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22-04-11 12:13朱彩霞
智慧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阻塞性通气支气管

朱彩霞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泗阳 223700)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具有气流阻塞的特征,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调研数据表明,1/4的40岁以上人群会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后患者会持续进行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发展为肺心病、气胸、呼吸衰竭等,加大治疗难度的同时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3-4]。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及时性是关键所在,通过准确的诊断并立刻开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症,改善预后[5-6]。肺功能检查在诸多肺部疾病的检查中发挥了确切的作用,本研究就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做出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包括男22例,女16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2±3.62)岁。对照组包括男20例,女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2.74±3.8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无合并恶性肿瘤。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近1个月内曾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或/和糖皮质激素者。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肺功能检查,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肺部弥散功能和通气功能进行测试。检测过程中患者需保持精神放松,以坐位接受检查。在医师的引导下进行4~5次用力呼吸,然后医师记录检测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完成第一次检测后,观察组患者休息0.5h,进行支气管舒张实验。吸入沙丁胺后重复第一次步骤进行第二次肺功能检测。最终数据结果取两次检测平均值。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给予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对病情较重患者进行吸氧和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或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表面激素吸入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1.3 指标判定

(1)肺通气量:比较两组的FVC%、FEV1%、FEV1/FVC水平。

(2)呼气流速:比较两组的PEF%、FEF25%、FEF50%、FEF75%、MMEF%水平。

(3)弥散功能指标:比较两组的DLCO%和DLCO/VA。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标准:轻度-FEV1%≥80%;中度-FEV1%在50%~79%;重度-FEV1%在30%~49%;极重度-FEV1%<30%或者FEV1%<50%合并呼吸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肺通气量比较

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肺通气量比较(,%)

表1 两组的肺通气量比较(,%)

2.2 两组的呼气流速比较

观察组的PEF%、FEF25%、FEF50%、FEF75%、MMEF%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呼气流速比较(,%)

表2 两组的呼气流速比较(,%)

2.3 两组的弥散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DLCO%和DLCO/VA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弥散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的弥散功能指标比较(,%)

2.4 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的肺功能检查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4 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5 观察组不同分级的肺功能检查准确率比较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准确率明显较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不同分级的肺功能检查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受到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7]。临床将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划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上普遍认为和吸烟、化学物质、粉尘、空气污染、肺发育不良、家族遗传等因素相关[8-9]。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抓住早期的治疗时机可以有效避免疾病对肺部功能造成损伤,及时进行诊断可以提升治疗效果。肺功能检查是临床广为应用的检查手段,在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体现了确切的价值[10-11]。常规的肺功能检查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肺弥散功能检查、支气管反应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等[12]。临床最为常用的检查为通气功能检查,FVC、FEV1是重要的检查指标[13]。FVC是患者在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呼气,直至残气量位的全部肺容积。FEV1是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一秒之内的快速呼出量,该检查的稳定性、准确率较高,且检查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能有效体现肺功能的受损程度[14]。肺弥散功能指肺泡气通过肺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达血液之中,并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15]。DLCO和DLCO/VA是常用指标。当患者存在肺气肿时,弥散功能指标会明显下降。支气管反应性测试是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观察阻塞气道舒缓反应的试验。先检查基础肺功能确定有气道阻塞,然后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复查肺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士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病情分级越重检测的准确率越高(P<0.05)。

综上所述,将肺功能检查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可以体现确切的价值,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诊断准确性高,能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阻塞性通气支气管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