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颙
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儿科 (福建尤溪 365100)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患儿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等症状,严重时可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引发后遗症,故加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1]。蓝光照射治疗是指利用蓝光的作用使新生儿黄疸患儿体内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化为脂溶性异构体,并经尿液及胆汁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单独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起效较慢,效果不够理想。微生态制剂可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肠道生态平衡及免疫功能,与蓝光照射联用,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病情。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日龄2~18 d,平均(5.22±1.37)d;体质量3.2~4.9 kg,平均(3.75±0.69)kg。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日龄2~19 d,平均(5.17±1.41)d;体质量3.1~4.8 kg,平均(3.69±0.7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中新生儿黄疸相关诊断标准;胎龄>35周;心、肝、肾等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感染、溶血性疾病所致黄疸;Apgar评分≤7分;合并先天性疾病;不配合本研究。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即常规退黄治疗,并积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预防感染。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仪器选用力康Heal Force GLQ-1L新生儿蓝光治疗机,将仪器波长设置为425~475 nm,蓝光照射强度设置为8 μW/(cm2·nm),每日晨起、午后各照射1次,每次照射6 h,两次照射之间间隔6 h;治疗期间,持续监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该指标达到50 μmol/L或持续治疗4 d后停止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微生态制剂选用双歧杆菌活菌散[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0040081,规格 每包1.0 g(含青春型双歧杆菌活菌1.0亿)],口服, 0.5 g/次,2次/d,连续服用7 d。
(1)临床效果:参考《黄疸诊疗指南》[3]评估,治愈,疾病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显效,疾病症状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基本正常;有效,疾病症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胆红素、免疫指标:采集患儿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及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其中,血红胆红素水平以氧化酶法进行检测,血清IgA与IgG水平以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3)黄疸消退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4)不良反应:观察记录两组腹泻、发热、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IgA及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IgA、IgG水平比较
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23±0.75)d,短于对照组的(5.61±0.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2,P<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新生儿黄疸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导致患儿出现以黏膜、皮肤黄染为表现的疾病。通常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但若患儿在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且每小时胆红素水平升高5 mg/dl以上或每日升高85 mg/dl以上,同时,早产儿在出生后4周黄疸不退、足月儿在出生后2周黄疸不退,或消退后再次升高,则定义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较高,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可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危害身心健康,故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蓝光照射治疗可促使脂溶性非结合胆红素向水溶性异构体(即光红素)转化,直接经患儿尿液及胆汁排出;但是,单纯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不佳,且康复时间较久,应用价值并不理想,需联合其他方法展开治疗。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病,尤其是当肠道内缺乏双歧杆菌时[4]。双歧杆菌是临床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可促进患儿肠道内菌群平衡的恢复,改善肠道微环境,控制肠道过敏程度,促使肠道内的结合型胆红素向尿胆原转变,且可刺激肠道蠕动,促使尿胆原更快地经肠道排出,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5]。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配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肠道运动功能,增强患儿免疫力,降低肠循环负荷,促进胆红素代谢,纠正胆汁排泄障碍,从而减轻黄疸程度,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且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及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注意的是,在蓝光照射治疗中,蓝光可直接作用于患儿皮肤的浅层组织,但治疗后患儿皮肤的黄染消退不代表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已恢复正常,故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6]。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免疫指标水平,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