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灵
渝东北一带人家吃团年饭,不一定非得在农历腊月三十这天,腊月二十以后选一个空闲点的日子就成,太早了没过年的气氛。但团年的具体时间,以前的人却很讲究。
小时候,与我同街的一户梁姓人家,腊月三十凌晨,天黑漆漆的时候开始团年,一直吃到天亮,意为“越团越亮”。听梁家老人摆龙门阵,其祖先是“湖广填四川”时迁移而来,起程那天正是腊月三十,天没亮就吃饭上路。为纪念这个日子,梁家凌晨开始团年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
我们镇上团年时间还有“周晌午、朱漆黑、陶半夜”之说,都是因“湖广填四川”兴起的。“晌午”“漆黑”“半夜”这几个时刻,是周姓、朱姓、陶姓祖先最先到達四川落脚点的时间。后辈按这个时候团年,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最有趣的是一户姓向的人家。团年那天,向家蒸一甑子猪肉糯米饭,到了晚上,把甑子放到堂屋中间的桌子上,插上一大把筷子。每个人不要勺、不用碗,直接拿筷子在甑子里挑着吃。只要是他家的近亲,不用请,都可来吃。据说当年向姓几兄弟走到落脚点后,吃第一顿饭时没碗筷,劈了几根细树棍,就在甑子里挑着吃。
腊月三十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这天夜晚才叫“除夕”——岁除之夜。夕,指夜晚。很多人把这一整天都统称除夕,是不准确的。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过去渝东北很多农家砌有火坑,冬天用来取暖、做饭。除夕,火坑里要烧整筒的树干柴,粗而长,不能劈开,称“年猪筒子”。树干柴越大,预示来年喂养的年猪越大。
一大家人边烤火,边摆龙门阵,直到大年初一凌晨才各自回房睡觉,这叫“守岁”。农家人用煤油或桐油灯照明,睡觉时不熄灯,点到大年初一早晨,谓之“一灯照两年”。
守岁过程中,大人要给小孩发“压岁钱”。孩子们欢喜得很,睡觉也要放在衣服口袋里,预示来年有钱用。守岁的“年猪筒子”不烧完,留一小截,等到正月初三送门神时,一起拿到菜园地里烧掉,可消当年的虫灾。“送门神”是把年前贴在大门上的门神画撕下来烧掉——门神已完成除旧迎新时的驱鬼辟邪任务,待到腊月里再请。
大年初一大清早,家里男主人挑着空桶去水井担水,称“挑银水回家”,来年财运旺。
川江边的城镇居民,过去大多数人家吃水用水去江里挑,因此催生了挑水为业的行当。初一清晨,人们一开大门,早有一个挑水工在门口候着,脸上堆满笑。挑水工高声叫喊:“送银水来了!”这时,主人家一定出手大方,比平时给的水钱要高十倍,双方落个高兴。
新的一年就这样在希望中开始了。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