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止符在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类型与艺术呈现

2022-04-12 07:57龚荆忆
歌唱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休止符歌者谱例

龚荆忆

“休止符”,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似乎并不陌生;但基于声音间断的特殊性,使得“休止符”在演唱中无法实现节奏变化的要求,即掌握节奏型中各要素的准确度和体验、感知节奏型呈现的音乐律动感。声乐学生在演唱休止符时常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不休止。第二,不按时值准确休止。第三,将休止简单等同于句内或句间换气的标识。第四,严格按照曲谱执行,但在歌唱中却未能合理运用气口来呈现休止符中蕴含的音乐表现力。

合理的认知与正确、有效的实践,必须建立在清晰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目前,与“休止符”相关的研究文献大概分为三个不同方向及程度:第一,概括性的简述休止符对于音乐的作用及在教学中的运用,但未曾对音乐进行分类,缺乏实例分析。第二,较全面地论述了休止符的作用,内容涉及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应用中涉及声乐作品中的休止符,但只是简述其塑造、表现作用,缺乏谱例分析及歌唱操作建议。第三,通过对休止符的分类及实例说明、阐述其音乐(器乐、声乐)的表现力,但不具有声乐教学的典型性,无从提供歌唱操作的建议。

与以上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是从艺术指导课程的角度出发,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宗旨,针对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以人声与钢琴伴奏的融合为切入点,用详细的谱例说明作为支撑,为声乐专业学生解构、分析休止符在乐句中的位置、类型及其音乐表现力,并突出具体的歌唱实践操作,让大家从中认识到休止符对于歌唱诠释及二者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休止符与歌唱表现力

休止、停顿是提高歌曲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关于“顿歇”的表现力与作用,传统声乐论著《乐府传声》论述道:“唱曲之妙,全在顿挫,必一唱而形神毕出。隔垣听之,其人之装束形容,颜色气象,及举止瞻顾,宛然如见,方是曲之尽境……顿挫得法,则其中神理自出,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风月之场,一顿挫而艳情出;威武之人,一顿挫而英气出。次曲情之所最重也。”可见,要增强声乐艺术的表现力,歌者应充分、合理地运用顿挫(休止)这一艺术手段。

声乐前辈们对于“顿挫”的理解运用,常提及一句话:“声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这是指歌唱的声音停顿了,但是表达的情感还在继续传递,语气的状态还在。停顿之处是演唱过程中内心情感最为活跃的时候,丰富的情感体验都可在停顿之处酝酿形成。对于字句休止而形成的“断腔”的各种变化,《乐府传声》中也有具体描述:“而其法则非一端;有另起之断,有连上之断,有一轻一重之断,有一收一放之断,有一阴一阳之断,有一口气而忽然一断,有一连几断,有断而换声吐字,有断而寂然顿住。”可见,“顿挫之断”这一表现手段是极为多样的,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需要歌者在实践中潜心研习、深入挖掘。

二、休止符的学习方法

声乐学生面对作品中的休止符时主要的操作弊端表现为:将演唱休止符时蕴含的“顿”与“挫”两个动作,舍去其一。例如,无顿则挫,即停顿前没有做语言的收束,就直接转到下一步的情绪;有顿无挫,即停顿的语气有收束感,但无情绪的转变或延续,音乐线条被戛然止住,造成乐思的停顿。

关于“顿挫”在歌唱中的操作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传统声乐理论之所以将停顿、休止称为“顿挫”,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从字面上看,“顿”与“挫”是两个不同的动作。“顿”是停顿、间歇,意味着“收”;“挫”是变调、转折,意味着“起”。因此,“顿”与“挫”这两个动作必须连贯紧凑,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其“有收才有起”的特定艺术效果。

第二,歌者要认真分析作品的乐句和文辞的结构,细致体验歌词的情感及语言轻重规律,为休止符的存在找到合理的情感发展脉络和语言逻辑。如此,方能充分表达停顿、休止那“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特殊艺术效果与意境。

第三,歌者应根据旋律停顿、休止的不同形式及目的,在歌唱中合理运用气口的类型,以达到“声”与“气”在声乐技术、音乐情感、语气语势上的统一与和谐。

关于休止符的学习,歌者可采用个人训练与合作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身实践,以及与钢琴伴奏的不断磨合积累,最终实现歌唱表达与辅助性功能音乐的充分融合。其具体实施分为两个步骤:分析、掌握音乐结构,转换融合成歌唱因素并合理呈现于歌唱表演。

(一)分析、掌握音乐结构

分析、掌握休止符的类型,包含两个方面内容:课下分析记忆、合作课呈现中建立“自带听觉”与“内心歌唱”相结合的方式。

课下分析记忆,是指歌者在案头学习阶段,正确分析休止符的类型,并通过反复的听觉与哼唱练习,将其记忆、储存下来,在意识上与声乐演唱部分绑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合作课中获得“自带听觉”与“内心歌唱”相结合的舞台呈现,需要歌者与钢琴伴奏在日常合作训练中逐渐培养建立。合作呈现时,对于声乐演唱停止的部分,歌者要能够从听觉上感知其音乐结构层次的变化,并将不同的听觉反馈与内心歌唱的状态保持一致。

