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松林
摘要: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孤立化、虚空化以及形式化的困境,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需要从强化认知,构建高水平的育人团队、巩固基本功,开发优质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调整评价,创设课程思政长效监管体系三个方面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关键词:“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要将立德树人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各个方面中,重视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到新的高度。”[ 1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思想对现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标准,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开展的关键点。“三全育人”思想的提出,很好的解答了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充分挖掘一切可运用的育人因素,促进现代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立德树人效果是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目的,开展“三全育人”工作为改善立德树人效果提供了可行性的方式[ 2 ]。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目的性,为学生不断成长提供支持,相关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加强各个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互融合,构建育人合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外文化与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大力宣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倡导学生不忘初心、奋勇前进,为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二、 “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内涵分析
1.“三全育人”内涵分析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首先,全员育人表示为不管是高校思想政治老师,还是其他课程老师、管理人员等,都需要参与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相互协同,构建有效的育人合力。其次,全程育人表示为德育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从刚踏入大学校门到离开进入社会,依照大学生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心理特征,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全方位育人表示为构建多种类型的德育平台、思想政治实践学习活动等,进一步增加德育教育的范畴。“三全育人”拥有显著的综合性、协同性以及可行性等特征,是现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2.课程思政内涵分析
课程思政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充分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内容的讲解,从以往的“孤军作战”发展为“团队协作”,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功效[ 3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德育元素,比如说专业课老师可以充分挖掘课本中伟大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向大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向学生讲解当下我国在该行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倡导学生奋勇拼搏,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异,为祖国争光,通过这样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出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受到专业老师的影响最大,专业课老师的一言一行、思想理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专业课老师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结合起来,则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然而,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加上当下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国外文化与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高校育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旧采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教育需求,面临着较多的困境。
第一,孤立化。现阶段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时,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孤军奋战”,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开展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与相关辅助课程教学中则很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固定,使得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难以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第二,虚空化。当下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大学生的平时生活与学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来源,然而许多老师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不能够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需求,仅仅围绕自身的认知与想法,仍然墨守成规的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生自然而然不能够完全认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还有一些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不高,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識理解不够深入和彻底,生搬硬套的将思想政治知识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最终得不偿失[ 4 ]。
第三,形式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化、教学监管形式化。由于许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是沿用以往的教育方法、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流程等,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大学生能够依托于各大新媒体平台广泛接受各种思想和信息,对严重不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漠不关心,仅仅是将思想政治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此外,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考核也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灵活性较差,不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与驱动效应。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式
1.强化认知,构建高水平的育人团队
老师是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施者与组织者,老师的思政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效果,为此构建一个高水平的育人团队十分有必要。一方面,高校要提高专业课老师的德育能力。首先要确保专业课老师具备坚定的爱国情操以及健康的价值观,只有老师自己有满腔的爱国情怀、价值理念,才能够在生活与教学中严于律己,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做好模范作用。其次,要引导专业课老师形成良好的育人意识,详细规定老师的育人职责,指出专业课教学与育人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5 ]。
另一方面,要帮助专业课老师建立终身学习思政知识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在同步发生改变,因此专业课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所以引导老师建立终身学习思政知识的思想十分有必要,不仅可以强化老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也可以明确专业教学发展方向。
2.巩固基本功,开发优质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首先,全面分析和探索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在开展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是对老师基本功的重大考验,要想进一步提高老师的基本功,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研讨工作并挖掘出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高校应当要以院系为单位,结合教学科研室对本专业教材进行深入探究,寻找出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 6 ]。
其次,加强实战,开发优质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由于课程思政自身的特殊性,高校可以邀请各个院校的优秀老师共同为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工作,为接下来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帮助。老师通过对思政教育资源的分析与学习,掌握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为课堂教学实践奠定基础。此外,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与互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专业老师的育人水平。
3.调整评价,创设课程思政长效监管体系
首先,每学期教学活动开展前,高校都需要对专业老师的思政学习开展专项测评,考核内容涵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人物针对课程思政发表的重要思想、专业课与思政结合能力等,只有考核成绩合格的老师才能够上岗。其次,加强对老师课堂教学的监督,各个院校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专业课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同时组织老师参加研讨会,共同探讨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最后,要构建集院校、老师以及学生为一体的多元考核评价体制,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总结性评价,创设课程思政长效监管体系[ 7 ]。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一个繁琐的系统性工程,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多学科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另外,由于不同学科特征与内容的不同,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也要灵活应变。只有掌控课程思政建设大方向,加强老师思政教育培养,改变教育思维,开发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才能够切实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路以兴,高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思考——以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4):133-135+160.
[2]姜波,李丽君.三全育人视域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57):260-262.
[3]毛静,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探索——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學院学报,2020(07):78-84.
[4]张林红.“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与方法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02):92-95.
[5]李春萌,马翠凤.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55-58.
[6]蒋继华.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林区教学,2020(10): 5-7.
[7]赵小红,陈政.课程思政视阈下三全育人研究与实践——以贺州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59-61.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