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思政课程 “四化三段四环”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2-04-11 06:27李卫卫
中国新通信 2022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    本研究以对淄博市四所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调研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的现状,针对中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中实效性不足的问题,探究了“互联网+”中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借鉴互联网思维,更新了思政课教学理念,融合互联网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了教学模式,构建了中职思政课程“四化三段四环”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反复修正和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课程载体、主题活动、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打造了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新生态,切实提高了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    “互联网+”    “四化三段四环”

一、本研究的价值分析

(一)滿足中职生的成长需求,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中职生都是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原住民。这一群体面对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产生了较多的困惑,并面对较多不确定性诱惑,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中职阶段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缺少科学的辨别信息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与网络舆情,容易出现思想偏差行为。因此,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开展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研究,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职思政课程教育模式,以学生喜欢和接受的方式来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创新了教育理念与模式,丰富思政课程研究的理论价值

互联网时代有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本研究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政课程教学理念,重构与优化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强调线上线下教育同是第一课堂教育理念,将其与传统教育模式和资源融合,实现了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互联网+”时代,我们作为思政课最前沿、最基层的实践者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没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一味用旧的眼光和方法论,旧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来处理这些纷乱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件,就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出现学生管理的盲区。本研究提出“四化三段四环”教学模式,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课新象和对策,期望填补理论空白。

(三)改善思政课程教育方式,提高思政课程的育人实效

在学术观点上,我们倡导中职、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中职思政课的新生态,创新思政课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寻求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的对接与互补,变道德说教为主动认知和改变,以便更好地实现思政课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四化三段四环”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通过教学内容的故事化、信息化设计,增强了思政课堂的针对性、趣味性、生动性,使思政课堂变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堂。

从理论上,本课题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思政课课程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推动中职思政课课程的现代化进程。

从实践上,凸显学生在思政课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探索中职生思政课课程教学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对提高思政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人文关怀上,因为思政课理念、方法、模式的突破和变革而使一个孩子越来越好,从而改变他原来被否定、被放弃的人生,这就是本课题最大的意义所在。

二、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采取课前线上故事创编、课中情景演绎、课后故事拓展的活动化设计,以学生参与、展示、讨论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沟通与交流,在体验中完成知识内化,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教学生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三全育人为引领,融合专业知识,落实“三教”改革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研究针对中职各专业不同特点,将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引入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在突出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的同时,将思政课与专业知识整合,融入职业精神培养、职业习惯养成、职业素养提升及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切实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同时改革教法,将传统说教变为活动体验,内容变剧本,师生变导演,课堂变场务,切实深化“三教”改革。

三、本研究的探索与成果

(一)实现了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催生了众多新经济模式,更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众多的“互联网思维”出现并被广泛应用。课题组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使用互联网思维,了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中职生;借鉴互联网思维,更新思政课程教学理念,实现互联网与思政课的思维融合,才能从理念上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用户思维分析中职学生特点,实现思政课教学中心的转换。在思政课程堂中,最珍贵的信息也应该是由学生创造出来的内容,如教师结合优秀毕业生成长经历、在校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提炼出来的故事化教学案例,搜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开展的“我说天下”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将课堂还给学生,请他们以老师的身份参与课程的设计、讲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从而使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倍增,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显著提高。

痛点思维查找思政教学问题,精准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痛点思维,顾名思义是痛苦的点,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转化到思政课教学上来说,就是学生在接受思政课教学内容过程中被大多数人反复表述过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待实现的愿望。简单地说,“痛点”就是学生内心最大的需求部分。做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深入挖掘了思政课痛点,找准“痛点”就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总结了思政课痛点,即可对照以上痛点实施精准的迭代创新。

平台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题化活动搭建教师学生成长平台。这里的平台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注重自媒体、新媒体平台对思政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二,搭建平台,助力中职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共建、共享、共赢、开放、平等”的理念构成了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它也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体现。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共同进步。第三,开展并鼓励学生参加主题化的思政活动,为学生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设计开展各种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并将理解内化为职业行为;积极组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成果专题分享会引导全体学生深入社会、 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意识。

(二)深化落实了中职思政课程核心素养培育

1.强化政治认同

此项素养我们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落实:第一,在每节思政课前,开展“我说天下”活动,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解读国际国内社会热点,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增强认同感。第二,利用课外活动,开展“我的梦 中国梦”主题征文和演讲,将爱国之情和民族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