(二)转换融合成歌唱因素并合理呈现于表演环节

将休止符转换融合成歌唱所需要的综合因素,包含保持歌唱的律动与内心情感的填充两个方面。

保持歌唱的律动,是指歌者在聆听辅助功能部分音乐时,要与钢琴部分的织体律动保持一致的呼吸频率,从而实现人声与钢琴在音乐律动上的自然交接和融合。歌者要通过感受钢琴的弹奏,达成“心气一致”的气口,使随后进入的歌唱部分在整体音乐律动的承接上更自然、顺畅。这就需要歌者与钢琴伴奏通过不断地练习磨合,达成“利用气口共同变速”的默契。

内心情感的填充,是指歌者在认真聆听感受辅助性音乐之余,还要动之以情,通过内心独白或低吟的方式填充与歌曲内容相对应的内在情感,以弥补歌唱停歇时形成的乐思发展空白。建立情感和频率一致的气口,使声乐与伴奏统一协调地进入歌唱主题,并自然融为一个表达整体。在人声与间奏的交接处,歌者要把间奏的乐思和情感完全融合在歌唱表达中,充分做好音乐内容的顺畅衔接。在人声与尾奏的交接处,歌者要做到乐思和情感的统一收束,让歌唱的尾音自然融合,消逝在尾奏的情感和乐思之中。

三、休止符的类型及其艺术呈现

休止符,按照其在声乐作品的乐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句前休止、句中休止和句尾休止。

(一)句前休止

声乐学生对于“句前休止”的处理,大多只停留在节奏时值量化的层面,对于空拍中蕴含的更为丰富的语气、情感及其表现力的关注和重视不够。关于“句前休止”的艺术表现力,可以借鉴台词训练来具体感受。例如,我们尝试调整下面这句话的逻辑重音进行变化——“你?!你怎么来了?”若将“你”说在强拍位,说明对来者熟悉,但却在意料之外;若将“你”说在弱拍位,说明对不速之客心生害怕与恐惧。以上两种不同的表达,重点就是要将强拍位与弱拍位的内心情感、语气语势及表情的不同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句前休止是音乐语言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可理解为乐思的停歇和等待。

谱例1的中段相对于呈示段而言,其情绪更为高涨。中段结束句——“那就是我”,三次反复都运用了句前休止的方式。前休止的“弱拍位起唱”增强了旋律进行的动力性,正是连续三次的“弱起推动”,将歌曲的情绪推向了全曲的高潮。由于“前空拍”的时值较短,歌者演唱时要让情感准备——吸气的过程快速、准确的实现。吸气要做到快而深,以便将情感和气息瞬间储备在头脑与身体之中。通过“顿挫”的收起功效,随之形成一种“情感和语言喷涌而出”的艺术效果。随着旋律三次上行模进,歌者还应不断调整吸气的速度和深度,以实现三次句前休止情绪酝酿层层递进的效果。如此一来,随着速度的加快和力度的增强,这近似呼喊般的声音,不仅能生动展现主人公那略微哽咽却激动不已的情绪状态,还能充分表达他渴望如风帆般驶向妈妈的迫切心情。

谱例1 《那就是我》片段

(二)句中休止

词句中无标点处的停顿,大致分为两种:词语之间的休止和词语内部的休止。

1.词语之间的休止

词语之间的休止建立在歌词的句读之上,词句的结构是句中休止的依据。谱例2中,乐句的句中休止位置符合歌词词句的结构。“我思恋 / 故乡的小河”,由于乐句时值较长,一口气唱下来难度较大,声乐学生在实际演唱中一般不会忽略该休止的存在,反而会利用它作为换气的气口,缓解气息不足的尴尬。然而,若换气动作过大,则往往会导致乐句音乐线条的中断。因此,如何将句中休止做到不动声色、连中有断且情绪绵延,是此句歌唱表现的重点。

歌者在演唱该句时应注意:第一,从结构上看,句中休止必须服从于歌词词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情感内容上看,句中休止是在词句总体情绪基调上,更为细腻的情感体现方式。歌者应当遵照句读的结构特点,把对小河的思恋之情贯穿全句,将词句表达完整。第二,休止的设计,是利用“后半拍起唱”动力推进作用突出的特点,将思恋之情加深、蓄积,使之更加涌动。第三,该休止处的气口,应采用“偷气”的方式,即在不影响旋律、节奏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悄然、巧妙、快速地换气,从而保持气息、情感、语气的连绵畅通。

