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婧 任玉兰 张 洁 刘 毅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3.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1137;4.成都中医药大学党政办,四川 成都 611137)
随着社会发展,年轻群体的外貌管理重要性增加,同时根据相关调研,大学生群体爱打扮的唯美心态使该群体化妆品使用率约为92.84%,但同时不良反应率也特别高,达到10.83%。其原因可能是其本身分泌旺盛、属于敏感体质。因此该群体更希望普及有关自身肤质及化妆品的专业知识[1]。而目前高校课程普遍侧重专业课程,存在传统课程形式固化、信息滞后等问题,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实际生活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力有所缺失。因此高校应当立足于注重人才培养综合化、注重大学生与社会接轨的后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利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发课程内容,开设《皮肤管理与化妆品应用》等课程,既符合当下 “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又可以平衡高校课程体系。
后实用主义是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应用于教育方面,继承了实用主义教育的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2]理论。同时区别于传统教育对社会经济进行“准确预测”开设相关专业的思想,后实用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踏进大学校门时就开始为今后可能面对的任何情况做准备[3]。以后实用主义为指导的课程建设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克服了实用主义教育中过分强调学科划分及专科职业教育、学生课程整体设计中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综合能力及生活能力的要求等问题。后实用主义理念核心在于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实践化、综合化,注重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后实用主义下高等教育需要为每个学生配备更加生活化、综合化的实践知识学习体系,用知识迁移的方式解决日常问题,这便是后实用主义教育为社会呈现的崭新教育模式。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大力提倡“互联网+教育”,鼓励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随着目前大数据已渗透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它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显示出巨大优势。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数据化变革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高校作为培养学生跟社会衔接与过度的重要桥梁,为了迎合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应该紧贴时代步伐,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设计出符合当前需求、能够解决实际生活困扰的课程。利用该方法同样可以指导高校课程结构设计,解决传统课程固化、脱节等问题。因此利用该技术指导教学符合当前学生的具体需要,也是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潮流。
本课程主要以后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课程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有用性,助力国内高校点状教学到网状教学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确保学校教学与社会形成多维度紧密链接;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跟进相关学科热点话题、技术,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在皮肤管理及化妆品使用方面的正确消费概念,建立健康的唯美心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来学习了解皮肤护理与化妆品的基础知识,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为一体,力求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旨在用更加全面、宽泛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认知,以帮助学生获得在走向社会后面临的多方面生存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初心。
图1《皮肤管理与化妆品应用》课程建设
(1)课程内容的基础框架
后实用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的教育作用除了择优教学、提升教育效率以外,还应该重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实用学科与人文学科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相融合。开设皮肤管理与化妆品应用课程,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教育理念。该课程符合当下青年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学生的兴趣为支点,扩宽学生知识面。作为一门实用学科,该课程迎合了社会生活需求,可以协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外貌管理,建立更加自信、大方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社会交流。皮肤管理与化妆品应用是美容皮肤科学与美容化妆品学有机结合的一门课程,强调皮肤美容与化妆品的选择,探讨如何通过正确科学的方法,应用化妆品从而达到皮肤美容的功效。总论包括皮肤组织学及化妆品基础知识的整体概念,各论具体可以从皮肤的解剖、皮肤生理病理、皮肤衰老,同时可以基于皮肤本态研究[5],分析掌握几种常见皮肤类型,以及常见皮肤问题(包括痤疮、痘印、色斑等)的病因、诊断、症状及解决方法。注意皮肤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点与化妆品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以更好地理解化妆品的作用机制、原料和配方,指导临床合理地应用产品。熟悉各类化妆品的主要功效成分,主要介绍清洁、防晒、保湿、美白、控油、抗皱、舒敏、彩妆等皮肤用化妆品类型,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妆品基本要素、常见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重点落脚到个体化的皮肤日常护理,正确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皮肤情况合理选择正确的化妆品。
(2)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
根据用户说监测分析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近 24 个月彩妆互联网用户情况。近两年互联网用户均以女性为主,用户整体年轻化,年龄都集中在 18~29 岁,占比超过 7 成。以当前新兴的信息传播途径,“两微一抖一书”中的小红书数据研究为例,根据易观千帆数据监测,使用小红书 APP 的用户中 30 岁以下人群占比高达 60.59%。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青年团体是该 APP 的主流使用人群,该 APP 的美妆类热搜可以代表青年团体当下关注的热点,如图 2:
图2 小红书 2021 年度美妆热门功效词及成分词(数据来源:有米有数)
