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探究*

2022-04-08 01:37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高职课堂

王 康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

引 言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强,依据高职学生学习特征,有针对性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新媒体技术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逻辑价值

(一)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的必然趋势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智慧全面共享,大脑已经连入网络,新媒体信息价值被人们普遍认同,信息技术得到深度发展和普及,促进了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已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自然也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学校也由数字校园进入了智慧校园时代,学生学的学习方式、教师授课的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通过与高职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到:当代高职学生成长在新媒体时代,他们的学习行为、方式及思维与信息媒体发展同步迁移,他们偏好于“微型+移动”式学习,习惯于在随时随地碎片化快餐式的学习;偏好于“情境+体验”式学习,通过图文、语音、微视频等综合立体情景展现知识,更加直观、形象、有趣,对知识的理解领悟更加透彻;偏好于“自主+互动”式学习,这种学习体现学生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自我认知、自我激励。

(二)增强高职学生自信力内在要求

自信力是一个人因自信而内生的奋进力量,是在顺境或逆境不断进取、追求的强大精神动力。《墨子·亲士》说:“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意思是人在仕途顺利时不荒废奋斗志向,不如意时也不失奋斗之志,即使杂处于很普通群众之中,也始终没有抱怨之心,是因为他们是自信的人,而这一奋进的自信精神之力恰是高职学生所缺失的。通过与学生座谈及对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大部分高职学生上高职不是他们心中所愿,而是高考成绩低无可奈何的选择,自认为学习能力欠缺,内心自信力底气不足,对上高职就业前景不看好,这是高职学生学习自信力不足总根源,导致在学习行为上处于被动状态,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课后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浪费在玩游戏、追剧、聊天、购物等上面,钻研、构建知识主动性不够,在学习生活规划上模糊不具体,流于形式,没有主动去落实,失去了自我奋斗目标。

(三)进行深层次实践学习的必然选择

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将学习方式划分为表层学习、深层学习和成就式学习。表层学习主要特征是学习内容知识表层化、缺乏主动思维,学习方式简单机械化,多为记忆认知,学习动力源为外部动力,需要老师的督促,学习体验厌倦与枯燥,学习行为持续性不强。通过与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高职学生停留在表层学习方式上,缺乏主动思考与深入探究,死记硬背较多,仅仅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及相关学习任务,学习兴趣不足,难以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由于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使教学具有情境性、任务性、探究开放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提升思想政治认知上水平。

二、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一)坚守好立德树人育人方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必须坚守好立德树人育人方向。新媒体技术下的传媒内容层次不齐,覆具有盖面广、辐射力强、传播速度快、更新及时等特征。00后的高职学生习惯运用微信、自媒体微视频、新闻热搜、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由于高职学生自身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独立思辨能力、甄别能力尚未完全形成,面对多渠道、多场景、即时性的庞杂信息,极容易被“误导”人云亦云,甚至可能传播不当言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强力传播其生活方式、文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侵蚀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因此,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融合要坚决做好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正确引导,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防止弱化、庸俗化、娱乐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坚守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

(二) 力求提升教学实效性

教学实效性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学习效果,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辅助课堂教学,便于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听、愿意学、能理解,让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能 “入脑”,也能“入心”,让学生真信真用,最大化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防止为了“教学形式的华丽”而泛用新媒体技术,丢缺失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坚持与教学目标紧密融合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方向和要完成的任务,借助新媒体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与该课程目标相关的大量信息中获取正确的价值理念及做人道理,不能单一追求新媒体技术的奢华与新鲜时髦,来博得学生眼球和抬头率。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融合是否采用、采用多少、如何采用,要以课程目标为本,要符合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发展实际需要,必须与教学目标紧密融合,以实现教学目标效果的最大化为原则。

(四)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很强,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寻找突破口进行改革创新,“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是为了推进教学理念思路更新与内容展现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活力、说服力、感染力,给学生深刻情景体验,便于学生接受和对知识的理解。”[2]

三、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一)教学过程有机融入新媒体技术

1.教学导入采用新媒体

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时,要做到与授课教学目标、内容一致,要切合高职学生实际,防止游离于教学目标。为此,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找准新媒体技术与导入新课内容的切入点,做好媒体技术与导入的完美整合工作,要了解高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思想活动状态,教育者要善于在纷纭复杂的问题或矛盾中,把握关键问题,找出一定时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课堂导入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教师要通过关注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视频及日常喜好来了解思想动态,在教学课堂导入时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合适的新媒体信息技术来增强思政课导入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利用好新媒体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导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舆论焦点具有敏感性和好奇心,将社会热点问题、舆论焦点与新媒体有融合,与教学内容合理对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但由于高职学生心理和心智都还不成熟,对从网络获得庞杂社会热点,难以做到正确甄别,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进行正确引导,把控方向,掌握话语主动权。

2.教学表达使用新媒体语言

“话语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掌握群众的‘酶’。”[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话语转换,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让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接受,达到思想情感认同,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宝贵经验。思政课概念多、理论性强,具有一定抽象性,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涉及的内容广泛、概括性强,理解难度大,部分概念深奥、内容抽象,如何让学生听懂、听明白、理解悟透,思政课教师就要学会用学生能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艺术,恰当表达出深刻理论的道理、传递思想情感、内化价值理想信念。

