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姚鲜
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高考的必考内容.解三角形问题侧重于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下面,结合例题,探讨一下解答解三角形问题的三种常用办法.
一、利用正余弦定理
正余弦定理适用于求解大部分解三角形问题.在解题时,需首先根据题意和几何图形理清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及其关系,然后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一般地,正弦定理适用于解答已知角較多的问题,余弦定理适用于解答已知边较多的问题.
例1.如图1,甲船以每小时 30 2 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 A1 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 方向的B1 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 A2 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 方向的B2 处,此时两船相距 10 2 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解:连接 A1B2 ,A2B2 .由 A2B2 = 10 2 ,A1A2 = 30 2 × 2060 = 10 2 ,得 A1A2 = A2B1 ,又因为∠A1A2B2 = 180° - 120° = 60° ,所以△A1A2B1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A1B2 = A1A2 = 10 2 .而 A1B1 - 20 ,∠B1A1B2 = 105° - 60° = 45° ,
所以在△A1A2B1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B1B22 = A1B12 + A1B22 - 2A1B2∙A1B2∙ cos 45° = 200,所以 B1B2 = 10 2 ,因此乙船的速度大小为 10202 × 60 = 30 2 (海里/小时) .
解答本题,需先结合图形明确甲、乙两船所在的方位,然后添加辅助线,构造△A1A2B1 ,求得各个角、边的大小,再在△A1A2B1 中运用余弦定理求得 B1B2的长,这样便可求得乙船的速度.
二、采用向量法
三角形与向量的关系紧密.在解答解三角问题时,可根据三角形法则构造出向量,求得目标向量的大小,就能通过向量运算求得问题的答案.运用向量法解题,能巧妙地避开一些繁琐的运算,有助于提升解题的效率.
例 2. 已知在△ABC 中, AB = 4 63 ,cosB = 66 ,AC 边上的中线 BD = 5 ,求角 A 的正弦值.
解:
我们先根据三角形法则构造向量,运用三角形中线的向量形式建立关于 BC 的关系,求得 | BC|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求得 | AC| ,最后运用正弦定理即可求得问题的答案.
三、运用建系法
对于一些动点、最值问题,我们一般采用建系法来求解.首先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来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原点、一条边为轴;以等腰、等边三角形的中线和一条直角边为轴;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轴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得各个点的坐标,通过向量坐标运算能顺利求得问题的答案.
例 3.在△ABC 中,AB = 2 , AC = 2 BC ,求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解:以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1,0) , B(1,0) .设点 C(x,y) ,由 AC = 2 BC ,得 ((x + 1)2 + y2 = 2 (x - 1)2 + y2 ,即 (x - 3)2 + y2 = 8(x ≠ ±1) ,
故点 C 在以 (3,0) 为圆心、半径为 2 2 的圆(去掉与 x 轴的交点)上,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S = 21 × 2 × 2 2 = 2 2 .
我们以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关于 C 点坐标的方程,求得 C 点的轨迹方程,便可确定 C 到直线 AB 的距离,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相比较而言,第一种方法比较常用,第三方法比较便捷,但适用范围较窄.总之,在解答解三角形问题时,同学们需将数形结合起来,把三角形与正余弦定理、向量、坐标运算法则关联起来,根据图形来建立关系式,这样才能使问题快速获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