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坚
说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受瞩目的一个热点名词,引发了诸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说理的欲望”“尊重主体,引导学生科学地说理”以及“教师指导,确保说理有序地进行”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依托于说理推动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切实以说理促学习,收获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教学效果。
所谓说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从所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及其规律出发,设置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以问题为载体阐述道理、辨析规律,进而获得对所学知识深刻认知与理解的一种教育手段。从说理的概念来看,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深度学习,有助于推动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自说理的概念提出以来,其便在教育教学中引起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绽放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佳,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以有效提升与发展。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经验,针对以说理、促深度学习这一数学教育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浅显看法。目的在于引起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关于说理教学的重视,且能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说理、科学说理,在说理的过程中收获数学素养的进步與成长。
一、数学说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数学本来就蕴涵着丰富的道理,说理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对学生而言,说理能力的培养有着以下作用:首先是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当前大多数数学教材都是以图文结合为主,丰富的图片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对问题的思考中。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片中的内容以及含义进行表达,让学生采用说理的形式培养观察能力。
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数学知识虽然相对抽象,但大多数数学知识都能进行具体的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叙述的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语言化转变,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加强抽象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此外,说理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因为逻辑能力也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利用语言的表述加强思考,从而带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后,说理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只有将问题的核心知识与内涵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描述,才能确保学生能对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发展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说理的欲望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也不愿意将自己所学数学知识的技巧与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可以说,这种较为消极的态度将严重制约小学生数学课堂中说理的热情与积极性。而要想更好地应对这一实际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创设与其相符的情境,以情境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情境中迸发出想说理、愿意说理的主动欲望。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愿意说理,也能为进行高质量的说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节知识时,笔者便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等其他形状?然后鼓励学生尝试着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及其实际社会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车轮做成圆形”这一现象中所包含的数学道理及其规律进行说理。由于前面已经接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知识,再接触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所展开的想象,学生很容易知道车轮之所以做成圆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时候学生的说理欲望是积极的,主动的,更是充满热情的。因此,不少学生便会有急切表达与说理的热情。也正是在积极说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到这样一种情况,车轮是圆的,可以保证它行驶时的平稳性,同时他们还试着想象,如果车轮是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其他形状,那么,它们走起来就会一高一低,出现颠簸、极度不平稳的情况。
又如,在教学“可能性”的相关数学知识时,笔者结合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其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明天太阳会从西方出来,东方落下”“扔一枚一元硬币,有花的一面朝上”“我们每个人要想活着都需要吃饭”,这三种描述你感觉哪一种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一种是一定不会发生的,哪一种又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倍感有趣,再加之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只需认真思考,就能说出上述情境所对应的实际情况,且他们都有想详细解释,想详细描述与说理的表达欲望。对此,笔者又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与空间,学生踊跃回答,数学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规律,肯定不会西升东落的,所以,‘明天太阳会从西方出来,东方落下’这一说法一定不会发生,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说,“硬币有两面,一面有花,一面带字,往上抛硬币,有可能是带花的一面朝上,也有可能是带字的一面朝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还有的学生会说,“吃饭能获得食物里面的丰富营养,这是我们的生活必需,每个人要想生活下去,都必须进食,不进食就能活着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每个人要想活着都需要进食’这一说法是肯定对的”……学生乐意说,主动学,在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成长。显而易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说理的欲望,对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深度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三、尊重主体,引导学生科学地说理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经历分析、思考与问题的解决。同理,在引进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索与分析,自主说理,科学而恰当地说理。这样的数学说理活动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的相关数学知识时,笔者为学生详细讲解了“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同时,为学生出示了众多的数学例题,加以论证加法结合律的正确性。以此为基础,笔者鼓励学生尝试着分析为什么加法结合律成立。在这一说理的过程中,学生纷纷尝试着自主寻找例子并加以解释。有的学生在说理过程中这样表述:“三个数相加,其涉及两个加号,并不涉及其他运算符号,因此,若仅仅只是调换前后的顺序,所得的最后的结果是不会受到影响的。”与此同时,该名学生还尝试着用例子加以论证,“41+65+39=______,在这一数学式子中,我们就可以先计算41+39,得到80的整数,再用80+65得到和是145,这样计算不但更简便,而且最终的结果不会受到影响”……就这样,在学生分析、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说理的活动得以有效进行,且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也对“加法结合律”这一数学定理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这显然对他们说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数学学习效果的获得都起到极有力的影响。
又如,在教学“四则运算”这一数学知识点时,不少学生掌握了计算的规则,但由于马虎、粗心等,导致计算的数学结果出现错误。在部分教师看来,这只是一个小问题,毕竟学生会做,只是马虎做错了而已,只要学生认真就能做对。但笔者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而粗心马虎的不良学习习惯虽表面上看无关紧要,但其实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带领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还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进行四则运算数学计算题目的说理,即拿到一道四则运算数学题目,更要对其说理,将其计算的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如针对“24+24+24÷2=( )”这一道数学题目,班上一名学生便这样进行说理,“四则混合运算中,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所以我们先要计算24÷2,得到的结果是12,这样式子就变成了24+24+12=( ),在都是加法的过程中,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加起来便是60”;在“88÷(13-5)=( )”这一道数学计算题目中,班上另外一名学生这样说理,“四则混合运算时如果有括号,一定要先计算括号里的部分,再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所以,我們要先计算13-5的部分,得到的结果是8,这样式子就变成了88÷8=,得到的结果时11”……在这样的数学说理过程中,小学生对四则运算相关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他们也能养成解题前应首先思考,确定计算步骤,再动笔计算的习惯,而不是一看到题,立马计算,不认真考虑计算规则。这充分表明了引导学生科学说理、恰当说理,对推动其更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具有的突出意义。
四、教师指导,确保说理有序进行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具体是指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习习惯的引导、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等重要职责。从这一层意义上展开来讲,教师在教育中所处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发挥好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与教育职责。特别是面向小学阶段学生,其年龄较小,认知事物的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说理课堂中务必坚持自身的指导地位,在学生说理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与帮助,这样才能引领着小学生的数学说理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稳步发展。
例如,“圆柱与圆锥”这节内容涉及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等相关知识,在说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很容易忽视“同底等高”这一条件的限制,而轻易将两者的关系表达成“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还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误导。针对这一情况,在小学生进行说理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提醒他们:“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不管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是不是存在哪些特殊情况呢?”这一询问让学生得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说理的过程中是否表达正确,是否恰当。也正是在全面的思考与分析后,大家认真对照数学教材,能发现“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因素的限制。如此一来,原本低效的说理课堂变得有序,笔者也带领着学生的数学思维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与拓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即少一些关键词的限制,就会呈现非常明显的错误后果。由此可见,教师及时而科学的介入与指导,不仅能确保说理有序地进行,也能切实让学生对“同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1:3”这一数学定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提升学生说理能力、推动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显而易见。
五、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的说理积极性
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的互动多为问答和测试,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因此,许多学生对教师是又敬又怕,尤其是一些学习相对不好的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恐惧。因此,教师应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减少对学生的控制,以一种轻松、开放和愉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交流,建立起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确保与学生平等,同时要像父母一样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主动与教师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说理积极性。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会说理、科学说理是当前数学教育中较为热门的一个主题。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将说理巧妙融于数学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如此,小学生所学到的才不仅仅是浅显的数学知识,还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般去理解与掌握深刻、极富内涵的数学道理与规律,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也能由此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日后,笔者将立足实际情况,针对小学数学学科中的说理教学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索,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组织与开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