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卢
准技
京剧中专教育对京剧演员来说,是从艺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夯实舞台基础的重要阶段。京剧中专教育一共六年,两年一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其中所讲的“准技”属于初级阶段。“准”即标准、精准,规范、规矩,“技”即技艺,“准技”是指京剧中专老旦学生在一、二年级阶段训练的宗旨和要求,需要老旦学生对京剧艺术快速精准的入门并规范地进行模仿和学习。在这里通过“启蒙即入门”“辨才培养才”及“初级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变化”三个部分对“准技”进行分析。
启蒙即入门
启蒙,作为培养京剧老旦演员的重要阶段,是指专任教师善于运用启发、开导、分解式、移情联想、直观模仿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将基本动作、基本唱念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老旦学生,教师说一,学生学一,帮助老旦学生尽快规范的进入京剧老旦表演艺术的大门。
京剧老旦学生刚刚迈进中专教育阶段(初级阶段),年龄一般在10岁左右,因此,专任教师对老旦学生的“启蒙”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准确規范的启蒙,才能帮助她们顺利踏入老旦行当。初级阶段的老旦教学并非要让学生急于塑造各种“老太太”人物形象,而是以唱念为主,塑造音质,对人物情感要缓慢渗透。专任教师要时时提点学生念白的规范要领,精心挑选不同的“字”,训练他们“唇齿舌牙喉”结合运用的技巧,并清晰地解析每个细小环节,力求把字念规范、念清楚,声音圆润、用气准确扎实。当然,还要求老旦学生能够理解老旦行当人物体态的沉肩、含胸,行当中的“鹤行步”“颤抖”等,在其心中初步树立行当意识,培养行当规范化、程式化的动作。启蒙的重点是专任教师如何让老旦学生快速入门,准确领悟和掌握京剧表演技能和方法,启蒙要“启得精准、规范”,才能使老旦学生立定方向,夯实根基,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走得更扎实。
“辨才培养才”
进入中专初级阶段的二年级,专任教师在挑选出适合往老旦方向发展的学生后,便开始教授适合行当打基础的课程,加大行当人才培养力度,如学习《钓金龟》《赤桑镇》《望儿楼》等经典剧目。专任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具体剧目中技巧的表现,加入最能帮助剧目理解的历史人文“情境”,从宏观上引领学生进入人物内心世界,发掘和培养学生对老旦行当的艺术理解力和塑造力。本时期,培养老旦人才,需要专任教师对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除了让学生运用直观感受、联想移情去表现人物,更要注重发掘她们用心感悟的潜质,让学生在塑造“康氏、窦太贞、吴妙贞”等不同类型人物上发挥“用心演戏”的表演能力,最终为中级阶段老旦人才的培养做好准备工作。
初级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变化
京剧中专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塑“人”和塑“人物”的关键,也是学生在初级阶段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保障。因学生本身年龄和饰演人物年龄具有较大差异,面对其他行当(青衣、花旦)靓丽的扮相,对华美的服饰充满了喜爱与羡慕,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会产生一些偏见,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根据学生基本功条件、剧目课堂表现情况和情绪变化,进行不断分析,认真讲解,仔细分辨,耐心说导,考虑到老旦专业人才的长远发展要即时解决学生思想波动,调整训练步伐。因此,专任教师在育人方面一定要有无私的爱心和高度的奉献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同学、大集体的温暖,培养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她们度过学习生涯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阶段(心理断乳期)。
竞技
“竞”即竞争,“技”即技艺,“竞技”,在这里是指中专京剧老旦三四年级学生(中级阶段),通过对前一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功训练和老旦剧目的学习,在其大致掌握老旦行当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通过舞台实践,增强消化、扮演人物的手段,在角色与角色之间相互碰撞、交流、激发情感的过程中,升华对人物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心境,使她们将所学到的个性技能在“竞技”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挥,并激发出个人的潜能,使人物展现得以升华。在竞技阶段,专任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舞台竞技状态”,让各行当学生相互观摩,将他们学到的人物塑造技能进行开创性融合,形成“舞台竞技——反馈升华——舞台再竞技”不断循环的良性学习实践模式,最终使老旦学生树立本行当角色的主体意识,促使老旦学生专业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大幅度提升。
舞台“竞技”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技能
中专中级阶段老旦行当的培养,要求专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本课堂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特点,对老旦学生学习剧目和舞台实践进行有机的穿插和安排,通过课堂针对性训练,为舞台实践做好铺垫,通过舞台“竞技”,再次升华课堂剧目中“技”的掌控能力,相辅相成,促使中级阶段老旦表演层次上的飞跃。
本阶段,专任教师要清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资质和人物塑造能力,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和所擅长内容,因材施教,在教学计划内,灵活的挑选最适合她们学习的剧目进行授课,通过舞台实践展示,让学生对课堂上训练的技能有更多的认识,树立学生舞台自信,培养其竞争意识。专任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唱、念,更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唱念与肢体语言的合二为一,以情带声、以情带动,掌握表演人物最根本、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时刻培养学生用心感悟人物的能力,树立起分析唱腔意识,形成一种“以情牵技”的表演技术能力。课堂训练技能,实践检验技能,舞台展现技能,势必使老旦学生在舞台“竞技”中升华,对剧目中“技”的再学习得到更扎实的掌握,在实践中树立起“竞”的意识,在竞中长“技”。在教学计划内,专任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穿插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元素教学,不同的剧目风格,不同的人物塑造,不同的板式,届时都可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去体会去比较,并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对充满挑战性剧目的学习满怀期待。
打造“舞台竞技——反馈升华——舞台再竞技”的良好学习实践模式
