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带言“文“言”共生

2022-04-11 10:59徐雯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式学情文言文

徐雯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这就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在“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案例进行小学阅读教学活动创新设计分析,实现教学过程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关键词】体式 学情 文言文 教学设计 策略

新课标第二本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五至六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在五至六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阅读教学评价中“评价学生阅读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以及他们是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促进了阅读教学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情进行教学理念及方法创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依据体式,确定终点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伯牙鼓琴》一文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课文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因琴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成语“高山流水”也是出自该典故,意为知音或者优美的乐曲。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伯牙初遇钟子期这一知音时的狂喜以及伯牙失去知音时的悲痛的心情,通过这两种心情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知音难寻。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指出对待问题要看到关键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不同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存在差异,教学中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文本体式来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以《伯牙鼓琴》一文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深刻理解“高山流水”的内涵;而如何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对古代价值观以及朋友观进行思考则是教学难点。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学目标。

能够借助文字语言展开自己的想象并体会艺术之美是小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本次教学将以《伯牙鼓琴》作为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理解能力,对《伯牙鼓琴》一文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能够熟练运用工具书并借助文章注释读懂古文内容,即能够掌握并运用古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2)反复朗读、品味、联想,体会古文语言之美,理解“知音”的内涵;

(3)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展开对“高山流水”的想象以体会其意境之美,并思考古人的价值观和朋友观;

(4)熟读背诵。

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开展。同时,确定教學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文学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新课标中对于文言文教学及学生学习评价的重点。

二、研究学情,找准起点

王荣生教授在《教育教什么》中提出了“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最要紧的地方的观点”。他还从学生的角度即学情角度对文言文教学进行分析,提出文言文教学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学生不喜欢,必须通过讲解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第二步是学生读不懂,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使用工具书、注释等方法,从而能够读懂文言文;第三步是学生读不好,应通过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让学生理解文章传递的思想内涵。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四、五年级已经学过《襄萤夜读》《精卫填海》《铁杵成针》等小古文,他们对文言文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受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欣赏水平等因素限制,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兴趣等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伯牙鼓琴》教学备课时必须对学生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问题进行思考。

(1) 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思考。学生初见《伯牙鼓琴》一文会有兴趣吗?大部分学生看到文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觉得难,难理解、难体会,很难读懂并理解古人的思想。这时教师应该对如何激发学生对文章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伯牙鼓琴》一文的兴趣。此次进行《伯牙鼓琴》一文教学前设置了古诗背诵接龙环节,以“朋友”为题让学生进行古诗接龙,通过学生互动参与,让学生逐渐接受文言文文化,最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2)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言文功底、阅读能力等因素,分析文章中有哪些多音字、生僻字、非常见词语等会对学生阅读产生干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教学设计中,在预习环节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不认识的字并进行注音,如钟子期曰(  )、巍巍(  )乎、少(  )选之间、绝弦(  )等,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准确注音,上课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非常见词语要试着根据文章内容、注释分析词意,如“汤汤”“巍巍”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意。文言文朗读还需要特别注意“乎”的朗读方式,“乎”是语尾的叹词,字形采用“兮”作偏旁,像声音向上越扬的形状,朗读时需要拖长音,通过朗读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技巧。

(3)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思考。这里包括学生对文章中一些词语的理解、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所传达思想内涵的理解。教师需要对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文中“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两句话,学生就很难理解其内涵。备课时教师需要多准备一些描写太山的诗句,让学生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太山的壮美,并引导学生联想钟子期听到伯牙琴声时内心的震撼与感叹;还要寻找一些描写流水的词句让学生对水有所感悟,如孔子所说的“夫水者,启子比德焉”,以此向学生说明此时伯牙想着流水的时候,其实他想表达的却是怎样做一个“真君子”。这样,钟子期对伯牙“明其音,知其念;明其心,知其志”,方可称之为“知音”,学生才真正明白,子期死后伯牙的所思所想所行,进而有所触动。

