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萍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口腔医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1]。科学、公平、公正、合理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精准认定”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第一步,是公平、公正、合理评定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落实好各项资助政策、实现教育精准脱贫的基础和前提。为解决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较难把握这一问题,提高精准认定水平,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已于2017-2018学年起在福建省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得到应用。
福建省资助中心确立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指标体系由《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表》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班级民主评议表》两部分组成[2]。其中《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表》设置5项一级指标(家庭经济困难类型、学生本人情况,父母收入情况,家庭情况,学生获奖助贷、勤工俭学情况),19项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都设主要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赋予相应的分值,总分100分。属于二级指标下的政策兜底对象的学生,只要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则自动列入特别困难学生名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班级民主评议表》设置两项一级指标,分别是“表现情况”和“消费情况”。“表现情况”下分设“学习态度”“品德修养”两项二级指标;“消费情况”下分设“手机消费”“日常衣着等消费”“伙食消费”“其他高档消费情况”4项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又设主要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置不同分值,满分是15分。
认定流程大致如下:由申请助学金的学生登录“福建省精准资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福建助学APP”)自主填写《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表》;班级辅导员对学生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辅导员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小组登录福建助学APP填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班级民主评议表》对申请学生进行民主评议。助学APP系统对测评分和评议分进行排序,判断测评分和评议分差异,院系组织辅导员对排名异常的学生通过家访、访谈等确认测评分是否真实、准确,撤销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的认定资格,将符合认定资格的学生名单通过院级账号提交校级账号,校级账号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分进行切线,认定结果根据测评分高低分为特困、一般贫困、其他困难、不困难四个等级。
由于《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体系》由学生自主申报且很多项目无需提供任何相关证明材料:如“父母收入情况”“父亲职业”“母亲职业”“房屋情况”“父亲劳动能力”“母亲劳动能力”“除父母之外其他家庭成员劳动能力”观测点,学生填报信息真实性大多都无从判断,所以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量化测评分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诚信。为更好地分析以《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体系》为基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体系下产生的种种诚信问题,本文采用问卷星编制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发布问卷,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为调查对象,对学校25名3年以上的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表1 福建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对贫困生认定效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对于“福建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对贫困生认定的效度”这一题有16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选择了“高”,76 %选择“一般”,8 %认为“低”。由于是否能评上助学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助学APP上自主申请填写的信息,这也是相当大比例参与问卷的辅导员认为该体系对贫困生认定的效度一般的原因。
对于“学生在申请助学金时是否存在夸大家庭困难情况”56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选择了“存在,但属于个别现象”,40 %选择了“存在,且较为普遍”,只有4 %辅导员选择“不存在”。这说明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为申请助学金夸大家庭困难情况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现在学生申请助学金不用再提交由户籍所在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了,您认为这样会诱使一些不贫困的学生申请助学金吗?”这一题,问卷结果显示有60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认为“会,但属于个别现象”,有28 %认为“会,且较为普遍”,只有12 %的辅导员选择“不会”这一选项。为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助学金,提升教育扶贫的力度,从2018年起福建省资助中心规定学生在申请助学金时不再需要提交由户籍所在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这一措施的确方便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助学金,但是由于申请助学金的零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一些不贫困的学生参与到申请助学金的队伍中来,致使一些班级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数量大幅上升,有些班级出现一半以上甚至四分之三以上学生申请助学金的现象。
在“您遇到过高消费的学生申请助学金的情况吗?”这一题,问卷结果显示64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选择了“遇到,但属于个别现象”,8 %选择了“遇到,且较为普遍”,28 %辅导员选择了“不曾遇到”。助学金是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问题。通过问卷发现有72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都曾遇到过高消费学生申请助学金的情况。一些学生一方面大手大脚花钱,用高档电子产品、高档化妆品,穿名牌鞋服,周末出入消费不菲的餐厅,节假日四处旅游,一方面又申请助学金,且不论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是不是真困难,申请助学金用于高消费本身就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
在“您遇到过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为了评上国家励志奖学金而申请助学金的情况吗?”这一题,有64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选择了“遇到,但属于个别现象”,16 %选择了“遇到,且较为普遍”,20 %选择了“不曾遇到”。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金为5000元,普遍比校级一等奖学金的奖金高出很多,而且只有被福建助学APP评定为家庭经济其他困难以上级别的学生才能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一规定让一些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产生了不公平感:为什么我成绩比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好,反而拿的奖金少。同时有些学生认为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国家层面的奖状,比校级奖学金更有分量,在这些心理的驱动下,一些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选择了申请国家助学金。
