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检验

2022-04-08 06:50周国富
统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高质量指标

周国富,李 贺

(天津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40 多年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攀升,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结构失衡、环境污染加剧、收入差距悬殊等问题,经济增速趋于放缓(陈诗一、陈登科,2018)[1]。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应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也重申,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然而,迄今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量化研究主要是基于省区层面,基于城市层面的量化研究相对缺乏,导致人们对各城市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人口总量、经济总量等规模大小的层面,而对其经济发展质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差距却知之甚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3.89%,城市已成为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集聚地,也将是我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全面、客观地评价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实证检验是否存在收敛机制,为推动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所在地区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边际贡献有两点。第一,针对现有文献存在的不足,同时考虑到要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从较省级行政区更微观、更具地方特色的地域单元入手。故此,本文从创新能力、结构优化、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民生福祉五个维度重新构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指标的设计、无量纲化方法的选取等环节特别注重遵循目的性、全面性、客观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对我国28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 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考察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第二,进一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地区、分城市规模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同时从评价的五个维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状、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完善区域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二、文献综述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众多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多数学者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不论是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转型、要素结构的优化调整,还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的持续优化和生态环境的总体改善等,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金碚,2018;赵剑波等,2019;黄敏、任栋,2019;张文忠等,2019;陈川、许伟,2020)[2-6]。从有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来看,部分学者着重讨论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方创琳(2019)[7]认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高质量的城市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城市管理和高质量的市民化的有机统一。王丽艳等(2020)[8]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定义,认为顺应国际创新活动向中心城区集聚的新趋势,推进城市更新与创新街区建设内在协同,是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张跃胜等(2021)[9]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群众福祉提高、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活力提升。可见,学术界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分歧。

除上述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外,通过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来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是近年来的又一研究热点,但多数相关研究都是从省域层面展开,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很少。一些学者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个维度分别选取指标评价了我国省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李梦欣、任保平,2019;华坚、胡金昕,2019;李子联、王爱民,2019;李瑶等,2022)[10-13]。李金昌等(2019)[14]构建了由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 个部分共27 项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未进行实证研究。马茹等(2019)[15]从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5 个方面构建了由28 个指标组成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我国30 个省份2016 年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李娜娜和杨仁发(2019)[16]从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5 个维度选取25 个基础指标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了FDI 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徐辉等(2020)[17]基于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 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9 个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滕磊和马德功(2020)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发展体系、生态体系和开放体系6 个维度选取22 个指标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张侠和许启发(2021)从经济动力、效率创新、绿色发展、美好生活、和谐社会5 个方面构建了由32 项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2002—2017 年30 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类似关于省域层面的实证研究还有很多,不再赘述。

循环水系统有效节约城市工业用水和水资源浪费的,不但能有效缓解企业工业用水与民生用水之间对水资源分配紧张和矛盾问题,还能有效消除企业排污对农作物、居民饮水的不良影响造成的社会矛盾,这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人居环境状况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有些学者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张震和刘雪梦(2019)最早从发展动力、产业结构、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协调性、经济发展共享性、经济发展开放性7 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2016 年我国15 个副省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发现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水平亟待提升。师博和张冰瑶(2019)从发展的基本面、社会成果和生态成果3 个维度选取共计9 个指标,采用均等权重法测算了2004—201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优于中西部城市,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裴玮(2020)从结构优化、绿色生态、质效提升、动能转化、民生改善、风险防控6 个方面构建了由40 项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7 年我国9 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9 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各具特色和优势,短板也不一致,城市差异化发展的态势明显。黄顺春和邓文德(2020)从绿色生态、社会人文、企业发展、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6 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6 个评价指标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考察了2017 年各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但东部城市也有短板,绿色生态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瓶颈。宗刚和张雪薇(2020)[18]构建了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铁开通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整体上显著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且不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徐盈之和顾沛(2020)[19]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成果两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长江经济带2004—2016 年10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官员晋升激励、要素市场扭曲与高质量发展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发现地方官员迫于晋升压力而扭曲生产要素市场的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可见,迄今为止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价副省级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而对于为数众多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则甚少,且评价维度迥异,指标体系的选取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我们穿上滑雪的装备,全副武装地准备开始滑雪,经过一番“艰难跋涉”的旅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雪山顶。我往下一看,啊,这儿真高!我之前学过滑雪,所以摆好向下的动作,准备向下滑。可是,看着眼前比以往都要陡峭的雪道,我突然犹豫起来,爸爸发现我站在那里不动,便在我身后轻轻地推了一把。风从我的耳边呼啸而过,两边的景物迅速向后倒去,真是飞一样的感觉!由于我只顾着欣赏掠过眼前的美景,没有把握好方向,失去平衡的我“嘭”的一声,连滚带爬地摔到了山底,还摔了个四脚朝天。爸爸妈妈被我的“杂技表演”逗得哈哈大笑。

