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守彦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临海中心卫生院,江苏 盐城 224351)
原发性高血压即患者在未使用各类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于血压监测中检测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所产生的高血压病症表现,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患者不同时间内检测3次计算其均值,当患者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下可针对为高血压表现,同时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差异,同时可将其分为三个等级。结合患者心血管的危险性和靶器官的损害情况,同时可将患者的病症影响分为低危至高危表现[1]。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症,有研究调查统计,目前国内的1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可达20%以上,同时由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变化,40岁以下的青中年高血压人群产生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比例为60%左右[2]。而舒张压通常情况下有患者外周血管的阻力以及新排血量的影响,在病症治疗中,需要采用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利尿等多种方式作为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向。而根据患者降压药物的差异,以不同类型的药物联合可产生共同作用[3]。现为探究在不同治疗措施下对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有以下分析。
自我院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措施差异将病症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含男24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55.84±2.27)岁。观察组含男27例,女18例;年龄49~72岁,平均(56.21±2.34)岁。所有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血压指标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③数据统计于患者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字情况下进行。
排除标准:①结合严重的肝肾功障碍、恶性肿瘤;②存在其他心脑血病症者;③免疫功能疾病者;④脏器功能不全者。
所有患者在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后进行门诊随访。
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囯药准字H20103138)进行治疗,药物用法:口服用药,初期剂量5mg/次,1次/d。后期根据患者病症治疗情况调整用药,增加至5~10mg/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吲达帕胺(国药准字H20051896)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囯药准字H20113236)进行联合用药,药物用法:①吲达帕胺:口服用药,1.5mg/次,1次/d,于凌晨服用;②苯磺酸氨氯地平:初始剂量2.5mg/次,1次/d,后期可调整剂量至5mg/次,1次/d,针对存在肝功能不全、耐受度较差的患者,初始剂量可设定为2.5mg/次,1次/d。
所有患者以8周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1个疗程。
统计对比组间患者的在疗法方面差异,患者效果判定: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指标下降数值≥20mmHg或恢复至正常值,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产生;有效-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20mmHg,存在轻度胃肠道反应患者,经护理后消失;无效-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指标较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且存在恶心呕吐、头晕、咳嗽等用药不良反应。
统计对比组间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标,统计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
统计对比组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计数。可能包含恶心呕吐、头晕、面部潮红、咳嗽。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分析结果及数据,数据表达方式为()(%),检验方法采用t和x2,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组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n(%)]
由所有患者在心脏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各项心脏指标对比()
表2 组间患者各项心脏指标对比()
由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计数统计: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3。
表3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统计[n(%)]
通常情况下,原发性高血压受患者自身遗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同时也是引起患者脑卒中、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病症的主要诱因。患者舒张压升高的情况多发生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病症表现中,其原因可能也是由于患者在社会、家庭产生的压力、长时期的神经高压以及高钠饮食、肥胖症等原因产生,患者交感神经时常处于过度激活状态,同时会导致患者心脏收缩压提升,心脏排血量增加,同时藉由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管弹性高的影响,进而促使主动脉的扩张,排血量较高,因此收缩压相对正常。当患者心脏舒张情况下,机体主动脉扩张,回弹有力,产生的压力相对较高,继而促使导致舒张压升高。中青年舒张压在针对各类高血压药物的整体适应性相对较高,用药中可根据血压分级以及临床病症表现进行早期降压药物的使用。目前针对高血压治疗策略强调选用适应性较好、降压效果良好以及不良反应少的治疗药剂[4]。而针对病症患者的用药需根据以下情况进行选择:以小剂量逐渐增加、择优选择长效药物、个体化用药。当前针对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症治疗可采用高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交感神经抑制药物进行治疗。
有研究分析,在针对患者的用药中,氨氯地平可产生较长效、稳定的血压控制作用,同时在常规高血压患者中的整体使用效果较高,药物数据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其主要用于细胞膜L型钙通道,药物可抑制高离子侵入细胞,从而促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逐渐降低,促使患者形成小动脉扩张的效果,患者在血管阻力下降的情况下可降低自身血压指标。另外药物的整体作用时间较长,药效持久。本次用药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均属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两类药物均可产生血压抑制效果,由此可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但硝苯地平单药对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相对不足。依照目前对于各类降压药物的使用分析,通过单一用药情况下可对患者产生的血压降低幅度普遍为收缩压9~10mmHg,舒张压5~6mmHg[5-6],而针对病症患者的联合用药,不同机制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早期血压指标,以多数案例分析,约有3/4的患者需要通过药物联合治疗后才可达到血压控制标准,且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在联合后可提高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减少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在药物的联合用药中,该拮抗剂目前属于高血压降压联合用药中的基础。噻嗪类利尿剂被广泛作用于临床高血压的治疗,由于其良好的效果,可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减少高血压病症进展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7-8]。目前属于病症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本文联合用药吲达帕胺,其属于长效噻嗪类利尿剂,药物主要可抑制患者机体肾小管髓袢升支的皮质段以及远曲小管的前段对钠、氯的重吸收而具有排钠利尿的作用,同时可减轻血管平挂机细胞高离子内流引起患者机体血管扩张的情况,进而促使患者机体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产生高血压抑制作用。药物整体半衰期较长,针对中青年患者的血压控制作用相对明显。给予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降压机制和药理作用分析,其不会产生明显的药物抵抗,针对病症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整体应用效果显著[9-10]。
本文以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有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脏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计数对比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分析指出采用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进行联合用药治疗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疗效更高,同时可对患者的心脏指标起到明显改善作用,且持续用药期间不会与单药治疗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患者针对该情况可产生较高的接受度,整体疗效良好。
综上所述,以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进行联合用药治疗舒张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整体疗效较高,心脏指标改善明显,且不会产生较高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