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梅,包永清,马登录*,王文飙,徐 海,马桂琳,包扎西加措,杨江海,张彩霞,拉毛杰布,訾云南,郭淑珍*
(1.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2.夏河县畜牧工作站,甘肃 夏河 747100)
娟姗牛(Jersey)原产于英吉利海峡最南端的英属娟姗岛,是主要乳用牛品种中最小的品种之一。尤以顺产、役用年龄长和乳好而闻名,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乳质浓厚,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奶牛,优质乳蛋白含量达3.5%以上。耐粗饲也是娟姗牛的一个重要特点。国外在娟姗牛的杂交利用中,主要模式是乳用杂交、疾病抵抗力杂交、肉用杂交和提高繁殖性能杂交[1]。我国引进的娟姗牛杂交模式是与荷斯坦奶牛、本地黄牛和牦牛的乳用杂交。
牦牛是肉用畜种,由于产区群众的生活需求,还肩负产奶的重任。因人犊挣奶导致牦牛生产性能下降,已严重影响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近些年,科研人员试图通过种间杂交来缓解这一矛盾,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在西藏用娟姗牛与本地黄牛和牦牛肉用杂交[1-2],四川红原县和甘肃甘南州主要是用娟姗牛与牦牛乳用杂交[3-6]。但由于牦牛产区海拔较高,且放牧饲养,娟姗牛种公牛配种能力弱,自然交配率低;其次牦牛野性大,发情判定难,人工授精推广进度缓慢[7-16]。因此,课题组在低海拔地区,用娟姗牛与西杂牛(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后代)杂交,将繁育的杂种公牛投放到牧区,与牦牛自然交配生产犏牛,在犏牛中导入娟姗牛基因,提高犏牛的产乳性能。本课题组2019年开始在夏河县达麦乡8个专业合作社组群900头西杂牛母牛,投放8头娟姗牛种公牛,并结合人工授精进行杂交繁育,截至目前已繁育杂交后代500余头,生长发育良好。
试验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大夏河沿岸,气候高寒阴湿,海拔2 500~2 800 m,年均气温2.8 ℃,牧草丰茂,灌木丛生,属半农半牧区。畜种有牦牛、黄牛、绵羊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春小麦、豌豆、蚕豆、洋芋等。在甘南州内属于海拔相对较低、饲草料来源丰富的地区,适宜黄牛养殖。
2018年4月在夏河县达麦乡尕阴山犏雌牛养殖合作社等8个合作社组群西杂牛繁殖母牛900头,投放娟姗牛种公牛,并结合人工授精开始配种。
娟姗牛种公牛、西杂牛母牛和杂交后代,6—10月份“放牧+补饲”饲养,11月至翌年5月份舍饲圈养,中午在运动场自由活动。配种季节给种公牛补饲精料、食盐、鸡蛋等,提高精液品质和配种力。犊牛出生后与母牛同群饲养,自由哺乳,勤换垫料,保持垫料干净卫生、干燥,以免湿冷使犊牛肚子受凉导致腹泻,3月龄断奶后和母牛分群饲养。
犊牛出生后测量初生体尺体重,记录出生日期、母牛胎次和毛色特征等,1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时测量体尺体重等指标。
体尺体重指标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8个专业合作社共组群西杂牛母牛900头,投放娟姗牛种公牛8头,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结合配种。2019年参配母牛468头,参配率52%;受胎337头,受胎率72.01%;流产23头,流产率4.91%;产犊314头,产犊率67.09%;犊牛死亡80头,死亡率25.48%,繁活犊牛234头,参配母牛繁殖成活率50%,其中公犊87头。
表1结果表明,各专业合作社组群母牛参配率差异很大,最高77%,最低2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组群时购进母牛差异较大,一是部分母牛已经怀孕;二是部分母牛年龄偏小没有发情;三是部分母牛体况较差没有发情。表1也反映出,部分专业合作社犊牛死亡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母牛产犊时期正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犊牛出生后因肺炎和腹泻没有足够的药物和兽医及时医治所致。总的来看,在高海拔地区引进娟姗牛种公牛和冻精,与西杂牛杂交生产杂交后代是可行的。
表1 繁育指标
杂交后代体尺、体重采集于达麦乡尕阴山犏雌牛养殖合作社和达麦乡富民犏雌牛养殖合作社。初生体尺体重由专业合作社在犊牛出生时测量,1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由课题组定期测量。
根据表2数据统计,杂交后代在高海拔地区生长发育良好,初生体重处于父母本之间,显著高于甘南牦牛(11~15 kg);公牛12月龄体重高于36月龄三级甘南牦牛母牛体重(150 kg以上[4])14 kg,用于甘南牦牛杂交体型适中。表2同时反映出,杂交后代在6月龄(断奶)前生长发育较快,公牛增重127 kg,母牛增重120 kg,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生长发育较快;6~12月龄6个月内公牛仅增重16 kg,母牛只有4 kg,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体重近乎没有增加。这说明,一是娟西F1杂交优势明显,在哺乳和营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生长速度较快;二是甘南地区枯草期较长(7个月),饲草料资源匮乏,期间舍饲圈养和补饲只能满足牛的维持需要,还需进一步加强营养供给挖掘生长潜力。
表2 杂交后代体尺、体重
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牛犊腹泻时不能及时治疗,有4个专业合作社的死亡率达30%以上,死亡年龄集中在1月龄之前。其他时期护理得当,发病较少。2021年产的杂种牛犊在吸取2020年的经验之后,护理得当,没有死损。
2021年初,部分公牛投放到犏牛繁育带与甘南牦牛母牛同群放牧,在配种季节,可与甘南牦牛正常交配。由此可见,娟姗牛与西杂牛的杂交后代因在半农半牧区繁育,并提前投放到母牦牛群中,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完成配种任务。
娟姗牛与西杂牛的杂交后代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能与甘南牦牛自然交配。相对于直接用娟姗牛冻精授配甘南牦牛,生产的杂交后代娟姗牛基因降低了1/2,但根据甘南州近几年引进娟姗牛种公牛与甘南牦牛杂交情况来看,此方法降低了高价引进的种公牛不适应高原气候条件死亡损失和不能参与配种的经济损失。同时,通过横交固定,有望培育适合高海拔地区用于牦牛杂交改良的乳肉兼用新品种,助推高寒牧区牦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