综上,已有文献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体系、收敛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一,现有文献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大多集中于省级行政区或副省级城市,对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甚少;其二,部分文献在指标选取上采用了总量指标,在各省区、各城市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李梦欣、任保平,2019;徐辉等,2020;黄顺春、邓文德,2020),或采用一些主观性强、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指标(李金昌等,2019)[14]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严重失真的指标(张震、刘雪梦,2019;裴玮,2020;黄顺春、邓文德,2020);其三,部分文献对指标体系的无量纲化方法仅适用于同一时期各省区、各城市之间的横向对比,其所得到的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在不同年份间不具有可比性(李娜娜、杨仁发,2019;师博、张冰瑶,2019),导致其纵向对比的有关分析结论不真实;其四,部分文献在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没有考虑城市的特殊性,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师博、张冰瑶,2019;裴玮,2020;黄顺春、邓文德,2020);其五,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收敛性的研究较为缺乏。

鉴于此,本文拟综合借鉴现有文献对高质量发展核心内涵的认识,在科学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收敛性进行系统考察。在评价指标的设计、无量纲化方法的选取等环节,我们力求克服现有文献存在的上述不足,以使本文关于各地级及以上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析结论更客观、真实。

三、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取

(一)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维度和二级指标设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没有提及具体增长数字,但仍强调了“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①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承载着人类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环境优化、社会进步等诸多功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充分与否、城市间高质量发展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全国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实现。基于以上官方文件的表述,同时考虑到近几年学者们的相关论述,大都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金碚,2018)[2],其核心内涵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而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极为重要(张震、刘雪梦,2019),为此本文从创新能力、结构优化、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民生福祉五个维度(一级指标)构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将各指标相对化处理后的分值与该指标的权重结合,加权求和,得到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综上可见,在2010—2019 年间,无论是从全国整体还是分城市规模、分地区来看,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都没有出现σ 收敛,发展不平衡问题反而更加突出。这再次印证了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判断,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首要课题。

(2)结构优化。城市经济不同于一般的区域经济,往往由多样化的产业集聚而成。为使城市经济持续充满活力,必须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淘汰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促进新旧产业融合。此外,要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主线,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不断提高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最后,高质量发展还应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让消费潜力不断得到释放、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在结构优化这个一级指标下,本文设置了产业转型升级、资源配置均衡、消费结构升级三个二级指标。

(3)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常住人口从1978 年的1.72 亿增长到2020 年的9.02 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20 年的63.89%。然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却不尽如人意,部分城市仍存在着水资源供给不足、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缺乏、交通堵塞、市政公用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财力的支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攀升并受到了全民的普遍关注,主要就是因为政府用于城市地铁网络、公交网络和民航机场扩建等交通设施建设,给排水系统和燃气供应等地下管网建设以及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的投资规模持续攀升。但是,这类投资一般为公益性项目,回报周期较长,投资回报率较低,偿债能力较弱,潜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设置了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和地方债务风险三个二级指标来全面反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4)绿色发展。当前一些地方的生态系统日渐退化、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成为必须。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绿色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健康生活的要求,而且为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了发展空间,因此绿色发展也是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设置了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

(5)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城市作为新时代人口和经济的主要集聚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将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放在突出位置。此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政府还应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保驾护航。基于以上认识,在民生福祉这个一级指标下,本文设置了收入和消费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发展三个二级指标来间接反映城市居民的获得感。

