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研究

2022-04-11 12:13袁城城季卫刚
智慧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足月儿胎龄早产儿

袁城城,季卫刚

(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 儿科,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称为新生儿透明膜病,指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的症状,主要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导致进行性肺泡塌陷[1]。出生后4~12h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和吸入三种凹征,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大多数受影响的婴儿是早产儿,呼吸困难发生在6~12h,逐渐加重,并伴有呻吟、不规则呼吸伴间歇性呼吸暂停,由于缺氧,肤色变得灰白,紫绀明显,过程中供氧不能减少[2]。严重缺氧时四肢肌肉张力较低,症状包括鼻瓣移动,开始时胸部隆起,后来肺不张加重,胸部凹陷,尤其是腋下,吸气时,胸部软组织凹陷,尤其是肋缘和胸骨下端下方,肺部呼吸声减弱,吸入时可听到细湿啰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于能够存活3d以上的人,肺成熟度增加,恢复的希望很大。然而,许多婴儿并发肺炎,在感染得到控制后,病情继续恶化并未有所改善,大多数重症婴儿在3d内死亡,病死率在出生后第2d最高[3]。正确认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早期治疗对于患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8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为:所有患儿均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出呼吸困难等症状;患儿家属全部知情,并与我院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根据患儿的胎龄将其分为早产儿组(孕周<37周)与足月儿组(孕周≥37周),其中早产儿组的患儿40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为36例,阴道分娩4例,男22例,女18例,胎龄30~36周,平均(34.41±0.34)周,出生时的体重为1441~2254g,平均(2154.40±46.39)g;足月儿组为28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为11例,阴道分娩17例,男13例,女15例,胎龄为37~38周,平均(37.50±0.12)周,出生时的体重为2455~3548g,平均(3294.40±44.83)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特点分析

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患儿的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临床表现等方面。

1.2.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吸氧预防感染、输血、补液对症等治疗措施。足月儿组采用消除病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具体如下:①机械通气,即鼻腔持续呼吸气道正压通气(CPAP),用于给氧或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IPPV)加上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压力支持通气PSV或单SIMV模式,pH>7.2,氧化钙体积50~60mmHg,动脉血气分压84~94mmHg;②消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感染,纠正儿童酸中毒,适当控制液体量,减少肺部渗出。早产儿由于孕周不足,体质要弱于足月儿,因此在采用机械通气与消除病因无效果的情况下,可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法治疗,在辅助通气的基础上,根据家长是否同意,对患儿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PS)置换和补充治疗(注射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悬浮适量生理盐水,预热至37℃,清洁呼吸道,通过气管插管将液体缓慢、均匀地注入肺部,剂量为200mg/kg,重复剂量为100mg/kg。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儿的临床各项资料与相关因素进行比较;②将两组患儿的治疗好转率与病死率进行比较,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并且能够脱离呼吸机支持;有效-患儿病情稳定,使用呼吸机支持频率降低,临床症状减轻;恶化-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明显恶化迹象与病死;③将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1min Apgar评分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比较

将两组患儿的临床各项资料进行比较,早产儿组的患儿40例,患儿的发病时间多数在出生后的12h以内,其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为36例,占比为90.0%。足月儿组为28例,患儿的发病时间多数在出生12h之后,剖宫产为11例,占比为39.3%,患儿的分娩方式与胎龄、临床表现中的窒息、呻吟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早产儿组经过医院治疗后的好转率为77.5%(31例),足月儿组经过医院治疗后的好转率为82.1%(23例),痊愈率与有效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对比[n(%)]

2.3 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1min Apgar评分比较

将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1min Apgar评分进行比较,早产儿组住院时间高于足月儿组,1min Apgar评分低于足月儿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无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1 min Apgar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1 min Apgar评分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特发性疾病,其死亡率很高,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表面活性剂,早产是表面活性剂缺乏的主要因素[4]。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不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唯一原因,体液免疫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基因多态性也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易感性有关[5]。

本次研究报告显示,早产儿组的患儿40例,患儿的发病时间多数在出生后的12h以内,其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为36例,占比为90.0%。足月儿组为28例,患儿的发病时间多数在出生12h之后,剖宫产为11例,占比为39.3%,患儿的分娩方式与胎龄、临床表现中的窒息、呻吟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方式经由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剖宫产虽然可以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和母婴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是剖宫产后肺泡上皮细胞钠通道减少,由于胎儿主要通过剖宫产分娩,且没有子宫收缩,因此体内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水平较低,导致PS含量低和肺顺应性低[6]。而胎龄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对于窒息新生儿,出血性和心源性休克会降低胎儿和新生儿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加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增加RDS的发病率[7]。因此,应针对上述可能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对确诊的新生儿应及时给予L-sa治疗,以补充患儿的PS,改善预后,降低临床死亡率[8]。产前激素治疗1个疗程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表面活性剂替代疗法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非常重要;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方式,可以挽救患儿的生命,治疗策略应尽量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鼻腔通气,尽量避免机械通气;为了获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最佳预后,必须给予良好的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正常体温、适当的体液治疗、良好的营养支持、处理动脉导管打开以及维持适当组织灌注的循环支持[9]。早产儿由于孕周不足,体质要弱于足月儿,因此在采用机械通气与消除病因无效果的情况下,可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法治疗[10]。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应该重视其出生后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足月儿胎龄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期运动指导对早产儿发育行为的影响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早产儿与足月儿骨密度超声测定结果分析及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