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朝阳, 韩奇峰
(1.河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2.河南师范大学中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7)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2020年9月22日,教育部等三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改革举措[1]。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作为体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是推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体育科研方法”是体育学科研究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了解体育科研流程,掌握基本的体育科研方法,同时对学位论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学习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便是学位论文的质量[2]。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2016—2019届体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造成问题的课程因素为切入点,探讨研究生“体育科研方法”教学改革。
通过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官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等渠道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河南师范大学2016—2019届体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体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相关科研论文等,筛选出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对河南师范大学2016—2019届体育学科139篇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标题、研究方法运用、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综合运用归纳、比较等逻辑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河南师范大学2016—2019届体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标题、研究方法的运用、学术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课程因素为导向提出教学改革构想。
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是教育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重要的参考依据,面对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持续扩招的现实,学位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质量上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2.1.1 选题与标题
选题作为科研工作的起点,是科研工作进程中的关键一步,能够体现科研工作者的综合素养。选题是否适宜、准确,不仅关系到个人才能和特长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到研究进程及研究价值,对河南师范大学2016—2019届体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标题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选题与专业方向不符。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分为体育学硕士和体育硕士两种类型,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是体育学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3]。体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学(教育)、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4]。从表1可以看出部分学位论文的选题不符合上述要求。
表1 部分与专业方向不符的选题Tab.1 Partial topic selection inconsistent with professional direction
2)选题创新不足。科研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创造新的理念为人们所用,这些新理念的产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硕士学位论文的核心在于创新。表2中3个学位论文选题相类似,这一方面体现出研究生能够抓住前沿热点问题,但研究的指标相近,只是改变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是典型“换汤不换药”的做法,缺乏创新性。
表2 部分创新不足的选题
3)选题范围过大。选题范围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范围要有宽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度,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全面、具体、细致地深入分析。如表3所示,这部分选题研究范围较大,研究生很难驾驭,导致最终研究缺乏深度,只能泛泛而谈。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小问题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小题大做”。
表3 部分研究范围过大的选题Tab.3 Partial topic selection with too large scope of research
4)标题存在赘语。论文标题相当于论文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读者便能对论文的研究中心一目了然。根据相关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的标题一般不宜超过20字[5],标题应当用一句话简明、扼要表明论文的核心思想。从表4可以看出,标题1中“足球运动游戏”一词当中的“运动”为赘语,“足球”一词是具体的运动项目名称,因此“足球”已经包含“运动”这一要素,“运动”二字可以去掉。另外还存在一种共性的问题,大部分标题都加有“研究”二字,硕士学位论文本身就属于一种研究性的学术作品,因此部分标题中的“研究”二字可以省略掉,仍可保持原意,同时变得更加简练。
表4 部分存在赘语的标题 Tab.4 Partial titles with verbiage
2.1.2 研究方法运用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一般而言是指为了科学地认识和揭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式的总称,正确运用研究方法是研究生重要的科研基本功。
1)研究方法运用缺乏多样性。通过表5可以看出,139篇硕士学位论文共出现13种研究方法,运用频率较高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随着体育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也要求研究方法随之突破,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成为趋势[6]。这也要求研究生应掌握多种研究方法,从而在撰写学位论文时能够选用正确、合理的研究方法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表5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频率统计(N=139)Tab.5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dissertation research method (N=139)
2)研究方法运用数量少。从研究方法的运用数量上看(表6),84.1%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了4到5种研究方法,7.9%的学位论文运用了6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充分展现了研究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保障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由表6可知,仅有2篇学位论文只运用了一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运用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只采用1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论文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表6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数量统计(N=139)Tab.6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dissertation research method (N=139)
3)具体方法运用存在缺陷。尽管硕士研究生受过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但部分硕士学位论文在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还存在以下几点缺陷:①运用文献资料法时,文献来源相对集中于科研论文,引用的专著数量相对较少;英文参考文献与论文关联度低;文献检索学科单一,缺少相关学科的文献引用。②运用数理统计法时,只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缺少推断性统计。③运用问卷调查法时,部分学位论文未说明抽样方法,样本量太小,甚至有个别论文缺少对问卷的信度检验。④运用德尔菲法时,个别学位论文判定和选取专家的依据模糊。
2.1.3 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是由整个学术共同体从长时间学术实践中总结出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也是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河南师范大学2016—2019届体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①摘要中缺少相关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摘要的四个要素,要素的缺失会导致摘要无法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个别摘要字数过多,语言缺乏凝练。②关键词的选择不准确。关键词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而个别学位论文中关键词不属于“词”的范畴,例如“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文化建设”;还有个别关键词没有体现关键性,只是从标题中截取几个词作为关键词,没有抓住文章的核心线索,没有体现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③文献综述撰写水平低,仅停留在对文献资料的简单罗列和分析上,没有对相关研究问题的脉络、进展和不足等问题进行宏观和深入的把握。④参考文献部分存在引用他人内容而不加引注,导致不能区分是个人还是他人观点,在文献著录上有信息不全、标点误用、标识缺失等不符合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现象,同时引用的文献也存在陈旧、层次水平低、类型单一等问题,
