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霞,闫海明,刘 飞*,布 赫,成海荣,乌力吉,王敬国,李 平,哈斯牧仁,王丽媛,常晋源,张 英,齐 芳,杜建儒,张 楠
(1.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达拉特旗畜牧水产发展保护中心,内蒙古 达拉特 014300;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对肉类需求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后肉牛产业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牛肉生产国,位居世界第三[1-5]。近年来,牛肉消费增加,但国内的肉牛产业未能跟上消费增长,产量几乎没有增长,导致牛肉价格大幅上涨。为应对日渐增长的牛肉需要,国内外商品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仅靠自然交配的繁殖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化生产需求,而同期发情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繁殖率,对缓解养牛生产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期发情是指通过人为改变母畜的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畜集中在1~3 d内集中发情,并集中配种[6]。母牛的发情周期根据卵巢机能和形态变化被分为两个阶段:卵泡期和黄体期,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的各种激素控制,交替出现,形成母牛的发情周期,黄体期结束后卵泡期到来,孕激素水平降低,卵泡开始生长发育,表现出发情行为[7]。但自然发情的牛群中每头母牛可能处于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甚至不同阶段的不同时期。而同期发情技术则利用卵巢和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在发情周期中所起作用,再通过合成激素或类似物,打乱自然发情周期规律,将发情周期进程控制调整到统一时期内,出现母牛发情同期化[8]。
目前,同期发情技术在不同牲畜、地区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品种、繁殖状况、膘情、体况以及所使用的药品、剂量等不同,同期发情效果也不同,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方法、肉牛品种、繁殖状况、体重等对发情时间、发情率、受胎率等影响,为研究适合鄂尔多斯市地区肉牛同期发情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鄂尔多斯市日和肉牛有限责任公司饲养的140头肉牛,经直肠、B超检查后无繁殖机能障碍、生殖器官疾病和传染病的空怀母牛,其中西门塔尔杂种牛81头,安格斯杂种牛54头,和牛5头,采用全舍饲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牛用孕酮栓(CIDR):1.56 g孕酮/枚,购自法国威隆。
氯前列醇钠(PGF2α):按C22H29ClO6计算2 mL:0.2 mg,购自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 000单位,购自宁波第二激素厂。
将140头肉牛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为埋栓组:Ⅰ组于任意一天(0天)将CIDR放入母牛阴道内,第10天肌注PMSG 600~800 IU/头,第11天肌注PGF2α1~1.2 mg/头,第12天撤栓,24 h观察发情情况;Ⅱ组于任意一天(0天)将CIDR放入母牛阴道内,第9天肌注PMSG 600~800 IU/头,第11天肌注PGF2α1~1.2 mg/头,第12天撤栓,24 h观察发情情况。另1组为PGF2α组:于任意一天同时肌注PMSG 1 000 IU/头和PGF2α1.2 mg/头。
固定专人,同期发情处理12 h后观察发情表现,间隔2 h观察1次,每次不少于0.5 h,在饲喂时、比较容易接近时观察记录母牛外阴、粘液变化。其他时间观察外部发情表现如鸣叫、主动接近它牛、爬跨它牛、接受它牛爬跨、准确记录主动接受爬跨第一时间,时间越准确越好,详细记录发情情况,打稳栏后12 h人工授精,并于8~12 h后再输精1次。
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 22.0中的X2检验对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由表1可知,埋栓Ⅰ组、Ⅱ组母牛发情率分别为97.83%、98.41%,PGF2α组为87.10%,Ⅰ组、Ⅱ组显著高于PGF2α组(P<0.05);PGF2α组受配率达100%、情期受胎率达96.30%,在数值上略高于埋栓Ⅰ组、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埋栓Ⅰ组、Ⅱ组处理牛受胎率分别为89.13%,84.13%,高于P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处理方法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埋栓组12~24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为27.27%,育成牛占比为60%,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25~36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和育成牛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37~48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为11.11%,而育成牛已全部发情;育成牛与经产牛整体发情率无显著影响(P>0.05),育成牛略高;育成牛受配率为80%,经产牛为93.81%,显著高于育成牛(P<0.05);育成牛与经产牛情期受胎率、处理牛受胎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埋栓组不同繁殖状况对肉牛发情时间及发情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PGF2α组12~24 h、25~36 h、37~48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育成母牛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在36 h内全部发情;PGF2α组经产牛整体发情率、处理牛受胎率受配率在数值上高于育成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受配率、情期受胎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
