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惠香
一直以来,音乐课都被一些学生、家长甚至教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因为它不参加升学考试,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其实,大家看到的只是音乐课娱乐放松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音乐对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音乐课堂现状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重视音乐课,让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笔者曾就音乐学科对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通过结果得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程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音乐课抱有许多期待,学生理想中的音乐课应该是优雅的、安静的、美妙的,同时也是严肃的,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音乐课堂上充满了“闹”,这个“闹”不是热闹,而是喧闹。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普遍很放松,有些学生甚至随意讲话不听课,教师经常要暂停讲课来整顿课堂纪律。学生之所以闹腾,除了对音乐学习认知有偏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音乐课没有像语数英等学科那样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一首歌曲会不会唱,唱得好不好,知识技能有没有掌握,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对每个学生做出评价。于是,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觉得学没学会、学没学好都无所谓。
二、改善音乐课堂现状的策略
1.有效双向提问,让学生无暇可闹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好问题,从音乐各要素出发,以音乐为本体,突出学科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时刻提醒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哪怕被动参与也一定要有收获。除了教师提问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比如今天我想通过音乐学习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到什么知识,等等。学生一旦设立了目标,就会安静下来用心倾听,在问题中思考,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体验中,进而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生成。
2.积极调动身心,让学生以动替闹
实践表明,让学生积极有目标地动起来,可以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让手动起来——课堂教学中,笔者除了要求学生动脑回答各种问题外,还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音乐课堂笔记本,随时记下所学内容。让眼睛动起来——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看词谱,随时让学生指出听到什么地方了。让嘴巴动起来——笔者会专门找不愿意开口的学生演唱,这对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很有帮助。
3.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学会、多练、常演
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登上舞台,所以教师要把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让他们学会、多练、常演。学生大多对所学歌曲印象不深,更记不住歌名,因为以往教师只注重教而不注重教会。新课标提出首先要教会学生,学生学会了是目的,没有学会就谈不上教过。怎样让学生对一首歌曲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从歌词入手,也可以从旋律入手。如果歌词意义深刻、贴近学生生活,就从歌词入手,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歌词,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歌曲的旋律优美、结构有代表性,就从旋律入手,带领学生分析旋律,通过练唱歌谱学习旋律创作的常用基本手法,比如同头异尾、异头同尾、完全重复、变化重复、起承转合等,为学生以后的创作积累知识,同时也方便学生记忆旋律。
一首歌曲学会之后,除了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之外,笔者还会让学生及时背唱歌曲,这种趁热打铁的学习方法对记忆歌曲很有效。此外,笔者还在高年级增设了“旋律创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习旋律创编手法,再在歌曲中验证所学方法。学生演唱着自己创作的旋律,会有不一样的自豪感。
4.重视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信
有位学生在问卷中答道:“我希望在音乐课上得到老师的表扬。”还记得接班初期,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不是随便插嘴就是交头接耳讲话,还表现得有点油腔滑调。笔者严肃指出他的问题,从那之后,该生上课表现大有改观,笔者又及时加以公开表扬,这才有了他想继续得到老师表扬的愿望。事实上,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类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性,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对平时课堂回答问题、演唱、演奏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学期末、学年末综合性汇报演出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甚至发挥学校、家长等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来以评促学。
想要让音乐这朵艺术之花灿烂绽放,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艺術学习的特点,教、学、评同步进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