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清云 杨 清 曾芳琴 严琪瑞 廖艺超 王 壹 欧 洪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要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培养中医药后备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主阵地,培养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并且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既是中医药院校各相关专业课堂教学的第一课,也是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中医药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1],其在中医药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近年来,“中基”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成为各大中医药院校探究的热点,但研究人员绝大部分是任课教师,多数是从教师角度进行探究,这使得研究视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深度分析“中基”课程教学现状,并结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际情况,从学生视角对“中基”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进行探索,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思路与方法。
为了真正了解当前“中基”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笔者对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 级和2020 级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线上无记名问卷调查,共涉及4 个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养生康复学院、针灸推拿学院),12 个专业(中医学九年制、中医学八年制、中医学五年制、中医学定向、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针灸推拿学)。共收集有效问卷562 份。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1-5。
表1 “中基”作为中医类专业学习的第一门必修课程的合理性
表2 一周多少次“中基”课?一次多少节课?
表3 “中基”课程一次性上课节数过多容易导致疲倦
表4 通过学习,对“中基”课程的总体感受
表5 “中基”课程的难易程度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我校“中基”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
中医及相关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中医之前,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中医方面的知识,另外,高考志愿填报机制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被调剂,被迫进行中医学习,这些因素致使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就对中医学习的兴趣不高。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考试,没有意识去融会贯通,调查结果也显示,仍有2.5%的学生认为将“中基”作为中医类专业第一门必修课程较不合理,反映出部分学生没有明白“中基”在整个中医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科任务繁重,有14.9%的学生对于“中基”课程感觉一般或是带有厌倦心理,许多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不愿意坚持学习。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听课时长和听课效率总体上是呈负相关的。我校“中基”课程每次上3-4 节课的班级及人数较多,有时候为了教学任务,老师中途不下课,长时间的学习使得刚上大学的中医专业学生难以适应,加之大多数学生初次系统接受中医学习,兴趣不足。易造成学生疲惫,听课状态差,效率低下。调查也反映出,占71.5%的学生前2 节课精神状态好,第3、4 节课较疲惫,甚至占4%的学生感觉只有第一节课精神状态好或一直较疲惫。
调查显示,大约占75.6%的学生学习“中基”的难度较大甚至很大。“中基”中的知识包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特点、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及防治原则等内容,其中需要涉及中医的专有名词以及思维模式,学习方法与常规的学习方法不同,需要运用抽象的、辨证的思维方式,这对刚接触中医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思维难以从之前学习数理化的方向转变过来,致使学生无法学懂。
(1)丰富多彩的课前五分钟
课前时间是一堂课的前奏[2],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课前五分钟具体有如下三点建议:可让学生进行中医学习的心得分享,教师也可从中获取学生最新的学习动态;诵读经典,选取《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进行诵读,营造中医学习氛围,或者选取《大医精诚》等名篇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中医药人的人文精神;播放趣味中医视频,寓教于乐,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上课兴奋度。
(2)问题导向型教学
“中基”课程具有抽象性高和思辨性强的特点,教学中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主动构建是学习该门课的两个重要因素[3]。通过长期的问题导向型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且有效的反馈机制。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试题暴露问题
试题是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情况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听课状态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后练习题或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试题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问题解决更有效。
②从教师抛出问题
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是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选取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评述,更加深入地剖析问题,引发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更深的思考。
③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更具代表性,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促进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3)医案伴课堂
医案是连接理论与临床的桥梁,是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的生动体现[4]。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目的性地将名家医案或自己在临床上的医案引入到中基课堂,配合教学内容,使得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对中医抽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感悟中医之本。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易疲惫、走神,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该门课的课时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尽量避免一次连上四节课的状况。如果避免不了,教师也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如前两节课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后面第三或第四节课安排较简单的内容或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这样通过时间的合理安排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1)从学习形式上介入——慕课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学习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5],发展为现在广为流行的慕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网络课程),慕课上有众多的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安排学生提前进行网课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上课听讲更有针对性,降低听课难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网课可以学习到其他老师对于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见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2)从总结思路上介入——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将大量的内容以及内容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进行拆分和梳理,表现出各级主题的隶属和层级关系[6]。教师可以在一个教学单元开始时带着学生对该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制作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逻辑顺序,化繁为简,使学生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提高学习效率;或者在一个单元结束时让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整体认知。
(3)从知识记忆上介入——歌诀
歌诀是指可以咏歌而有韵律的口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方剂学是运用歌诀最为广泛的学科,方剂歌诀的背诵帮助众多中医药人长时间的记住了许多方药的组成和功效主治。“中基”课程也可以运用歌诀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记忆,如关于“肾”的歌诀:肾主藏精肾主水,其华在发骨生髓,肾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二便随。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编写或与学生一起编写歌诀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降低记忆上的难度。
中基课程在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该课程自身特性和学生特点,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服务于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