在新媒体信息时代,网络语言形象、活泼、调皮、互动性强,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深受学生欢迎。思政课作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在教学内容语言表达上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思考以什么样语言表达方式“抓住事物根本”,让道理不再“隐身”,摒弃传统的靠原理说原理、以理论解释理论的语言模式,在教学中融入新媒体语言,了解学习新媒体网络语言,分析新媒体网络语言学生受欢迎的原因,并积极使用能打动高职学生心弦的思政课教学语言。为此,在具体思政课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话语转换:一是合理恰当借用新媒体语言具有生活性的特征,实现深刻理论语言向简洁化、生活化语言的转换;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语言交互性特点,进行互动交流,由过去教师的单向讲述向师生互动交流转换;三是利用好新媒体语言的生动直观性特点,将枯燥思政课教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教学艺术语言。

3.教学内容呈现融合新媒体技术

思政课要将新媒体技术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教学,打造高质量有效思政课堂。课前,在智能终端信息化平台建立班级,将名单导入系统平台,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发放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新需求、思想状态等学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系统平台向学生推送课前预习资料和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预习思考。课中,一是教师要引导性解决学生在预习环节学生提出的知识疑惑和需求,开展线上、线下讨论与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互动,适时进行引导,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深入考,内化思想理论为观念认知;二是围绕教学目标,构建以新媒体为辅助的思政智慧课堂,助推精准化教学。将数字文本、视频、音频、自媒体、移动直播、图像、动画等于教学内容合理融合对接,以情景体验式呈现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人际互动,激发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和沉浸式体验之中,增强思政课的力度与厚度;三是利用信息平台即时进行课堂学习效果诊断,推送随堂测验试题,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学生互动交流,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改进。课后,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情况,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推送多元化、个性化的分层作业,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上完成作业、发表感想与疑问,与教师、同学进行线上交流,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思维空间,推进课堂后续学习。

(二)依托新媒体技术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1.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新媒体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开发线上精品课,发挥好线上课程优势,做好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一要做到学习场景无缝融合?新媒体技术与学习活动联通教学场景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环节,为了助力学生高效地开展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学习,学校要建设好一体化无边界的学习生态环境,要确保各个教学场景信息联通、数据流通、服务贯通,教师才能做到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的融通,实现线上线下学习无缝对接,切实解决好融合的技术瓶颈;二是教师要做好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无缝衔接?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任务,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性的慕课、学习资源、学习任务,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真正解决知识重点、难点,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

2.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政大课堂

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宣传部、团委立体网络式的思政大课堂,创建新媒体交流平台,畅通交流,资源信息共享,辅导员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思政课堂教学鲜活的教学资源,与思政课形成呼应,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浸入在“立德树人”氛围之中。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沟通交流。专业课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从专业学科特点、具体教学目标找准课程思政育人的切合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思政课教学资源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思政课教师给予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指导,形成协同育人大思政课。

(三)教学评价融入新媒体技术

1.利用新媒体建立“显性+隐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思政课显性的效果评价是指通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是否合格,学习任务是否达到学分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考核成绩由期终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项构成,期终考试一般采取纸质化或在线考试方式进行,易操作,评价标准客观性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一般包括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及考勤等方面构成,这种显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知识的理解掌握只是教学目标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化为日常自觉行动。为此,要借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思政课隐性评价体系,来了解学生是否能自觉的将思政课学习的思想价值理念运用到学习与生活实践之中。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起了智慧校园,我们可以将学生校园一卡通纳入学校大数据平台管理,建立隐性评价体系,随机性记录下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数据,如通过一卡通了解学生校园生活消费情况、图书借阅书籍情况、图书馆学习情况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并与显性考核成绩、课堂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学生日常行为与显性考核成绩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而改进思政课教学,加强的有效性

2.利用新媒体建立“直接+间接”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直接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对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等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一般是通过形成性测试及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完成的,这种评价与教学活动内容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知识记忆和理解。然而,思政课更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刻理解知识目标来实现学生对知识认知情感价值目标,并内化为日常价值导向与行动,来彰显出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理应升华在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认知、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态度、人际交往阳光心态、矛盾合理方式处理等多方面的间接教学效果。为了比较准确反映思政教学间接效果,可以将行为目标模式、系统分析模式、决策模式、文艺评论模式、目的游离模式等评价方式融入新媒体技术,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测量学中的操行积分测评、加减评分、品德情境测评等方法实现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间接评价。在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时,评价可以多层次多维度,但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评价内容指标不宜过多过细,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定性定量分析,要在评价体系中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水。

3.利用新媒体建立“近期+远期”的教学评价体系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物质生产率创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4]思政课是触及思想灵魂的教育,其影响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教育效果具有持续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酵”,助力他们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并践行于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因此,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应是“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要持续推进、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延续好思政课育人价值社,探索新媒体技术建立“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评级体系,这既符合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规律,也符合学生理想信念形成规律。在实践中,借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学生成长平台,学生一人一个账号,进入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学习目标、自我期待是否完成,找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分析目标与现实存在差距的原因,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给出指导性建议,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看到差距,及时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激励,奋进人生;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中反馈问题,及时改进教学,解决学生成长中思想困惑,从而持续推进思政课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思政高职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