许多原因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如学生科研基础差、态度不端正;导师自身学术水平有限、指导不到位;相关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等。本研究主要以“体育科研方法”为例,讨论问题产生的课程因素。
“体育科研方法”是体育学科研究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通过课程学习,研究生能够初步了解体育科研的基本理论,获得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掌握关于选题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能够制定较为完善的科研计划,提升科学素养和科研意识,对学位论文的撰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体育科研方法”课程采用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足。学生对于“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较多,但动手操作的科研训练(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等)较少。这两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因此以课程为突破口,推动“体育科研方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3.1 优化教学目标
课程“三维目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三维目标”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能为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7]。制定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学情同时要充分结合课程特点,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知识储备。研究生“体育科研方法”是为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虽然他们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科研方法课程,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但缺乏对于体育科研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深入了解。该课程是科研工具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上述分析,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体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理解选题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制订研究计划,为完成学位论文,进行科研活动提供方法指导,为今后从事体育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提高从事体育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体育科研的兴趣,形成科研自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发扬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树立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崇尚科学的志向,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待科研、工作和生活。
2.3.2 革新教材资料
专家学者历来对“体育科研方法”教材建设问题高度关注,并指出应构建新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适应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8]。当前针对本科生的“体育科研方法”教材版本较多、内容较新,但针对研究生的版本较少,内容较陈旧。
新教材的出版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时效性会大打折扣。因此在遵循教学内容逻辑性、系统性和关联性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整合编制成“体育科研方法”课程讲义很有必要。讲义应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为主线,按照科学研究流程具体展开,侧重讲解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的科研写作规范,运用相关案例分析进行直观阐述,同时注重收录体育学科(或相关学科)科学研究中呈现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引导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加以运用。改进的讲义主要内容如表7所示。
表7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讲义主要内容
2.3.3 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容易被忽略。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微助教”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该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对于课前、课后涉及较少的不足,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9]。
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中借助“微助教”平台,将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通过“微助教”教师端将课程学习资源上传至平台,并布置预习内容和作业,学生通过“微助教”学生端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课中,师生借助“微助教”平台进行高效互动,学生通过签到、讨论、答题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平台相关数据快速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后,学生依靠平台课堂资源库巩固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作业,教师利用成绩管理功能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赋值,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准确地进行量化考核评价,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4 加强课程实践
“体育科研方法”作为体育学科研究生重要的工具课程,如果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应用为辅的模式教学,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应加强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践,开阔科研视野,同时通过科研实践,使学生掌握文献阅读、调查研究、逻辑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能力。现有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撰写开题报告的结课作业,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作业中。例如在讲解体育科研选题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制定题目,并根据所学知识检查题目是否适宜。再如,讲授问卷调查法时,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设计调查问卷,更重要的是在设计问卷之后,选取调查对象,并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逻辑分析。通过完成课后实践作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防止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脱节,有效地提升研究生的体育科研能力。
2.3.5 完善课程考核
以往“体育科研方法”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加结课作业形式为主,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顾死记硬背而忽视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新的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考核体系,由平时表现、实践作业、结课作业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比例分别为30%、30%、40%。平时表现成绩由学生的出勤率以及在课堂中的综合表现决定;实践作业成绩则直接取决于每次实践作业完成的质量;结课作业根据老师所讲内容结合自己研究方向撰写一篇开题报告或学术论文。该考核体系更能综合考查学生“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效果。
“体育科研方法”是体育学科研究生必修的应用型专业课程,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的质量,通过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使研究生更好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并最终达到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当前,体育学科研究生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关院校只有不断探索,提升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建立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强国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