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平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方式。地方性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拉动就业,而且还可以实现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在打造文化新业态的同时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相关服务人员必须立足于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和培养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创意性和知识性功能。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对人才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而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的培养,可以与高职院校相互交流沟通,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以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持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邵阳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拥有十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政策优势,如果能与当地高职院校相融合,将有利于邵阳文化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在地方性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优质人才。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只有将高精尖人才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为当地文化产业培养高精尖人才,这有利于将丰富多样的地域性文化资源转换为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从而改变现阶段地方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人才分布不均匀和人力资源知识体系老化问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其次,高职院校学科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如果可以和地方文化产业相结合,就可以发挥其教育引领和带动作用,提高大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最后,在推动高职院校与地方性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的过程中,高職院校要以课程为根本,培养高精尖文化领域人才,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知识的广博性和多样性来提高学生对文化产业的认识,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这也有利于带动本地区大众对文化的深层次认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根本性动力。
高职院校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高职院校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邵阳地区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方向的变化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也在积极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人才。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邵阳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度和实践方面的问题。
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撑力度不够
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撑是确保高职院校推动地方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推动邵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尽管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学校课程和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一项长期工程。由于政府在文化产业和教育事业之间的协调力度不足,并没有关注到校企结合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只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对邵阳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不能将文化产业的理论知识和邵阳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作为文化资源型城市,邵阳境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曾涌现出魏源、贺绿汀等名人名家,但当地政府在推动邵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往往并没有充分利用邵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除此之外,在政策支撑方面,政府往往很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即使政府给予学校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如果学校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政府的政策便难以落到实处。这些都影响着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和规模化发展。
地方文化产业缺乏活力
地方文化产业缺乏活力是影响邵阳地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足的显著原因。近几年,文化体制改革和乡村招商项目使得邵阳地区的文化市场主体范围愈加扩大,而多元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也基本形成,邵阳地区目前拥有众多电影公司和文艺院团等,这也为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但是在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的基础之上,邵阳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却缺乏活力,没有与当地特色性文化产业相结合,也并未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文化产业缺乏活力,发展模式也不够完善。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化,部分高职院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在讲解文化产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主要包括设计文化产业项目以及在文化艺术中心实习等。由于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艺术中心的管理体制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参观实习的过程中往往并不能获得丰富有效的资源,部分学生甚至会认为实践比理论学习更加重要,从而忽视理论学习。学生对文化产业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
建立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推动邵阳地区文化产业全局性发展的方式之一。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及教师从制度和课堂教学两个层面入手进行研究,要在保证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融入课堂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学校内学习到的知识可以服务于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邵阳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包括文化、旅游、商贸等多个方面,由于文化产业链条过长且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升,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邵阳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足。
高职院校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利用高职院校的主体力量推动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相关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当前阶段邵阳文化产业的发展仅仅是亦步亦趋地向前,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还具有非常明显的发展短板。因此,在借助高职院校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邵阳当地政府需要予以支撑,大力扶植地方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发挥高职院校的力量,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型人才,以文化产品和“产学研”相融合的深入发展为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和当地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产学研”相融合
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产学研相融合是为邵阳地区文化产业提供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时代,邵阳市提出了依托地域性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方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邵阳地区原创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将文化创意和民俗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充分挖掘邵阳市民俗文化及历史艺术资源,有利于促进邵阳地区文化产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邵阳地区建设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文化基础设施和特色基地,并以文化旅游为依托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服务质量。
从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邵阳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以“产学研”相融合的方阵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逐渐培养学生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与当地的科研机构及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培训基地,依托邵阳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与文化资源相关的产业,坚持根植邵阳的办学原则,为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随着高职院校课程的完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关教师可以构建起集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大力扶植地方文化企业
实现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不仅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及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撑。政府要健全财政投入政策,比如可以分设邵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基金和文化产业人才培養专项基金,积极引导学校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力度。同时,政府在招募资金时,也要开发多渠道的资金获取方式,使文化产业的扶植方式变得多元化。通过对市区、县镇文化产业的统筹管理,邵阳地区可以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市场准入,调动各方活力,推动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当地文化管理部门要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文化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式,实现政务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分割,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让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阻力,并借助邵阳地区的文化优势和环境优势获得高效发展。当然,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构建文化产业园,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对邵阳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及发展模式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型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在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学院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以及借助政府资金和企业支撑,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充足的软硬件条件,以加快其现代化文化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科建设中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加深学生对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认识。在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与地方政府及民族工艺生产基地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的全过程中,以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型人才。
在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型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认识到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设计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要紧跟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根据学生成长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打破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融入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能力,获得创新性思维。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教育科研平台为依托,积极参加邵阳地区的文化产业会议和学术会议,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丰富的课外资源。
精准定位文化产品
精准定位文化产品是在差异化的市场整体环境中形成优势的关键一环。要想培养出服务于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在遵循文化产业生产及销售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将企业的要求和政府的管理方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见。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不能只关注眼前地域性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注重推动文化产业走向大众、走向多元化。只有将触角伸向广阔的民间文化市场,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式,确保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具备服务于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能力,才是提高高职院校自身认知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环境下,邵阳地区的高职院校要注重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政策为引领推动“产学研”相融合,并通过政策支撑和师资力量的拓展等多种方式为邵阳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溪.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4.
[2]洪叶.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科定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姚伟钧.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4-16.
[4]范周.学科与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1):52-55+72.
[5]刘虹杉.文化经济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232.
【基金项目】2021年度邵阳市社科联课题《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1YBB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