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超
摘 要:城市的兴起有多种原因,并且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些日渐繁荣,有些则日渐萧条,甚至成为残垣断壁。在众多城市中,有一些特殊的城市,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资源息息相关,在开采和加工资源的过程中,人员急剧增加并形成规模不一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城市居民也随之外迁。这类城市需要重新定位,即资源枯竭型城市。针对此类城市的兴衰原因,就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并发展旅游业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議。
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1-0124-03
城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另一种高级模式。城市的兴起有多种原因,但总的来说包括因“城”而“市”与因“市”而“城”。前者是因为先有了城,之后才出现市。后者则是因为有了市才有了城。后者多为战略或守疆而形成的,比如“天津卫”是天津的基础。很多城市在历史发展中有一定的变迁,或者日渐繁荣昌盛,抑或江河日下,比如楼兰古国就是典型的兴衰代表[1]。而在众多城市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城市,它们因为资源而闻名天下,比如我国最年轻、最“孤独”的城市——茫崖市,方圆400公里杳无人烟。这座城市就是因为拥有6亿吨的石油储量才从无到有。当然,在这座城市居住的市民,几乎都与“乌金”“盐湖”“绿能”等产业相关。本文就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兴衰与经济转型进行简要分析,并就甘肃金昌市向旅游行业进军的过程和现状加以分析。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与现状
“资源枯竭型城市”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至今未形成统一的学术性概念。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而催生出城市。这些城市的支柱性产业就是相资源的勘测、挖掘、加工、运输等等,由于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相关产业上下游也出现萎缩,进而经济活动不再活跃,最终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
我国资源枯竭型的城市较多,按照行政规划有多达24个地级市属于这类城市。有些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经济转型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比如山东的枣庄、河南的焦作、湖北的黄石等。但这种经济转型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比如旅游资源、规划推广能力、交通、旅游群体等等。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分类,本文所涉及的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木材等等。这些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受制于有限的资源和毫无节制地开发,最终由资源丰富的城市变为资源枯竭的城市。这些类型的城市具有一个共性:引入→成长→成熟→衰退。本文涉及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就是处于衰退阶段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有两个方向:消失或“再生”。由于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有海量资金投入,且涉及众多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已成为这类城市发展的瓶颈和亟待破解的难题。资源型城市自带“标签”,资源属性注定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底层劳动力占比更高,而高知识、高素质人才则会流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经过长期发展,此类城市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并对资源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经过这种恶性循环后,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一旦资源枯竭,经济链条就无法健康运转,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面对“资源魔咒”,资源型城市依托于单一的产品,片面追求数量,产品深度加工能力不足。随着成本的增大,整体经济效益随之下降,不利于吸引外部人口。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多以第二产业为支柱,地区经济会产生路径依赖。第二产业直接威胁到生态环境,此类城市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正因如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背水一战的处境中,只能实现经济转型,并对外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症结分析
资源型城市在建设之初就有很明确的“功利性”,就是在短期内攫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从而提高投入产出比。在这种利益驱动下,有限的自然资源与无限的城市发展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几十年的开发,逐渐形成了第二产业为主,围绕第二产业的服务业为辅的产业机构。在城市发展初期和中期,由于自然资源相对充足,城市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随着自然资源的几近枯竭,或者只有贫矿、伴生矿时,因为资源而兴起的城市就开始没落了。此时,城市缺乏发展动力,矿区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对于这类资源几乎没有依赖性,而主要是第二产业的附属产业。在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是最被看好的“朝阳产业”。并且,第三产业几乎不需要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只需要依托于文化古迹、自然风光、乡土文化,即可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但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考虑到发展旅游业的两个方向性问题。首先,如何发挥现有工厂和企业的载体作用,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了解某一专业性的知识。这种旅游产品如何开发,如何对外展示是一个难点。其次,如何发掘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所开发的旅游产品要独具特色。由于国内很多旅游项目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在设计之初就需要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从一种时尚的行为变成了人们最常见的休闲活动。这与国家的大力推动有直接关系,旅游产品也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有各种短线游、长线游产品供消费者挑选。虽然这两年新冠疫情肆虐,但多数国民已经养成旅游的习惯。在这种大环境下,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奋起直追,摒弃传统理念,试水旅游业。在这当中,有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成为经济转型的“急先锋”,比如湖北黄石、广东韶关、山东枣庄等等。当然,各个城市所处位置、旅游资源各不相同,真正实施还需要科学调研,合理规划并辅以有效的营销。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经济转型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始料未及的难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后续管理问题、思想观念转变问题等等。作为“绿色产业”,旅游业对于推动本地经济能产生杠杆性作用,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如何借助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如何发挥非均衡理论的价值,促进各地旅游业发展;如何调配人力、财力、物力;如何优化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
四、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实践分析
(一)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
可以说,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发达的第二产业(工业),此类城市有大量遗弃的特殊“资源”,比如厂房、设备、住所、半成品、成品,以及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工人,这些资源俯拾即是,随处都能遇到。如果将这些人和物作为旅游资源,就是典型的工业旅游发展模式。通常该模式可以划分为博物馆、再生利用、景观再造等几种。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该工业区有大量遗弃的建筑、设备、机器,通过深度改造,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另类旅游资源。
