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海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作用。方法:以交替分组法均分我院3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内固定治疗措施、后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措施,分析不同治疗措施干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及疼痛得分、术后1d疼痛得分,对比变化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对照组更易获得较高得分(P<0.05);观察组术后1周疼痛程度得分比对照组比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干预措施后,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
关键词: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髋部骨折;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
老年人年龄不断增大,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髋部骨折。近年来我国老年髋部骨折数量与日俱增,患者常常会行动受限、疼痛,若不采取正确治疗干预措施,可能会诱发股骨头坏死[1]。当前使用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治疗髋部骨折,由于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周期也比较长,患者长期卧床患者血液流动较慢,容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肾结石等,因此临床治疗髋部骨折仍以手术治疗为主[2]。当前外科手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逐步完善。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诊3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回顾性对比其临床护理资料,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对象为我院CT检查的3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CT检查为老年髋部骨折者;②年龄在70周岁以上者;③满足手术指征者;④无病理性骨折者;⑤临床试验行充分知情告知且为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①脑电无活动的昏迷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免疫系统、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既往有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禁忌者;④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者;⑤曾接受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按照交替分组法均分该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160例,男:女为5:3;年龄范围70-80岁,平均(71.37±0.02)岁;导致创伤的原因:高空坠落伤100例,打击伤29例,平地跌伤21例,其他10例。观察组160例,男:女为7:1;年龄范围69-81岁,平均(71.59±0.02)岁;导致创伤的原因:高空坠落伤70例,打击伤40例,平地跌伤30例,其他20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范围及导致创伤的原因对比,差异性不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组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步骤见下: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给予常规消毒铺单。健侧和患侧各位于下部和上部。从大粗隆近端至髂骨翼水平位行直切口,医疗高频电刀切割快速止血,切开筋膜直至摸到粗隆顶点及检查其范围,在患方外侧大转子下方借助导向器导针定位,3mm克氏针作为定位导针于股骨颈内。确保位置及骨折复位无异常,以导针方向为指导对皮肤作切口处理。测算后,了解使用的空心钉长度,接着将导针置入股骨颈中。并指导查看植入情况,同时将螺钉有效固定。冲洗,点数无误,查无活动性出血,依次缝合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后缝合。
1.2.2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为:经硬膜外给药麻醉,可在患侧放置软垫以纠正髋关节高度。于患侧髋关节外侧入路,侧直切口,以大粗隆为中点,长13cm左右。分离出肌群、筋膜,沿着臀大肌纤维走行实施钝性分离,电凝止血,干纱布拭血。旋髋关节,使髋关节充分显露,开放髋关节囊,使用拉钩暴露股骨颈。应首先确定小粗隆位置,在小粗隆上1-1.5cm截骨。放置臼杯,以利于股骨扩髓和显露髋臼,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束髋关节复位,调整髋关节松紧度,至满足清创要求,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并缝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切口同上,显露髋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在小粗隆上方截断股骨颈,保留其1.5cm左右,髓腔先经冲洗,并且测量患者髓腔的直径,骨头假体安装后达到相应高度,给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经复位,使髋关节松紧度达到合适要求,对关节腔进行清洁,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关闭切口。两组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联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
1.3评价标准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变化,疼痛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别为0分和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加重更明显。
②以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评估维度为疼痛、关节畸形、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总分100分,得分高则患者更易获得良好的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22.0软件包分析数据,处理结果。x±s一般符合正态的资料描述形式,组间差异变化以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给予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分析
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术后30d和术后90d,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对照组比明显较高,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出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分析
术前及术后1d,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和对照组比明显较低,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出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由骨折疏松引起,破坏股骨头血运,最终引起股骨头坏死,使患者丧失了自理能力。患者往往通过内固定进行常规治疗,而容易出现许多并发症[3-4]。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往往导致骨折内侧体质对位欠佳,从而诱发一些并发症。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技术成熟的新型关节手术方式,靠人工制作的器件来更换替代原有髋关节,从而建一个有正常活动功能的、无疼痛的关节[5-6]。相较内固定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患者下床锻炼和负重活动时间,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髋关节脱位、感染、压疮等,且在手术过程中C形臂X线机监视下切开并充分暴露骨折部位,防止发生血管、神经损伤[7]。
在该研究中,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得分比照组显著较高(P<0.05)。提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营造良好髋关节功能。原因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人工制作的髋关节器件来更换替代原有髋关节置换,从而重建患者髋关节运动功能,利于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术后1周和对照组比疼痛程度较轻(P<0.05)。可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主要是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充分暴露患者的髋关节,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减轻血管神经损伤,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较好,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指标,促使髋关节功能趋于正常,减轻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21,6(05):91-93.
[2]于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5):99-100.
[3]李松.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1):76-77.
[4]周峰,黎承连,朱光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8,29(04):17-18+20.
[5]柳继.后外侧与前方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05):76-77.
[6]杨锋,程志.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24):133-134.
[7]余金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