谱例2 《那就是我》片段

2.词语内部的休止

词语内部的休止是小于词语结构的休止,可以运用在双声词之间或单个字的字腔内部。谱例3中,乐句的句中休止运用在单个字的内部——字与腔之间。“一字多音”中的“腔”须保证字音不变形,因此字腔内的休止应当运用“就气”①,方能使字与字或腔与腔之间顺畅而自然衔接。按照“字重腔轻”的原则,字腔内休止形成的“断腔”可理解为“一重一轻之断”“一放一收之断”“一阳一阴之断”。为了突出古诗词吟诵之抑扬顿挫及弹性的特征,歌者演绎此断腔时要在字音不变形的前提之下,保证词句情绪的连贯,并利用“顿挫”缓停缓收之功能,将吟诵语言的“松紧度”对比表现得尽量明显。

谱例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段

谱例4中,乐句的句中休止为“一连几断”。女主人公阿珠无法接受自己亲手毒害了心上人戈桑的事实,悲痛、惊愕的极致心情让她的语言、行为已不受控制,神情呆滞,于是便有了这悲伤哽咽,以至语不成句的歌唱。对于乐句中“一连几断”加之停顿时间稍长的现象,如果歌者的心理停顿及情绪保持、控制不佳,极易造成语言的断裂。为避免这个问题,建议歌者在训练中与钢琴伴奏达成默契,两者对于停顿时间长短的设计应有高度统一的情绪依据——歌者将伴奏部分柱式织体的进行想象成主人公的心跳声,通过增加情感体验来弥补停顿处的内心空白;伴奏的内心要始终保持与歌者同心、同唱、同呼吸的状态,以准确填充歌者的内心戏和预示音乐发展的最佳心理时机。

谱例4 《去追随我心爱的戈桑》片段

(三)句尾休止

句尾休止大多是由于语法结构本身所形成的一种自然停顿,通常表现为词句中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此类停顿的节拍、节奏、时值规律都会遵循、延续整个乐句的基本结构,从而形成自然的句尾收束。这里要论述的是由作品特定风格、人物特定情绪和语气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艺术效果的收尾方式。

谱例5中,为了表现婵娟喝下毒酒后,毒性发作导致体力不支、语不成句的状态,该咏叹调在多处乐句的句尾处,设计了时值相对较短的单音,尤其以尾声的句尾休止最为突出。八分音符的句尾休止与“一连几断”的句中休止相呼应,将婵娟在濒临死亡之际,那奄奄一息、气若游丝、喃喃自语的状态尽数展现。八分音符仿佛是婵娟在竭尽全力之下送出的如丝般的尾音,随即歌声便断而寂然顿住,句尾休止的存在正是主人公喘息加剧并体力渐尽的极佳体现。歌者在演唱时,句尾休止的字音不宜唱得过重、过满,应根据休止在乐句中所处的位置,配合主人公身体衰弱、气息不足的情境,将停顿与歌唱语言合理设计融合,以形成较为自然的体态过渡和情感衔接。

谱例5 《离别之歌》片段

结 语

声乐是旋律与文字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歌曲旋律、节奏的设定是建立在歌词语言朗读节奏的基础之上的。节奏的混淆,不仅会对歌曲旋律的进行造成影响,更严重的是会破坏歌词朗读的逻辑,干扰歌唱语言表达和情感信息的传送。休止符作为节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手段,其与不同长短的音符组合才更能体现出节奏的生动性。要增强声乐艺术的表现力,歌者应该充分而合理地运用休止符这一艺术手段。

休止符是音乐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特定艺术效果的歌唱表达方式。对于空拍的认知,不能仅停留在节奏时值量化的层面,而应当对其中蕴含的特定风格、特定情绪情感层面及更为丰富的语气表现力予以更多关注和重视。在歌唱语言中,休止符让声音停顿了,但是乐思并没有停歇或等待,表达交流的方式还没有终止,语气的状态还在。停顿的时空,应该是歌唱表达过程中内心情感最为活跃的时候,更为深刻、饱满的情感体验和酝酿都可在停顿之处完成,以形成更为丰富、戏剧化的艺术表现力。

歌唱表演中休止符的表现手段是极为多变的,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需要歌者在实践中潜心研习、深入挖掘的。建立重视休止符学习的意识、秉承对歌唱曲谱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休止符的类型及其音乐表现力、开展有效的“声乐-钢琴”合作实践模式。如此,声乐学生才能在中国声乐作品的诠释中展现出歌唱旋律中休止符的价值所在,才能在尊重还原作曲家原创构想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合乎情理、感人至深的个性化二度创作。

注 释

①详见燕南芝庵 《唱论》。

猜你喜欢
休止符歌者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音止意不止,声断情不断
音止意不止 声断情不断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歌者和履痕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关于“音值组合法”中的“休止符组合法”与“切分音组合法”
黑暗中的歌者——试析《寻找小糖人》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