(二)重视塑造旅游形象
形象对于一个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任何一个负面消息都会给城市旅游业带来灭顶之灾。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多数人的脑海中,资源型城市肯定具备工业“特质”,比如高高的烟囱、废弃的矿井、遍地的灰尘等等。这种先天的负面印象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就是先天不足。加之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离不开“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重要指标。无论哪个指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以山西大同市为例,该市属于典型的煤炭型资源城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一直秉承“一周双城”的布局理念,严格区分古城和新区,逐年增加绿化面积,逐渐解决了“灰”“黑”的形象问题。
(三)金昌市经济转型实证分析
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南依巍峨起伏的祁连山脉,北接广阔无垠的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金昌市素有我国“镍都”的美称,在世界上还有“金川”的美誉。金昌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金昌缘矿兴企业,因企设市(1981年)。随着矿产资源的储量逐年下降,且镍和铜等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不稳定,龙头型企业经济效益滑坡,职工收入、地方财政也呈现出下滑趋势[3]。如何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成为金昌市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自2012年开始,金昌市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这一绿色产业。
1.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倾斜力度大。主要表现在,经过多届政府的长期努力,金昌市跻身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之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游客惊叹于工业城市竟然如此整洁干净。
2.扬长避短,丰富景区配套。金昌市旅游景点丰富,但也有明显的弊端,比如“缺水”“多风”“出行不便”。为此,城市发展过程中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当游客面对金水湖、龙守护、金川公园时,恍若置身于江南水乡。同时,游客还能感受到骊靬古城、三角城、鸳鸯池等人类遗址的厚重文化,感叹于圣容寺、云庄寺的庄严殊胜。对于喜欢挑战的游客而言,巴丹吉林沙漠、皇城草原、祁连原始森林更是他们不二的选择。当然,金昌市还有很多矿山公园、红色景区、特色民居等旅游资源,游客来到金昌市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徜徉流连于金昌的街头巷尾,享受着美景、美食。
3.以优惠政策吸引八方来客。在金昌市,游客不用面对高额的门票,所有景点不收门票成为另一道“风景线”。外地游客甚至还能领到现金补贴,并且市内各项食宿服务没有季节性调价问题。若遇到被宰的问题,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的反馈。当然,当地民风淳朴,成为了发展旅游业的“软实力”,每位游客都会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4.抓住时代机遇,再次塑造辉煌。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金昌市面临着更多史无前例的时机,借助于各种纪录片、电影的拍摄,金昌市的知名度随之攀升,并成为对外宣传的“名片”。
5.成绩展示。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金昌市借助于全域资源整合、全域产业融合、全域要素配套,以及全域市场管理、全域营销统筹、全域服务提升,将一座城变成一个大的景区,并探索出了一条“城中景”“景中城”和“景城一体”的旅游之路。紫金苑、龙守护、百菊苑、玫瑰谷、胡杨观赏林成为经典旅游节点。紫金花城、骊靬古城、金水湖景区相继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乡村旅游业着手做大做足“花产业文章”,城郊通乡公路“十里花海、百里绿廊”车窗景观走廊、新城子镇七彩花谷、黑土洼虞美人种植基地初步成景,永昌县新城子镇油菜花景观入选“中国十大美丽田园”。同时,努力培育打造“紫金赏花、骊靬揭秘、工矿探奇、乡村寻美、祁连揽胜、沙漠历险”六张旅游名片。依托旅游业发展,因行业产能过剩经营举步维艰的金铁集团抢抓时机,创新开发铸铁锅具、壶具等旅游工艺产品,使企业起死回生,结束了长达三年多的严重亏损局面。
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金昌着力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健康城市、平安城市建设、雨水集流、便民洗车点、开心易物市场、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等便民服务项目受到群众频频点赞。
五、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转型需要从思想理念转变开始,并且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这种转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正因如此,在实施经济转型过程中还需秉承如下几个原则。
(一)发挥政府引导职能,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属于“门外汉”,并且产业转型需要政府主导,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产业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在实施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还需要切合本地区、本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相较于我国东部省份,金昌市在地理位置、客源市场等方面就存在“短板”。在開拓旅游市场的过程中,要引导“西部游”的游客前来,这样才能分得一杯羹。当然,本地游客的短线游也是另外的主要客源。总之,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政府完善城市规划与开发,并在城市形象上下足功夫,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深挖旅游潜力实现区域联动
“旅游线路”是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如果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做到内外联动,以点促线,以线带面。比如,东北地区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冰雪资源、边贸资源都可以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4]。再比如,河北井陉县的井陉矿区也属于城市枯竭型城市(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与周边的西柏坡,山西娘子关、五台山等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对着产业转型的重任。在旅游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多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当然,我们看到机会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严峻的挑战。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旅游业,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针对这一问题,资源型城市需要做到居安思危,通过预判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已经进入枯竭期的城市,则需要“引进来,走出去”,借助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做好产业转型,发展旅游业的时候要树立并维护良好的外部形象,同时以区域为单位做好资源优化,打造出若干精品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 韩喜平,崔伊霞.中国特色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思考[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7.
[2] 唐笑,石培基,李晓甜.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及驱动力分析——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4):418-423.
[3] 赵洋.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研究——基于绿色转型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20,(2):11.
[4] 郭存芝,罗琳琳,叶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81-89.
[责任编辑 马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