2.评价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涉及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上述每个二级指标仍有着丰富的内涵,难以直接量化。因此,本文在每个二级指标下面进一步设置了三级指标,以实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各主要方面的量化评价。

在具体选取指标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每个三级指标的选择要紧紧围绕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研究目的,要有明确的导向性;(2)全面性,各个三级指标的选择要从不同角度综合反映其所对应的二级指标的全貌,覆盖评价的基本内容;(3)客观性,每个三级指标的选择要能够客观地反映其所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本质和内涵,尽量选取客观指标;(4)可比性,各个三级指标要含义明确,达到动态可比、横向可比;(5)可操作性,各个三级指标的选择要考虑资料收集的可能性,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基于以上原则,本文最终选取了40 个具体指标来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一杭站在旁边,手捏成铁拳,又松开来,又握成拳。他听到自己的心在狂跳。红头发把喷着酒气的嘴朝雪萤脸上啄了一下,雪萤喉咙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躲着红头发的脸。红头发对光头说:“来,把她弄走。”两人来扯雪萤,把她往路边那片林子里拉,另一个瘦个子则跟在后面,留意着一杭的动静。

表1 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数据来源与价格调整。本文以2010—2019 年数据相对较完整的28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可得性,去除了巢湖、拉萨、三沙、儋州等城市),其中87 个城市位于东部地区,80 个城市位于中部地区,79 个城市位于西部地区,37 个城市位于东北地区。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20 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考虑到数据的纵向可比性,以2010 年为基年剔除所有价值量指标中价格波动的影响,转换为不变价数据,再计算有关的评价指标。针对个别城市个别年份存在的数据缺失情况,采取“插值法”补齐。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耗时较长,造成一些城市相邻年份的数据波动较大,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密度这个指标本文先进行指数平滑调整,再参与评价。

(二)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的选取

1.无量纲化处理。在上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属性、量纲和数量级都存在差异,为准确反映各指标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鉴于本文在对2010—2019 年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之后还要进行收敛性检验,因此要求评价结果不仅要在各城市之间可比(横向可比),还要在不同年份之间可比(纵向可比)。在各种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中,相对化处理法(也称标准值法)是将各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其“标准值”对比,也就是不同城市、不同年份都采用同一组标准值,相对化处理的结果既可以用于同一时期各城市的横向对比,也可以用于每个城市自身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因此,本文采用相对化处理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将“转向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当年(即2017 年)每个评价指标各城市的加权平均水平确定为标准值。同时,考虑到本文构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少量指标属于逆指标(见表1 带*的指标),为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合理,本文区分了正、逆指标,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相对化处理公式。具体地,设Xi为某城市第i 个指标的实际值,Xm为该指标的标准值为Xi正向化之后的相对分值,那么:当Xi为正指标时当 Xi为逆指标时

D2D通信的建立有两种方式:基站辅助通信建立和设备自组织建立。设备自组织建立方式,不需要基站的参与,但需要更为复杂的信令交互和资源分配方式,需要考虑更多的运用场景与潜在问题,因此,在通信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基站辅助通信建立是一种更优的方式。本文考虑在通信网络正常、网络故障或者无线环境恶劣两种情况下列车之间D2D通信的建立与维持等内容。

2.权重确定。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目前主要有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做法。其中,主观赋权法包括均等权重赋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等。例如,师博和张冰瑶(2019)采用等权赋值法确定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各维度指标的权重,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没有区分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常用的客观赋权法包括主成分分析的方差贡献率法和变异系数法等。然而,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出发点是降维,当将主成分分析用于综合评价时,是将各主成分的得分用方差贡献率加权综合,该方法并没有给出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人们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都是从评价对象的核心内涵出发,基于定性分析从不同维度来选取代表性指标,然后合理确定这些代表性指标的权重。变异系数法的核心思想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实现的指标越重要,越应该赋予较大权重。本文采用如下步骤确定指标权重:首先用第i 个指标的标准差除以第i 个指标的平均水平得到第i 个指标的变异系数,然后用第i 个指标的变异系数除以全部指标变异系数之和得到第i 个指标的权重。这种方法既排除了赋权时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又能单独使用,因此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而且,与相对化处理的“标准值”一致,这里的权重也是依据“转向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当年(即2017 年)每个评价指标各城市的数据计算得到。

