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佳
劳动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国民基本技術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归纳出本校是如何依托地方特色,构建出符合农村学生特点的劳动课程方法。
一、当代劳动课程现状分析
1.重视程度远不及应试科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素质教育概念,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完全开展起来。重应试科目的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特别是劳动课程,它实施周期长、评价标准难统一、短期效果不明显,因此并不受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2.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严重缺编
因为长期不受重视,所以各地在招聘教师时,鲜少招聘劳动教师。此外,即使招聘了劳动教师,教师入职后绝大部分也不会专职教授劳动课。没有专职教师,就难以保证劳动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推进,也很容易出现劳动课程被占用的情况。
3.活动单一,难以持续性教学
很多教师对劳动课程准备不足,既不做提前准备,也不做课程规划。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因准备不足而无从下手,不知所云。
二、依据当地特色,构建学校劳动课程
为培养一代新人,学校着力解决以上三个突出问题,并依托地方特色开展了以下劳动活动。
1.从思想上重视劳动课程
首先,学校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引导教师重视劳动课程,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劳动课。其次,要求教师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劳动课程,不盲目追求短期目标,要有长远眼光。最后,从管理层要求各校区不得以任何借口取消劳动课,同时对劳动课进行正常考勤、检查、评比,确保其正常开展。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为更好地开展劳动课,学校专门设置劳动教师一职,对劳动教师进行相应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丰富其职业素养,增强职业幸福感。
同时,学校积极主动联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承办劳动优课评选。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教师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研究。
3.依托地方特色,多种课程规划并举
太空种子种植、栽培实验课程。学校依托中科国大未来(北京)科技院“火星农场”太空种子种植、栽培实验项目,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精心选择适合本地土壤生长的相同种类作物,开展普通种子和太空种子的种植、栽培实验研究。学生精心培育,亲自灌溉施肥,还利用劳动课采集标本,研究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微型湿地生态水生生物环境建设。学校利用校园内的“微型洪泽湖”,模拟洪泽湖湿地公园生态,进行莲、菱、蒲、苇、藻等水生植物的栽培,鱼、虾、蟹、鳖、鳝等水生动物的养殖实验,探索湿地生态建设和保护路径。
教师结合本地学生家中多有鱼塘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自栽自种,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带自家苗种,育自家苗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作物种植、栽培与科技融合创新实验。将太空种子种植技术、温度湿度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自动喷灌技术、环保节水技术、人机物(5G)互联技术融入种植园的教学实践和管理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使得劳动课目标更加明确。
渗透多学科综合教学资源基地建设。学校将种植园划分成不同形状的区域,分配给各班进行种植栽培,鼓励学生开展写观察日记、认识图形、测量周长、计算面积、认识动植物等教育实践活动,把“科技+”种植园建设成为德育学科教学综合实践课程基地。
三、地方加持,劳动课程行稳致远
劳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有相同的特点。同时,劳动课又具有特殊性,它既可以依托语数等课程开展活动,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反哺语数等课程的学习。此外,劳动课必须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在地方特色的加持下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