表3 PGF2α组不同繁殖状况对肉牛发情时间及发情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埋栓Ⅰ组西杂牛发情率为100%,情期受胎率为90.91%,处理牛受胎率为90.91%,安杂牛发情率为95.65%,情期受胎率为95.24%,处理牛受胎率为86.96%,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埋栓Ⅰ组品种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5可看出,埋栓Ⅱ组西杂牛发情率为97.67%,情期受胎率为94.44%,处理牛受胎率为79.07%,安杂牛发情率为100%,情期受胎率为94.74%,处理牛受胎率为94.74%,西杂牛处理牛受胎率略低于安杂牛,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安杂牛受配率有高于西杂牛的趋势(P=0.083)。
表5 埋栓Ⅱ组品种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6可知,PGF2α组西杂牛发情率为93.75%,情期受胎率为100%,处理牛受胎率为93.75%,安杂牛发情率为75%,情期受胎率为100%,处理牛受胎率为75%,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PGF2α组品种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7可知,埋栓Ⅰ组体重600~800 kg的母牛发情率为100%,受配率为100%,处理牛受胎率为90.91%,较500~600 kg的母牛稍高,情期受胎率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7 埋栓Ⅰ组体重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8可知,埋栓Ⅱ组体重600~800 kg的母牛,发情率为96.97%,500~600 kg的母牛,发情率为100%,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600~800 kg的母牛受配率为93.75%,情期受胎率为96.67%,处理牛受胎率为87.88%,500~600 kg的母牛受配率为90%,情期受胎率为96.67%,处理牛受胎率为83.3%,数值上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8 埋栓Ⅱ组体重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9可知,PGF2α组体重600~800 kg的母牛发情率为88.89%,受配率为100%,情期受胎率为100%,处理牛受胎率为88.89%,500~600 kg的母牛发情率为86.36%,受配率为100%,情期受胎率为94.74%,处理牛受胎率为81.82%,均在数值上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9 PGF2α组体重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同期发情主要是通过激素类药物改变肉牛自然发情规律,使一群牛发情周期趋于一致。母牛的发情周期一般为18~24 d,改变母牛发情周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延长黄体期,抑制卵泡发育,如利用孕激素抑制卵泡发育,进入黄体期,延迟发情,再在同一时间停药从而达到同时间发情的目的,目前孕激素法主要有两种,阴道栓塞法和埋植法;另一种是缩短黄体期,使卵泡提前发育,如利用前列腺素或其类似物使黄体溶解,孕酮含量降低,卵泡提前发育,促进发情[5-6]。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本试验分别采用CIDR+第10天肌注PMSG+第11天肌注PGF2α(埋栓Ⅰ组)、CIDR+第9天肌注PMSG+第11天肌注PGF2α(埋栓Ⅱ组)、肌注PGF2α+PMSG(PGF2α组)3种方法,结果发现埋栓Ⅰ组、Ⅱ组发情率显著高于PGF2α组(P<0.05),埋栓Ⅰ组、Ⅱ组处理牛受胎率高于PGF2α组(P>0.05),这与张长兴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埋栓法同期发情效果要优于PGF2α法。且本试验中3种方法发情效果都很好,当母牛阴道内放置孕激素阴道栓后,孕激素使大部分母牛黄体退化,但由于孕激素持续释放抑制着卵泡发育,所以母牛仍然不发情,一段时间后,虽然少部分牛黄体仍未退化,但对PGF2α非常敏感,注射PGF2α并撤栓后黄体即退化,同时PMSG与促卵泡素(FSH)功能相似[9-13],促进卵巢静止的母牛发情;再加上实施同期发情的时间为6月份,温度适宜,所以发情效果较好。从经济和人力角度考虑,埋栓组每头牛需要130元,PGF2α组每头牛需要34元,埋栓组更贵且耗人力,大规模养殖场更适合肌注PGF2α。
除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同期发情效果有影响外,肉牛的繁殖状态对发情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有研究表明不同繁殖状态的母牛,育成牛发情较经产牛早3~5 h,结束时间早2~3 h,同期发情效果育成稍优于经产牛[14]。在本试验中,埋栓组12~24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为27.27%,育成牛占比为60%,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25~36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和育成牛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37~48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为11.11%,育成牛则已全部发情,同样得出育成牛出现发情症状较经产牛早,且较经产牛发情结束早,在撤栓36 h内已全部发情结束。品种也是因素之一,本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安杂牛与西杂牛同期发情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薛仰全等[15]、李波等[16]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说明品种对同期发情虽然有一定影响,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母牛营养状况和饲养管理水平对同期反应的高低起重要作用,而衡量母牛营养状况和饲养管理水平可以用肉牛膘情、体况打分等外,体重是最为直接衡量办法[17]。体重过大或过瘦对肉牛繁殖机能有很大影响,过肥受胎后容易难产,过瘦则不易发情[18]。本试验中,埋栓组、PGF2α组体重600~800 kg的母牛发情率、受配率、情期受胎率、处理牛受胎率均在数值上较500~600 kg的母牛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所以肉牛体重在600~800 kg更适合同期发情。
采用CIDR+第10天肌注PMSG+第11天肌注PGF2α(埋栓Ⅰ组)、CIDR+第9天肌注PMSG+第11天肌注PGF2α(埋栓Ⅱ组)、肌注PGF2α+PMSG(PGF2α组)对肉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埋栓组发情率分别达到97.83%,98.41%,显著高于PGF2α组的87.10%,但PGF2α组更经济更省人力;且发现育成牛出现发情症状较经产牛早,较经产牛发情结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