中专中级阶段的舞台竞技,促使老旦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课堂学习的技能,使其“技”的表现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在不断地竞技过程中产生优胜心理,从而慢慢培养她们做为行当角色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需要在不断地舞台竞技中之间形成,更需要在“舞台竞技——反馈升华——舞台再竞技”不断循环的良好学习实践模式中反复锤炼。在舞台竞技阶段,专任教师需要反复指导学生对剧目中人物的塑造和展现进行发掘,锻造出在情感上经得起推敲,在舞台上充满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老旦人物形象。根据学生条件,有步骤、分层次地加大舞台训练力度,创造更多让学生登台竞技的机会,每一次实践演出后,通过笔录分析、量化打分、录像回放讲解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舞台表演中所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为学生下一次竞技找准方向,提高学生舞台技能和表现力,在“苦练加巧练”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自身技能和表演水平的进步程度,深刻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初步享受“昨日训练,今日得果”的回报。在这种充满喜悦、满足和优越感的状态中,学生更坚定地树立起人生志向和舞台主人公目标,并将目标放在更长远的人生和舞台规划中。
中级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变化
中专中级阶段,加大舞台实践力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竞技,相互竞争关系,在“竞”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老旦学生的技能和舞台表现能力。中级阶段的老旦学生,正处于从幼年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身体迅速成长,喉部发育较为明显,嗓音变化较大。在这期间,专任教师根据学生嗓音变化情况,在学习大纲计划中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教导学生科学地用嗓、练功,使其慢慢走出变声阶段,同时在思想上予以指导;生活辅导员要多与学生沟通,要求并监督学生的休息和饮食,使之尽快的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同时,中专中级阶段的老旦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在生理、心理方面更加成熟,容易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因此专业老师和生活辅导员更应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大任务来抓,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技
“精技”是指通过初级阶段规范直观的“准技”专业训练和中级阶段“竞技”人物塑造的升华和舞台实践提高,在本阶段(高级阶段)对已显现出优异条件,可以培养的尖子老旦人才进一步培养,指导她们更深程度地进入“以情带技”的层面,真正地吃透舞台角色的心理,用心演戏,在专业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性和创造性突破,最终精确地掌握、练就一技之长,在毕业前的社会实践中,在继续深造的考场中,在实习单位的舞台中发出璀璨的光芒。本阶段将通过“用心演戏,以戏带技”“技能型人才的推广与实践”及“高级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变化”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用心演戏,以戏精技
经过中专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学习和舞台实践,老旦学生对于行当剧目中的人物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如何“用心演戏,以戏精技”就成为本阶段训练的重点。本时期,应让学生放下固有模式,精湛技能,用心去感受塑造人物的方式和技能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能力,以达到表演技能的二次升华。教师可挑选规定剧目,设置特定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角色的“心”里,用场上的每一个眼神,动作,甚至每一次的呼吸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去真切地表现出角色此时此刻的心境,只有这种“心”的体验和浓缩化的展现才能在表演中将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
“精”入灵魂深处,扶“才”更进一程
学生进入中专六年级(毕业实习阶段),对于学生“技”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剧目的再次“精确”强化和毕业前的就业推荐和指导方法上。对剧目的再次精确强化,体现在对人物灵魂深处的发掘和舞台表现上。通过中专前五年的训练,老旦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心演戏,以戏精技的本领,此阶段的专任教师要把“精”技的训练重点放在学生对角色的灵魂发掘上,通過对剧目中人物性格共性和个性的对比和对塑造人物历史环境的情境营造,以及对角色人性与自我矛盾冲突的演绎,共同深入灵魂深处,去触摸、感受所塑造角色的生命本质,最终以精湛的技艺塑造出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人物形象,对五年多的老旦行当学习交上满意答卷。
高级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变化
进入中专高级阶段(五六年级)的老旦学生(约16—18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于人格成长的选择期、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和心理的叛逆期。这个阶段的老旦学生,迅速的向成年人过渡,成人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在就业、升学目标上仍在存在定位不清,情感选择上认识模糊,专任教师和生活辅导员对老旦学生应加以正确开导,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自身想法和意见,在与学生谈话中,找准她们潜意识中存在认识模糊的领域,帮他们理清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快捷途径,为老旦学生六年的学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为他们即将面临的就业做好指导工作。
中国京剧是民族戏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之一,特别是在文化体制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传承、发展与保护中国京剧的行当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京剧中专教育,承担着培育生苗、组织选才、教学育人、输送人才的重任。京剧老旦行当的中专教育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以京剧中专老旦人才培养的六年教育(三个重要阶段)作为京剧中专教育和行当人才培养研究的一种样式坐标,在此基础上对京剧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外延进行简明分析。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东西方美学、文艺学等理论观点,发掘传统文化思维模式下京剧艺术的“写意”精神和长期积淀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行当审美意识,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当下大力发展京剧教育,探索京剧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黄克保.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3]胡芝风.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4]马少波.中国京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5]王岳川,胡经之.文艺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课题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京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解析》 课题编号:20180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