根据大数据技术可见,保湿、滋润、补水等基础护肤需求旺盛,较前一个年度新上榜了抗氧化、抗初老、抗衰老、抗皱等功效词,同时从热门成分词中可以看出抗老、美白、刷酸三大趋势,比如视黄醇、虾青素等具备较强抗氧化功能,熊果苷、虾青素、烟酰胺等具备美白作用,水杨酸、乳酸、壬二酸等是刷酸的成分。将这些代表学生需求的热搜信息穿插在课程内容中,搭建知识框架的同时结合实时热点,即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可以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
(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近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以 MOOC 课、快客、SPOC及学习通等线上教学模式重要性逐渐凸显,突破了传统教学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但线上课堂也存在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氛围不足等问题。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成为教改新方向[6]。对于本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不单单指教学方式的单纯结合,更是将这种线上线下结合扩展至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线上护肤、美妆等热搜话题设计课程内容,例如“早 C 晚 A”等护肤概念是否正确?线下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让学生展开自己的心得分享或小组汇报,教师再根据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种草”或“拔草”。同时可以将课程的核心内容剪辑成短视频发布至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扩大课程影响力,使课程内容可以惠及平台用户等诸多广大群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73.52%的女大学生都有看短视频的习惯,其中57.76%女大学生观看短视频每周2 小时及以上,同时43.38%的研究对象表示对美妆类博主的身份存疑,认为博主身份认证不完善,不应轻信[7]。做成短视频形式发布至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平台,通过平台向大众输送皮肤管理及化妆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教师的意见领袖作用,既可以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巩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评论,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2)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后实用主义教育认为实践是高校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校只有实现“学”与“做”的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8]。后实用主义的实践观提出,实践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物化,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桥梁,一门课程的价值性提现在其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富有生动性和立体感的双向建构[9]。本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护肤品、化妆品,亲自调研一些产品性能,感受不同护肤理念、化妆品应用带来的皮肤美学变化。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消化,丰富课程形式,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很好的可以把课堂内容渗透进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实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延申及升华!
(3)灵活开放的课程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
皮肤管理与化妆品应用课程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科学的方法选用适合自身的化妆品,进而达到皮肤美容的效果,且该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果以传统考试等形式进行考核,既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无法将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与实际结合起来,达不到期望的教学目的,而灵活的、开放的考核模式不仅能够有助于多维度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考核形式的主动权,灵活运用知识,在考核中体验活的知识,内化知识。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皮肤状况从而选用契合肤质的化妆品,因此可以采用单一考核或小组考核的形式进行。所谓单一考核,即学生以课上理论知识为依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比如以时下受欢迎的粉底品牌及其适应的肤质为主题,以文字、视频、现场操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程的掌握以及特定理解;所谓小组考核,即学生以规定人数为单位自行分组,同样以课程所学课程知识为背景,自行拟定综合性较强的课题,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包括调研、资料整合、成果分享等形式消化及延展课程内容。多彩的内容和丰富的考核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对皮肤和化妆品知识有更清楚的认知,而且能够展示自身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小组成员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10]。
采取以实践检验法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直接采取调查问卷、课程打分以及课程评价和建议等形式收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可度。同时可以采用特定量表在整个课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评估学生是否在思想上形成健康的消费观、正确的唯美心态;在行动上是否通过课程改良了自己的护肤习惯以及对化妆品的正确使用,从而达到改善自身肤质、提升化妆技术等目的;在生活态度上是否由内而外的美丽、自信、大方。通过这种直接及间接的形式,了解该课程的实际实用度,从而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更好的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为融入社会生活做充分准备。
高校课程建设需要从后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出发,结合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精准实时定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及热点关注,让大学课堂成为知识社区,成为“生活方式的入口”。结合如今“颜值经济”的社会背景下,00 后对皮肤护理以及化妆品的重视已然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甚至于外貌管理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设皮肤管理与化妆品应用等课程,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专业性、权威性,克服目前化妆品信息混乱、虚假传播等问题,让学生掌握辨别信息的能力。建立学生正确的皮肤护理知识体系、减少因商家宣传进行的不必要消费,建立积极健康的审美,竖立新一代审美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