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彬,马京库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高血压为我国居民多发疾病,其中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为其严重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昏迷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脑损伤,致死致残率高[1]。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老龄化的加剧,HICH发生率有所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2]。钻孔引流术为治疗HICH的常用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解除血肿占位效应,缓解颅内压,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是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良[3]。目前认为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受手术时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研究结果仍然具有一定争议[4]。本研究纳入HICH患者150例,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为HICH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2~76岁,平均(57.24±9.6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1分,平均(8.92±1.14)分。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审查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病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诊断,首次确诊为脑出血[5];明确高血压病史;资料完整;出血量>30 ml;GCS≥5分;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动脉瘤破裂、脑外伤等其他原因引发的脑出血;脑干出血;中转开颅手术者;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癫痫;颅内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异常;精神疾病;肢体功能障碍;脑疝。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进行。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降压、抗感染、生命体征监测等对症治疗,并行钻孔引流术。首先行颅脑CT检查,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作为穿刺部位,局麻后,于穿刺部位作一切口,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将引流管固定后,使用注射器将血肿抽出。术后常规使用尿激酶进行冲洗,夹闭2~4 h后引流,1~2次/d。CT复查血肿残余量,低于10 ml时拔管。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分析: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3 d血肿残余量、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不良预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再出血、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其中再出血诊断标准[6]:术后复查CT,与术前相比,血肿体积增加≥33%。
预后评估为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进行[7]:5分:治疗后,患者痊愈,能够独立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4分:治疗后,患者伴有残疾,能够独立生活,并在保护下开展工作;3分:治疗后,患者不能独立生活,需要照料;2分:植物生存;1分:死亡。GOS评分≥4分为预后良好。
1.3.2 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手术时机、GCS评分、术前出血量、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收缩压、随机血糖、高血压病程、出血部位、吸烟、饮酒等。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将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年龄以60岁为分界点;手术时机包括超早期手术(发病6 h内)、早期手术(发病6~24 h)和延期手术(>24 h)[8];GCS评分以均值作为临界点;随机血糖测定为患者入院后,使用三诺安捷血糖仪取患者无名指血液进行测定;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和脑叶。
2.1 疗效分析 150例HICH患者中,手术时间(25.27±4.58)min,术后3 d血肿残余量(22.45±4.10)ml,意识恢复时间(5.67±1.78)d,住院时间(16.57±5.63)d。并发症发生率中,再出血8.67%(13/150),颅内感染3.33%(5/150),消化道出血12.67%(19/150),肺部感染23.33%(35/150),呼吸衰竭12.00%(18/150)和肾衰竭6.00%(9/150)。手术后GOS评分中,1分17例,2分11例,3分41例,4分52例,5分29例。预后良好81例,预后不良69例,预后不良率为46.00%。
2.2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不同预后患者性别、术前出血量、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高血压病程、出血部位、吸烟、饮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60岁、GCS评分<均值、收缩压和随机血糖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超早期手术发生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3 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影响因素 分析将年龄、手术时机、GCS评分、收缩压、随机血糖纳入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赋值方法见表2。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机、GCS评分、收缩压、随机血糖均与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明显相关(均P<0.05)。见表3。
表2 赋值表
表3 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HICH是患者由高血压引发的脑实质性出血,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患者脑部血肿的发生可增加颅内压,导致脑部水肿和脑损伤,可对患者生活产生较大影响[9]。临床中主要通过尽快清除血肿,缓解对脑组织的压迫,防止血肿量进一步增加,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病死率[10]。其中对于出血量>30 ml的HICH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临床中一般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钻孔引流术属于微创手术,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低,患者耐受性高,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11]。研究发现,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仍有约24.19%的患者预后不良,可明显增加家庭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通过明确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可有助于HICH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研究发现,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的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这可能是由于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下,无需进行开颅,通过CT确认穿刺点后,对血肿进行抽吸,可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占位,随后进行溶解引流,使残余血肿得以有效清除,手术时间短,对血管神经损伤小,安全性高[13]。付光辉等[14]研究认为,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相比,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本研究发现,手术时机为影响H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HICH患者发病6 h,脑组织即可发生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进一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促使脑组织不可逆损伤的发生,增加不良预后发生风险[15]。超早期手术能够快速解除血肿,减轻脑水肿,抑制白介素-6等多种细胞因素的释放,有助于缓解对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害,促使患者预后的改善[16]。提示临床中对于HICH,应于患者入院后尽快开展手术,以降低神经系统损害,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也有研究认为,超早期手术下,患者血压变化大,再出血风险较高[17]。关于HICH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仍需开展深入分析。
本研究发现,高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率提高,大脑等器官功能衰退,对手术的耐受性下降,进而使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等因素相关[18]。本研究中,随着GCS评分的增加,HICH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GCS评分能够对机体神经系统损伤情况进行反映,随着GCS评分的下降,患者神经系统损伤明显加重,血肿扩大风险明显增加[19]。
目前认为,HICH患者术前血压增高主要包括以下机制:脑水肿的发生可刺激血压调节中枢,使机体血压水平增加;HICH患者病灶周围脑组织的缺血,可促使血压反射性上升,以确保脑部缺血区的正常灌注;机体可由于疼痛等的发生,促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20]。本研究中,术前收缩压越高,HICH患者不良预后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虽然血压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有助于维持脑灌注,但是收缩压过度增高,可促使血浆渗入脑组织,增加血肿的不稳定性,提高其扩大的风险,进而可加重脑水肿,进一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增加不良预后发生风险[21]。提示在患者入院后应积极开展降压治疗,以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减轻神经细胞凋亡,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对于HICH患者,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是安全可行的,且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22]。
HICH患者颅内压的增加,可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自主神经活性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增加,促使随机血糖水平的提高[23]。此外,HICH患者血肿占位效应等的发生可增强生长激素的表达,生长激素可通过抑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降低葡萄糖利用率,促使机体血糖水平增加[24]。本研究中,随机血糖越高,HICH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越高。这可能是由于血糖水平偏高,可通过调控血浆激肽释放酶活性,促使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刺激下丘脑,促使恶性循环的发生,进而使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增加[25]。此外,机体血糖水平偏高,还可增强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促使血管通透性的提高,使脑损伤加重[26]。提示患者入院后应密切关注其血糖水平的变化,监测降糖方案疗效,以减轻神经系统损伤,促使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的效果确切,对于合并高龄、低GCS评分、高收缩压、高血糖水平的HICH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尽早开展手术,以促使患者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