2.具备职业精神

此项素养我们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的:第一,思政课上播放大国工匠、技能大赛金奖学生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第二,将身边的工匠引入校园,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第三,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创业比赛等主题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和职业素养。

3.树立法制意识

此项素养我们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思政课上将法律问题和法律故事进行情景化、视频化处理,放入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通过手机端学习和查看;第二:每周一、三的晚自习,给学生播放今日说法,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法律故事,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第三:每学年组织2次法制教育报告会,聘请本地律师、警察等用身边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4.养成健全人格

针对此项素养,我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团队,8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含课题组成员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同时,课题组成员有三分之一的从事班主任工作,他们通过定期家访、班级关爱活动等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尊重,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本课题的子课题《运用“社交与情绪学习(SEL)”理论提高中职生情绪智力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对中职生如何调适心理、控制情绪、提高情商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作为市级微课题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开展的情绪智力提升课程在实验班级效果明显。经过测试,开设情绪智力提升课程的班级学生情绪智力有明显提升。

5.学会公共参与

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遵守社会规则,有序参与公共事务,践行公共道德,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对此,课题组成员探索通过专业实践的方式鼓励学生树立公共参与意识,如机电专业学生进社区开展电器维修、电子商务班学生教会身边人网络购物等方式,主题化的实践活动效果较好。

(三)创新了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也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是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展开研究的。

层级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细化分类。教学内容的把控和处理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检查学生已经懂的;概括与提炼学生自己不懂但通过看教材可以懂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懂的;讲授和阐明合作学习也不能确定的;活动设计和示范老师讲了也不懂但是通过实践可以懂的。例如,在“四化”课例教学设计中,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三块:课前预习简单内容并检测,课中解决重难点内容并应用,课后深化所学内容并拓展。

配方式教学手段,将教法与内容有机结合。不同内容设置不同教法,检查学生已经懂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课前任务和检测来完成,老师通过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已经懂了的教学内容;概括与提炼学生自己不懂但通过看教材可以懂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思考和学习;学生不懂、看教程也不懂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法、教学平台信息搜集来实现;对于小组讨论也没法获得答案的内容可以采取老师讲授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于理论无法讲授清楚的只能通过体验式、主题式活动来完成知识的获取。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一一对应,课堂教法设计模式化,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同样,在“四化”案例教学探究中,我们将难点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呈现,如将重点礼仪规范采用真人示范教学的方式呈现,教学效果明显。

模式化教学过程,创新“四化三段四环”思政课教学模式。所谓“四化”即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故事化、思政课教学活动主题化、思政课教学载体信息化、思政课课堂评价多元化,“三段”即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拓展,“四环”指通过体验、探究、内省、践行四个环节完成课中探究与教学实施。

“四化”是思政课程教学实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故事化是四化的基础。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是故事化内容的生动呈现。教学活动的主题化设计是思政课堂的课外拓展。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设计是前“三化”成效的检验。

“三段四环”是四化教学设计实施的载体与程序。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剧本,圈定剧情,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并进行剧本创编。课中:分为“体验——探索——自省——践行”四环节。体验是课中教学实施的第一环,旨在引起学生体验和感知,激发探索欲。探索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剧情走向,不断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厘清剧情的生活逻辑,老师给予适度的点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剧情的关键点,体悟生活的道理。自省旨在深挖核心素养,内化升华,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践行即学生带着课中学到的知识、内生的观念回到现实,参与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并外化为行为习惯。课后是学生内化践行的关键点,我们在每一剧集的最后都设计悬念,留有期待,让学生在剧情走向的想象中拓展学习。

“四化三段四环”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内含学习内容,多运用正反对比的问题链建立外在表征與内在原理的联系,依托剧情,学生在自主分析案例、合作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中,滋养内生学科核心素养。

四、本研究的创新点

1.提出了“生活化教学、活动化育人”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活动化育人是指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创新了“四化三段四环”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四化”即故事化内容、信息化载体、活动化主题、信息化评价;“三段”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拓展;“四环”即体验、探索、内省、践行。“四化”是教学实施的基础,“三段四环”是教学实施的载体与程序。

参  考  文  献

[1] 肖映胜,吕学芳.“五全育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实效创新思路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97.

[2] 黄瑞雄,王卉.以研究性教学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 论课实效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1.

[3] 韦莉莉,徐念农.以行动导向学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教学实效[J].前沿,2010(5):142.

作者单位:李卫卫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课题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四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编号:2019431,主持人:李卫卫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