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課标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必须站在学生角度,充分考虑学情,从而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终点进行了明确,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与学情,对教学起点与终点进行准确定位,在教学时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搭设台阶,让学生能够从起点顺利到达终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巧搭台阶,达成目标

前面指出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教学设计工作不能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什么进行设计,而应是对学生做什么进行设计。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设置两三个教学环节最为合理有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内容落点,即学习目标或学习内容;二是学习方式,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

在本次《伯牙鼓琴》一文教学中,紧紧围绕“知音”这一核心内容制定了“初识知音—感悟知音—歌颂知音”三个教学环节,三个环节逐步延伸,以这三个教学环节作为台阶帮助学生从起点到达学习终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如下图所示:

(一)初识知音

初识知音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第一台阶,教学中通过对《伯牙鼓琴》一文的熟练背诵、绘声绘色地讲解来激发学生对“知音”的兴趣。这一环节也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要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进而引导学生读好“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三个词语;第二步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相互展示等方法进行阅读练习,通过不断练习纠正,最终读出节奏美;第三步是教师进行课文背诵示范及讲解。

(二)感悟知音

这一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知音”,对“知音”进行思考和感悟。先让学生对短文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进行朗读并翻译,特别是要让学生解释文中“之”,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来解释“之”。在此还可以进行拓展,如引导学生回忆形容琴艺高超的诗句。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尝试翻译,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文中的“方”“巍”“汤”等词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此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或借助《说文解字》来向学生展示“巍”的字源变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或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关于泰山的诗句来理解“巍”的内涵。

下面选择一个教学片段进行展示:

师:(背诵句子)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遍老师刚才背诵的句子。哪个同学来读?

生1大声朗读。

师:你可以尝试翻译一下这句话吗?

生1: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奔腾不息的江河!”

师:翻译得真好,我们一起给点掌声!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翻译的呢?

生1:我是先看了一下注释,然后又想象了一下流水以及江河的样子。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种方式也非常好!那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或者有自己的方法吗?

生2:老师,我通过流水还想到了海洋,这说明伯牙的琴声壮美,也体现了伯牙心胸的宽广。

师:补充得非常好,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大家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请听下面一段话:水么,能够启发君子(接近自然之德),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孔子论水译文)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读的内容再想象一下,伯牙想着流水,他的琴声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师再次朗读孔子论水译文)

生1:老师,我知道,伯牙是想告诉人们他要做一个有德、有情、有义、有志的君子。

师:钟子期明白伯牙的志向吗?(板书:知情)

生3:钟子期明白。

师:伯牙跟钟子期说了吗?

生4:没有说。

师:那钟子期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5:钟子期是从琴声中听出来的。

师:对,钟子期能够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心志。(板书:知心)

师:这种不用直接说出来就能知道对方心思的人,我们就称为“知音”。

通过课堂上的不断讲解、引导、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音”的可贵与难得,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伯牙遇到钟子期时的狂喜,为后面伯牙痛失知音后悲愤摔琴做好铺垫,学生们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心情。

(三)歌颂知音

课堂上播放《高山流水》琴声,先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的美。音乐播放完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伯牙的琴声中除了蕴含高山和流水的心志外还想表达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伯牙琴艺的高超,同时也能感受到钟子期欣赏水平的高超,也更能理解“知音”的可贵。

最后声情并茂地过渡,学习最后一句,直接问学生:伯牙做了什么?下了什么决心?为什么?基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这句话一下子就读明白了。教师再看板书,问学生:还有人知道伯牙弹琴的时候想什么吗?还有人知道伯牙的情志吗?慢慢地擦去板书,让学生思考。最后出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让学生体会伯牙的“大悲”,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课后布置学生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自学另外一篇小古文《荀巨伯忠于友情》,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情谊以及友情的力量。

猜你喜欢
体式学情文言文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绝句体式多变化
律诗篇法体式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