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欢
中药珠子参在民间已有很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民间多代三七使用,认为其有显著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
珠子参别名野三七、钮子七、珠儿参、疙瘩七、盘七、珠儿七、羽叶七、竹子三七等。分布于中国贵州、四川、陕西及西藏等省区、云南西部及西北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脈东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于海拔1720~3650米山坡密林中。
其根茎中国民间用来代三七,有疗伤、止血、滋补之功效。药用根有活血去瘀、健脾补虚、袪痰镇痛的功效。珠子参性苦、味甘,微寒。有补肺养阴,活络止血。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吐血,便血,咯血,外伤出血,痈肿,胃痛,咽喉炎,腮腺炎。熟品用于气血双亏,虚劳咳嗽。
珠子参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弯曲横卧,节膨大成珠状或纺锤状,形似纽扣,节间通常细长如绳或极短。有时部分结节密生呈竹鞭状,其上生有须根。茎直立无毛。
掌状复叶3~5轮生茎顶,叶柄长约9厘米;小叶通常6,两侧的较小,小叶柄长5~15毫米,中央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密锯齿或呈重锯齿状,边缘及两面散生刺毛。伞形花序单一,有时其下生1至多个小伞形花序;花萼5齿,先端尖;花瓣5,卵状三角形,先端状;雄蕊5枚;子房下位,花柱通常2,分离。核果浆果状,圆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珠子参含多种皂苷,如以竹节人参皂苷等为代表的齐墩果烷型的皂苷;以人参皂苷等为代表的达玛烷型皂苷以珠子参苷为代表的奥寇梯木型皂苷等。又含琥珀酸,糖蛋白ZP-2,系由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木糖,半乳糖,鼠李糖和糖醛酸所组成。
因此孕妇禁服。胃虚者不宜多服。
对珠子参单体皂甙药理研究较少,根据云南产珠子参根茎总甙对小鼠的作用表明:珠子参总甙有与人参皂甙类型的免疫作用,能提高小鼠血中碳廓清率和激活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并且毒性低,刺激性及溶血作用均很弱。动物实验表明,珠子参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有镇痛、镇静、抗脂质过氧化、抗溃疡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珠子参从播种到收获需要6年时间,其中2年育苗,栽培4年。珠子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故应选择5~6年生植株采种储藏待播。播种,珠子参播种以12月上、中旬为宜,过早易遭受鼠害,过迟生长不良。一般采用撒播,播种要均匀,每亩用种子15千克,盖火土灰3厘米厚,最后盖草保温,出苗后撤除。
味苦、甘、平,微寒。归肝、肺、胃经。
其根茎主要可清热养阴、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生肌、舒筋活络、滋补强壮、补肺、养阴、祛瘀生新、止痛补血。主治热病烦渴、阴虚肺热咳嗽、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打伤肿、风湿痹痛、月经不调、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劳伤腰痛、气血虚弱、小儿惊风、骨蒸虚劳、胃病、咽颊炎、喉炎、颌下腺炎、腮腺炎、月经不调等。
叶作参叶入药,也有文献称参叶子,可清热生津、润喉利咽、解暑。用于热伤津液、烦渴、骨蒸劳热、口干舌燥、心烦神倦、风火牙痛、腰腿痛、咽喉干燥、声音嘶哑、中暑等;作茶常饮有滋补强壮之效,并能解暑热;并有用叶煎汤作生发之用。
果实(藏族)有利尿、止痛之功,用于水肿、尿闭、风湿疼痛。亦有文献记载将其根茎作为三七、沙参、西洋参等的代用品,并称其养阴清火生津之功胜于洋参。其药用方式除了常规的煎汤口服外,还有泡酒服治跌打损伤;外敷治外伤出血;炖肉服治病后体虚等方式。
珠子参作为一种中药材,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珠子参的干燥根状茎。根茎节膨大部分呈类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菱角形,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的节间。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中部有略呈环状的疣状突起及细根痕,有的可见略凹陷的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有黄色分泌道斑点。蒸煮品淡红棕色,半透明,角质。气微,味苦微甜。
珠子参总甙有与人参皂甙类型的免疫作用,能提高小鼠血中碳廓清率和激活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并且毒性低,刺激性及溶血作用均很弱。研究川产珠子参根茎总甙对白细胞介素(Ⅱ)(IL一Ⅱ)的作用。珠子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免疫作用却不明显。从药理作用看出,川产珠子参与云南产珠子参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不同,云南产珠子参似较川产珠子参的人参皂甙含量高,尚待进一步研究。
珠子参还具有抗心率不齐,补肺止咳,止血,生肌,主肺虚咳嗽。治外用力出血,刀伤疮等功效。
(编辑/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