在“您是否遇到过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困难的情况?”84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选择了“是,但属于个别现象”,4 %选择了“是,且较为普遍”,12 %选择了“否”。根据福建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体系,只要学生在填写助学APP家庭经济困难类型选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且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时将会自动被列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获得每学年4500元的助学金。目前全国贫困户已实现联网,每学年评助学金前,福建省资助中心会向各高校下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及低保家庭子女的名单,所以选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或者低保家庭子女的学生确实是被当地民政部门或者扶贫部门评定的,这方面学生造不了假。但是通过问卷我们发现有88 %的辅导员认为自己遇到过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困难的情况。笔者在评定助学金时也曾遇到两个案例,其中一名学生大一入学时即带了笔记本电脑,家里父母均是健康的外出务工人员,另一名学生父母均健康,哥哥还是一名有稳定工作的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其他建档立卡学生以上两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特别困难,但是在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体系下,由于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这一身份,他们必然会被评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并获得4500元的助学金。
在“您认为以下哪些指标存在学生为了更容易评上助学金而不如实填报的现象较为严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父母劳动能力”“除父母之外其他家庭成员劳动能力”“房屋情况”,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您认为以下哪些指标存在学生为了更容易评上助学金而不如实填报的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体系》中第八、九项二级指标 “父亲劳动能力”“母亲劳动能力”下设“身体健康且一年内有稳定劳动收入”(分值0分)、“身体健康但一年内未就业或打零工”(分值1分)、“3-4级伤残但有一定劳动能力”(分值3)、“1-2级伤残”(分值6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失踪(联)或去世”(分值10分)等指标,系统只要求1-2级伤残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第11项二级指示“不动产拥有情况”下设“无房”(分值7分)、“农村(乡镇及以下)土木或砖混结构房屋”(6分)、“廉租房、公租房”(5分)、“农村(乡镇以下)框架结构房屋”(4分)、“县城(城区)唯一住房”(3分)、“市区唯一住房”(2分)“两套住房及以上”(0分)等观测点,这些观测点也无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学生的实际住房情况无从核实。同样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房屋贷款及贷款情况”“房租收支情况”等无需提供证明材料的大多数观测点,真实性大多无从判断,这就相当于开门揖盗,对学生的诚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一部分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选择有利于被认定为困难学生的选项。
针对福建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实施背景下学生出现的不诚信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体系的认定精准度,提升高校学生精准脱贫的实效。
在从事认定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申请书写家庭四口人“我、爸爸、妈妈、弟弟”,到填写《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表》“赡养人口”指标时又选择了2人及以上;有些学生家庭地址写某商业楼盘,然而在《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表》“房屋情况”这一栏又选择“农村(乡镇以下)框架结构房屋”;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类型”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但是上传的材料却只是村里的贫困证明。因此,具体从事审核学生申请材料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地审核学生提交的所有材料,把好初审关,不仅要审核判断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有效,而且要善于从这些材料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并通过谈话等进一步了解的方式,去伪存真。同时,学院、校级等上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材料的审核把关,只有加强审核才能将一些不实的申请材料进行纠正,才能防止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任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
建议高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由于学生刚入学对助学金的申请规则还不是很了解,这时候他们在填写家庭经济情况时往往也比较真实可靠。应通过找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同宿舍同学等谈话,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消费情况。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核实学生申报的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属实。同时,建议学生申请助学金除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外的其他学生还是要提供必要的村镇证明材料,以杜绝当前因为申请助学金不需要提供证明材料而导致一部分学生钻空子的情况发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针对申请助学金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制度,造假的零成本是导致学生申请助学金任意夸大家庭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在高校中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对于在申请助学金过程中造假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分,取消申请助学金的资格,并记入诚信档案,同时取消造假学生评先评优的资格,只有采取具有一定威慑力的惩戒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学生申请助学金造假行为。
除此之外,要深入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结合资助宣传月、助学金评定工作前夕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主题班会挖掘和剖析诚信典型案例,加强失信案例警示教育。还应建立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以提升资助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对从事一线资助工作的老师进行培训,以加强他们对相关资助政策的领会与把握,真正地按要求公平公正地做好认定工作。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杜绝学生申请助学金的不诚信行为,提升认定精准度,从而让相关资助政策取得应有的帮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