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君
摘要:处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网络信息更具复杂性,文化思想区域多元化,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影响着师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认知。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需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渠道,采取有效措施来抵御网络文化冲击,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形成思辨意识。本文将以笔者教学经历为切入点,探寻初中语文与“时尚话”的融合路径,以此来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文化;初中语文;时尚话;融合路径
一、网络文化冲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则,削弱了语文课程的教化功能。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有丰富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散文,其中无论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春天》,还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或者是冰心的《荷叶母亲》、泰戈尔的《金色花》,以上这些作品都含有丰富的内涵和真切的情感,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有着突出的教化功能。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初中生在全民开放的网络文化环境中成长,而各式各样的网络文化无形中削弱了语文的教化作用。网络环境下,人们能够自由地抒发,或是宣泄,久而久之,便涌现出了各种伪文学和伪文化,进而侵害者青年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样,也影响着他们的语文学习态度。二则,降低了语文课程的美育作用。语文教材中蕴含有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价值内涵,那些精妙、芬芳的语句使得人們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学生在休息优美语言的过程中,能够陶冶他们情操,修养他们身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感知能力。但是与传统语言有着显著区别的网络文化用语,具有一定的即时性和社会性,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且简单易懂的内容只能浅显地表达情感和价值,比如一些谐音化或是生活化的网络用于“杯具”“桑心”以及“加油鸭”等等,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粗鄙词汇,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言行举止,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其三,削弱了语文课程的读写功能。网络文化是特定时代的特有产物,网络语言结构和用词存在混乱之处,甚至没有逻辑可言,若初中生长期沉浸在网络文化氛围中,仅仅只会一些“时尚话”,是无法对规范化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产生兴趣的,最终无法切提升他们的读写水平。
二、网络文化冲击下初中语文与“时尚话”的融合路径
(一)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时尚话”
网络语言被人们所接受后,逐渐成为时尚用语,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能够使得学生借助形象且鲜活的语言来表达自我、发表观点。如今,一些人们常常在网络交流中用“躺平”或是“佛系”来表现自己的随意而安和自我放纵。或者还有一些新型且灵动的网络词汇,比如“face to face”和“see you”“内卷”等等,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其引进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内需与动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拉近师生间情感距离。网络文化中的网络语言是形象且鲜活的,教师可以尝试在语言教学中引进“时尚话”,比如教师在讲解海伦凯特所写的《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诗词时,为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作者的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登山望海时的气势磅礴和苍凉悲壮,教师可以引用“勇敢牛牛不怕困难”这句“时尚话”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二)在读写教学中融入“时尚话”
如今,广大青少年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为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教材中引进了新闻、歌词等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和多元化,为教师开展语文读写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网络词汇来开展写作,不仅能够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还能够彰显他们的个性特征,创作出幽默风趣、情感丰富作文,为文章注入活力。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引用一些“时尚话”,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认知和理解文本内涵,并尝试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彰显读写教学的实践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夸赞作文优秀的学生使用了“洪荒之力”在写,用夸张的语句来鼓励学生。或者,教师还可以用“点赞”来嘉奖学生,最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能。
(三)在语言能力培育中融入“时尚话”
众所周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教师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创新训练方式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若教师能够在与学生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引进“时尚话”,以此来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教师在讲解《陋室铭》这节课时,在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进行深入分析时,可以鼓励学生树立理想,并以“理想”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远大理想,并借助“加油鸭”“奥利给!”“萌萌哒”等时尚语言来肯定和鼓励学生,以此来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其能够沉浸到语文课堂中。
三、结语
总体而言,基于现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进“时尚话”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充实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他们的精神层次,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正面影响作用,最终能够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余婧玮.互联网+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中国新通信,2020,v.22(2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