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刘宇 徐健莹 杨丽明 林静霞 吴巧媚 邓丽丽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五科,广州 51037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五外六科,广州 510370;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部,广州 51037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德尔塔(Delta)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1]。2021 年 5 月 21 日,广州发生首例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本土疫情[2]。6 月3 日广州市荔湾南片区实施管控措施,辖区内60 多万居民就医问题亟待解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按照上级部署改建为过渡隔离病区,在疫情期间作为排查病毒工作的前哨,负责接诊、治疗、筛查、分流入院患者。因应急状态多、工作强度高,且任务重、无规律性,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较大工作压力。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任何能够被个体知觉并产生正性或负性压力反应的事件或内外环境的刺激[3]。了解过渡隔离病区护士面对疫情时的心理状况,探究期间工作压力源相关因素,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使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抗击疫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本研究旨在采用问卷星问卷调查及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过渡隔离病房的护士工作压力源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的开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广东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访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调查对象。选取2021 年6 月至7 月在广州市封控地区内广东省中医院过渡隔离病区中的67 名护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外出学习、产休、居家隔离等不在岗情况者。(2)访谈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上述67 名护士中选择访谈对象,访谈人数以信息饱和为标准,即访谈中获得开始信息出现重复,不再有新的重要的主题出现;经过分析剔除重复无效信息者,最终纳入共访谈15名护士,访谈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详见表1。
表1 15名过渡隔离病区访谈护士一般资料
2.1、问卷调查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收集过渡隔离病区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此表共35 个条目,分5 个维度: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采用Likert 4 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4]。在取得科室负责人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及匿名原则以文字说明,由调查员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每个IP 仅允许答题1 次,最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质量控制。本次问卷共收集67 份,有效问卷67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相关研究分析显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4[5]。在本研究中 Cronbach′s α 系数为0.98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真实而稳定地反映出工作压力源。
2.2、访谈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结合实际,通过查阅资料,在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并对2 名护士预访谈后确定最终提纲,内容包括:(1)您对过渡隔离病房的理解是什么?是怎样的动机让您参与到其中?(2)您认为这和平时的工作有何不同?(3)参加过渡隔离病区的工作后,对您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改变及影响?(4)您认为在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希望能够如何改善?(5)此次参加过渡隔离病区工作后将会对您的生活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确定访谈对象后,约定时间,选择安静、私密的访谈场所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受访者的反应、表情变化等,使用反问、追问、重复、总结以及回应等访谈技巧挖掘受访者内心真实体验和感受[6]。在访谈前告知访谈对象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以及将进行现场录音的重要性,并取得同意。承诺对其信息进行保密。每位受访者接受一次访谈,全程录音,时间大概约为20~40 min。访谈结束后24 h 内将录音逐字逐句转录成书面文字形式,进行转录、整理,并返回访谈对象处进行核实,对表述不准确的进行修改,确保资料的可靠性。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结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访谈结果按照N1~N15 顺序进行编档,资料录入后采用Golaizzi 7 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并通过质性研究软件Nvivo12 协助完成,避免主观因素影响,保证结果真实、可靠[7]。
67 名过渡隔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得分为(2.549±0.758)分。由表2 可见,过渡隔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水平为中等偏高,其中主要压力源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工作压力源量表单项得分前10项排序见表3。
表2 67名过渡隔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排序
表3 67名过渡隔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单项得分前10项排序
