出“回程配载收入,驾驶员得10%、办事处得15%,其余归集团所有”的可行性方案,得到批准。如此,办事处、驾驶员及企业三方受益,大家积极参与,货车返程配载率达100%。
随后几年,张金斌又先后被调任集团驻西安、东北、华东等几家办事处主任。每到一处,他总能深入市场和经销商之中,广泛听取客户意见,调查市场需求,及时向集团反馈信息和提出意见建议。在集团驻西安办事处任职期间,他曾几次前往条件恶劣的新疆阿拉山口岸,现场落实哈萨克斯坦的畜皮、棉花等进口配载货源。
下岗回归“再创业”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1998年,由于政企体制、市场机制及内部管理上的缺失,盐城一个原本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电子龙头燕舞集团企业,在挣扎徘徊几年之后轰然倒塌。
企业破产,夫妻下岗。为了生活,张金斌只能带着妻子、女儿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射阳县黄沙港。令他欣喜的是,离开多年的小渔村,在市场经济兴起和改革春风吹拂下,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河交汇、一口通海的得天独厚条件,使黄沙港被确定为国家级渔港。船只聚集,人口倍增,集镇繁荣,让有着市场经营意识的张金斌看到了商机。
“一收一卖,从中找差,不就是自己的经济收入嘛 ”面对妻子张春梅的疑惑不解,已在河岸边立起“金斌水产服务部”招牌,开始设点收购海产品的张金斌道出了他的想法。渔船靠岸,只要有价,收购不成问题,可能否及时溢价出售则是关系到他亏本赚钱的大事情。因而,张金斌刚开始也仅能小打小敲,慢慢摸索经营、积累人脉。一次,他有幸结识了一位来自辽宁大连收购海蜇的客商。交谈中,客商得知张金斌是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便认准委托其代收海蜇。张金斌按照客商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与妻子24小时轮流组织收购调运,前后一个月时间,这单生意获得的手续费就达38万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持续的一买一卖经营交易,无任是海上的渔船主,还是外来收购海产品的客商,都认为张金斌待人真诚,交易公平,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也愿意通过他进行海产品交易。同时,为能稳定货源,张金斌一方面以每条船投资30万元,成为6条渔船的股东;另一方面兴办冷库,现已形成6000吨的库存能力,常年给其供货的渔船数量达到60条左右。
“一收一出,仅能让自己赚点差价,若能进行加工就能帮乡邻增加工资性收入。”2015年,张金斌成立“射阳县冰洁水产品有限公司”,开始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正常用工20多人、临时性用工100多人,主要负责海产品分栋,实行计量工资,每人一天收入正常可达三四百元。公司对收购上来的黄鱼、风尾鱼、带鱼等海产品进行半成品加工,年加工量价值达5000万元左右。
早在张金斌从事海产品经营之初,上市外贸公司山东方信集团、上海美林公司,就通过经营交往认准了与张金斌合作。这些年来,从刚开始提供海产品鲜货到后来提供半成品,方信集团、美林公司每年都要与冰洁公司,分别形成千万元以上的交易额。目前,与张金斌有着常年经营业务往来的企业已达50多家。
熱心“助残”作奉献
谓心怀仁爱之思。多年来,外表坚毅的张金斌始终深藏着一颗“爱”之心。往大里说,没有国哪有家 当年他参军保国是爱;下岗自主创业谋生存,他主动减轻国家负担是爱;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他积极资助弱势群体也是爱。
回镇创业经营这些年,张金斌没有只顾自己埋头挣钱,而是千万百计带着众人一起致富。他甘担风险拿出180万元入股,承诺海产品归他包收,从而坚定了村中20多户人家联合购置6条新船参与远洋捕捞的信心。他创办冷库及海产品半成品加工项目,为的是帮助周边120多人增加工资性收入。
平时,镇村修桥补路、河岸整治需要社会支持,张金斌总是积极响应从不落后。集镇水产路来往货车较多,道路极易破损,他发现后总是不声不响及时给予修理。一次,他注意到与水产路交界往后的一条土路,每到雨天泥泞不堪,便自掏腰包1万多元对该路进行浇筑,方便了行人。
多年来,张金斌雷打不动每月至少一趟,都会带着新鲜的海产品或生活日用品,到镇敬老院和县麻风村看望慰问那里的老人,帮他们打扫整理室内外环境卫生,在中秋、春节还要给每位老人递上祝福的红包。他经常与县助残协会爱心人士一起,带着礼品看望勉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自强不息,捐款帮助县内众多残疾人家庭解决生活困难。
在参加集体公益活动的同时,张金斌还认了一批“穷亲戚”,单独予以资助。黄沙港镇东方村陈虎因病导致瘫痪,父母年老多病,妻子离家出走,镇村虽帮其落实了低保政策,但仍有不少困难。为此,平时只要一有空闲,张金斌就会带着一些海产品和生活日用品前去看望,还时不时地给他塞上一叠钞票。有人向张金斌打听,这些年总共在陈虎一家人身上花了多少钱,他总是笑着摇头,可陈虎扒着手指算后说肯定不会少于5万元。
几年前的一次公益活动,让张金斌走进县城三级智障刘奇家中,得知他妈妈因病去世,父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心中便有了牵挂,并成了这家的常客。每次过来,张金斌不是带着大块的肉、成箱的鱼,就是拎着衣服鞋帽,离开时还会放下一叠现金。
激荡起伏、年已半百的张金斌,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困难面前初心不变,事业兴起作风依然。他先后当选为黄沙港镇人大代表、射阳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执行委员,多次被县表彰为“优秀志愿者”。
(作者为射阳县水利局)(编辑:曹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