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学玲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形成满足未来发展的基本素养以及重要能力。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信息意识、信息思维以及信息责任属于较为关键的三项重点课题,分别对应学生的信息科技理论基础、应用拓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信息科技教师需要以此为中心,建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
一、当前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困境分析
1.长期滞后的信息科技教育令学生发展落后
从宏观角度来说,如今,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与之相关的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也纷纷受到影响。因此,加强信息科技方面的培养和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问题,仅有的课程教学也更加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很少关注学生信息思维以及信息责任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而无法培养其核心素养。
2.信息科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少数重视信息科技课程,或者是尝试开展核心素养指导下信息科技课程的学校在实际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频频受阻。首先,很多学校因为资金和经费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连基础的计算机设备都不能保证;其次,即便学校配备了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条件,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约束,在课程课时、课程内容的规划上,很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忽视了教育方法,采用灌输式一股脑地将信息科技的一些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方式传达给学生,但学生兴趣不足,不愿意学习,这会严重影响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阻碍了信息科技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核心素养下新型信息科技课堂构建策略
1.信息意识培养:关注课堂引导,巩固理论基础
信息意识指的是学习个体对某个特定信息产生的敏感性以及对该信息的价值判断能力。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新信息和新技術不断涌现,日新月异,能够从如此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也成为当今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小学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首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信息意识”能力,为辨别、筛选和实际应用信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例如,在“图片下载”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尝试构建问题情境,来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主动思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渗透“信息意识”概念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果。
2.信息思维培养:重视实践操作,促进知识迁移
信息思维指的是借助信息科技去处理问题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活动、合作实践的方式来予以强化,以期促进学生良性的知识迁移。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展示法”进行课堂辅助教学,让具备较强信息思维能力的学生作为“领头羊”,展示自己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熟练操作技术,刺激其他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
当代小学生大多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不过多数都集中在画画、游戏等娱乐性活动上,因此,利用小组合作、示范展示的形式来强化信息思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3.信息责任培养:融入德育,履行社会责任
信息责任可以理解成“网络道德”,指的是学生在进行信息活动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信息规则以及相关道德规范,充分履行自身社会责任。教师需要将这种责任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所以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和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信息行为正确与否。久而久之,学生们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并有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大多数小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接触了手机、电脑和网络,通过微博、QQ等社交平台了解到很多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成年人来说较好甄别,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对社会热点话题加以利用,鼓励学生们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互联网上的不良文化和消极思想。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课程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核心素养非常重要,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正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者都必须重视信息科技课程,依托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构建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型信息科技课程体系,关联教学内容,培养综合性的核心素养,以期丰富教育的个性化和时代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