2.1、主题一:护理工作负荷强、任务重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此次过渡隔离病区应急工作最大的体会是护理繁杂、要求高,患者病情重、工作量大。N3:“穿着防护服进去工作很困难,护理基础量大,护目镜起雾,视野模糊,操作难度增大。同时会有胸闷、喘不上气等不适。”N7:“重病患者多,周转快,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忙的时候跑断腿,热的时候容易脱水中暑。”N12:“基础护理比较细,体力活比较多,抢救也比较多。急的时候会声音变大,很烦躁。”
2.2、主题二:担心工作能力不足、知识缺乏 新变异后的Delta 病毒传染能力更强,医院要求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守住“零感染”的底线,因此大多数低年资护士存在担忧,没有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8]。N1:“遇到突发抢救,需要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压力就会很大。”N6:“患者病重,病情突然变化,未在预料之中,怕自己处理不好。”N4:“和平时工作不一样,害怕不能胜任。”
2.3、主题三:心理状态波动大 大多数被访护士谈到初次接到支援过渡隔离病区的任务时,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内心很激动、兴奋,另一方面又担心。N9:“支援过来,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不熟悉,害怕自己没做好,然后给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N10:“一听到我要参加支援,大晚上睡不着,非常兴奋,能参与到抗疫一线。”N11:“心理负担非常大,害怕自己扛不住。”
2.4、主题四:封控期间对家人的牵挂 大部分护士表示家人的支持是他们战胜困难的核心力量,但因下班后需要进行自我隔离,因此不能与家人团聚,并且流露不能陪伴家人、分担家人的困难而感到歉疚。N1:“家庭给我的力量和后盾,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N7:“在过渡隔离病区工作,生活就是两点一线,相对会比较孤立,害怕病毒传给家人和朋友,同时长时间不能陪伴家人而感到愧疚。”
Deery 等[8]研究发现,工作负荷越高,个体带病参加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是一线护理人员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制定合理排班模式可减轻工作负荷,对缓解压力有较好的效果[9-11]。
由于区域封控或封闭,人力资源调用受到明显限制。第一阶段改建,设置隔离床位8 张,为严密二级防护单元(护理人员穿戴防护服和眼罩),初期配备护理人员31 人,隔离病区内采用4 h双班制;第二阶段在另一病区增设隔离床位12 张,为一般二级防护单元(护理人员穿防水隔离衣和面屏)增配护理人员40 人,增设隔离病区内采用6 h 双班制。将所有人员根据岗位、层级、专业、归属等进行了优化和整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岗位设置为院感督导组、总务调控组、主班电脑组、内外消毒后勤组各1 组和5 个病区连续排班模式(APN)管床组;层级方面新老搭配;专业方面内外专科互配,同时考虑支援人员不熟悉本病区环境,搭班整合时也给予考虑。经过细化各班职责,调整班次运作时序,明确人员备班预案等,逐渐做到了在岗67 人,床护比1∶3.25,合理分担了工作负荷。
荔湾南片区隔离筛查患者的诊治难度在于与大多数新冠确诊患者不同,病情比较危重。典型案例是晚夜间收治的6例患者中,3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为高龄休克昏迷患者;出血患者中的2 例进行了床边急诊胃肠镜止血,以及一系列置管输血、抑酸护胃、补液抗感染等操作;休克患者也进行了药物升压、无创呼吸机通气等诊疗措施。过渡隔离病区内工作负荷堪比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在其中,首先直面的压力就是需要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救助配合的能力。团队内具有急危重症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士,5人一组成立培训小组,采用疫情期间避免聚集的培训新形式,如腾讯会议、录制视频、钉钉直播等方式,进行全员的专业能力巩固和提升[12]。培训内容主要有疫情防控技术、呼吸机及血滤机等仪器使用、危重患者病情救治预案演练等。编辑图文业务资讯数百幅,录制培训短视频四十余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三十余次,开展演练十余次,组织专题授课6次,极大提升了护理团队的综合救助能力。过渡隔离病区40多个日夜,收治患者238例,其中危重患者178例(占收治总人数的75%),年龄超过80 岁72 例,来自中高风险地区50例,中西医协同治疗160例次,急诊救治成功率达98.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引发个体或群体的焦虑、恐惧、抱怨等心理应激反应[13]。作为在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一线工作的护士,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14]。为疏导护理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恐惧压力,首先组织了严明纪律的院感防疫技术培训,从个人清洁保护到防护服穿脱再到医疗废物管理,均开展了“人人考核,人人必过专题”培训;其次是通过院感监督员每天详细检查严防漏洞;设置院感总务督查岗位,视频监控穿脱防护服及进入隔离区的流程与规范。为疏导护理人员在严密防护期间的身心压力,首先从排班上保障了休息时间,避免护理人员的体力透支;其次给护理人员提供了洗漱用餐等后勤的便利,积极改善职工居住的条件;以及配备对讲机、智能手机等各项通讯设备,保障区域内外沟通通畅,及时启动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并且每日落实健康上报,提醒护理人员避免过于劳累出现耗氧加重以及憋闷的情况;同时,医院搭建的心理咨询平台随时向护理人员开放咨询,及时疏导员工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至过渡隔离病区撤离,除个别职工出现皮肤湿疹瘙痒外,无护理人员出现憋闷晕厥、脱水呕吐或受寒肢节疼痛等问题,也未出现心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经分析、归纳与整理发现,即使广州封控抗疫战场,应对反应迅速,物资相对充足,但是过渡隔离病区的护理人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工作压力源。6 月广州高温达30 ℃以上,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元化、持续性的知识培训,及时关注、疏导护士的心理压力,减轻过渡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工作负荷,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更好地帮助护理人员积极应对,顺利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15]。
目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疫情形势时有反复,“疫情后时代”已经来临,常态化疫情防控成为必然。随着国家应急救治中心、健康驿站等机构的建设与完善,封控区紧急状态下的过渡隔离病房可能鲜有改建机会了,但是相关经验总结依然可以对日后防控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