(1)创新能力。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劳动、资源等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难以持续,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们认为创新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包括创新环境的改善、创新投入的增加和创新产出的更快增长等。首先,创新环境是开展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对整个创新系统的良性运转起支撑作用,是改善创新效率、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其次,创新投入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支出,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人们进行创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创新产出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创新活动,体现创新能力和水平。为评价各城市的创新能力,本文进一步设置了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二级指标。

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3.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书本知识,还需要投身到实践中去。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大学生孵化中心,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但许多高校的孵化中心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利用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而是用于许多商业用途。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培养需要不断在实践当中去学习和提高,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高校要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使用。大学生是拥有集学历、技术、知识文化于一身的高尖端人才,大学生创业要不断多元化。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也要不断强化,加强对教师专业化的培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出课本,用实际行动促进“好创意”的诞生。

传统的测绘体系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制作的基础性的测绘信息,只能反映最基本的地理要素,测绘地理信息的深度还有待提高,因此,当时的地理信息产品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地理地貌层面进行识别,在当下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下,更多的是要对人文、经济、环境之间相互结合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表2 代表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与排名

(续表2)

从表2 和图1 可以看出,整体来看,2010—2019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分年份看,2010 年为: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前10 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厦门、南京、大连、珠海、杭州、武汉,其中除珠海外的其他9 个城市都是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排在全国后10 位的城市(限于篇幅,表2 未给出)倒数依次是武威、曲靖、平凉、安顺、白银、固原、定西、眉山、娄底、濮阳,其中娄底和濮阳位于中部地区,其他8个城市均位于西部地区。2019 年为:高质量发展得分排在全国前10 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大连、珠海、武汉、成都;排在全国后10 位的城市倒数依次为定西、曲靖、昭通、渭南、朔州、吕梁、河池、巴彦淖尔、钦州、天水,其中朔州和吕梁位于中部地区,其余8 个城市均位于西部地区。可见,东部地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次之,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质量则相对偏低(武汉、成都等少数城市除外)。分行政级别来看,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一般地级市,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而且,无论在哪个年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 个一线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得分虽有小幅波动,但始终排在全国前4位。这从侧面反映出,本文构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对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也基本可信。

图1 全国及分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的平均水平

为得到更多有政策含义的分析结论,我们进一步考察了2019 年各城市各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限于篇幅,表格从略)。从创新能力指标看: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后50 位的城市大多分布在西部(26 个)、东北(13 个)和中部(10 个)地区,东部地区仅有 1 个;分城市规模看,仅有1 个属于“70 个大中城市”。从结构优化指标看: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后50 位的城市大多分布在西部(25 个)和中部(18 个)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仅有6 个和1 个;分城市规模看,有5个属于“70 个大中城市”。从基础设施指标看: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后50 位的城市中,东部地区有6 个,中部地区有21 个,西部地区有16 个,东北地区有7个;分城市规模看,仅有1 个属于“70 个大中城市”。从绿色发展指标看: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后50 位的城市中,东部地区有2 个,中部地区有10 个,西部地区有27 个,东北地区有11 个;分城市规模看,有5 个属于“70 个大中城市”。从民生福祉指标看: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后50 位的城市中,东部地区有9 个,中部地区有18 个,西部地区有19 个,东北地区有4个;分城市规模看,有1 个属于“70 个大中城市”。结果表明:各一级指标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后50 位的城市明显以西部地区城市居多,当地约30%左右的城市在各指标的全国排名中都靠后;中部地区的城市主要是在基础设施、民生福祉和结构优化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在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方面也有待加强;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是在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方面处于劣势,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有待改善;东部地区的城市在各指标上排名靠后的相对较少,主要是在民生福祉方面有待加强的城市相对多一些。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做成功任何一件事,必须事先做好充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高质量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