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控压放水施工效果的关键参数模拟研究

2022-04-08 09:51杨宏伟刘金璐柳贡慧赵轩刚
石油钻探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节流阀钻井液盐水

杨宏伟,李 军,刘金璐,柳贡慧,高 旭,赵轩刚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

控压放水技术通过将高压盐水透镜体中的盐水释放,使井筒周围的地层压力降低,从而扩大安全钻井密度窗口,解决钻进高压盐水地层的难题[1]。田径[2]提出了一种放喷泄压技术,为控压放水技术应用提供了参考。程天辉等人[3]介绍了控压放水技术在克深905 井的应用,为克深区块高压盐水层钻进提供了指导。近年来,该技术逐渐得到重视,多位学者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4-5]。目前来看,该技术是一项综合了压井和试井理论的新技术,但现场应用大多依靠经验完成,还不清楚施工过程中关键参数对控压放水效果的影响规律。

为明确关键参数对控压放水效果的影响规律,笔者根据控压放水的技术特征、工艺特点,总结了控压放水工艺流程,将控压放水施工划分为4 个阶段,并分阶段建立了相关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参数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控压放水效果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关井时间、节流阀承压极限等参数与施工效果的定量关系。然后,以塔里木油田克深A 井为例,通过对比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1 控压放水工艺流程

控压放水技术是一项具有多个物理过程的新技术。整个控压放水过程如图1所示。根据工艺特点,可将控压放水过程划分为以下4 个阶段:

图1 控压放水工艺流程Fig.1 Pressure-controlled drainage process

1)控制节流阀,循环调整钻井液密度,每次降低0.02~0.03 kg/L。通过液面监测,控制套压保证压稳地层,循环一周,保证出入口密度均匀,关井求压。该阶段的目的是增大井底负压差,便于后续施工中将地层中的高压水顺利排出。

2)控制套压在0~2 MPa,每放水5~10 m3关井求压一次,如果立压较高且套压没有超过极限套压,则继续放水5~10 m3;如果立压较高,且套压已经非常接近极限套压,则节流循环排污,调整钻井液性能。该阶段是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也是难度最大的,既要尽可能排出更多地层水,还要保持井口套压处于安全范围内。

3)重复阶段2)的操作,直至放水后关井立压接近于0。

4)重复阶段1)—阶段3)的操作,直至将地层压力当量密度降至要求值。

针对上述工艺流程,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关井期间,地层压力会不断恢复,这在上述工艺流程中没有体现出来。

2 数学模型

首先,针对控压放水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相关参数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地层盐水渗流理论和井筒流动理论,建立了地层压力动态分布模型、放水量模型、循环降密度和循环排污模型;最后,在深入研究关井期间地层压力恢复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井期间地层压力恢复模型。

2.1 地层压力动态分布模型

控压放水过程中,每降低一次钻井液密度,放出一定量的地层水后,通过观察关井立压确定井底压力的变化。因此,控压放水类似于一个定井底压力放水过程。高压盐水层透镜体中的盐水向井筒内流动的过程,可以分为非稳定渗流和拟稳定渗流2 个阶段[6]。

2.1.1 非稳定渗流阶段

井底压力低于地层压力时,由于岩石骨架膨胀变形,透镜体中的盐水受“弹性驱动”进入井筒。非稳定控压放水阶段的地层压力传播过程:1)初始关井时,地层内各点的压力相同;2)每次钻井液密度降低0.02~0.03 kg/L,井筒压力下降,地层流体受岩石骨架变形挤压流出,近井壁地层中的压力也开始下降,压力传播半径逐渐增大;3)当压力传播至透镜体边界re时,不稳定渗流开始向拟稳定渗流阶段过渡。

据此,建立了非稳定控压放水阶段的地层盐水渗流模型,其表达式为[7]:

式中:p为地层孔隙压力,MPa;pi为原始地层压力,MPa;q为高压盐水层出水速率,m3/s;μ为地层盐水黏度,mPa·s;K为地层渗透率,D;h为打开高压盐水层厚度,m;φ为高压盐水层孔隙度;Ct为综合压缩系数,MPa-1;r为径向距离,m;t为时间,s;rw为井筒半径,m。

2.1.2 拟稳定渗流阶段

当地层压力传播到透镜体边界时,因没有能量进行补充,透镜体边界上的压力开始下降。直至某一时刻放水量基本趋近于0,地层内各点压力不再变化。此后,可以继续降低井底压力,使地层内各点的压力继续降低。拟稳定渗流阶段的地层压力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拟稳定渗流阶段地层压力变化示意Fig.2 Formation pressure changes in quasi-stable seepage stage

基于此,建立了拟稳定控压放水阶段的地层盐水渗流模型,其表达式为[8]:

式中:pw为井底压力,MPa。

结合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式(1)和式(4)可以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即:

式中:η为导压系数,cm2/s。

2.2 放水量计算模型

根据达西定律,建立了各向同性高压盐水层中盐水的渗流速度模型,其表达式为[9]:

式中,vsw为地层盐水渗流速度,m/s。

根据高压盐水层的孔隙压力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对压降进行有限差分得:

将式(9)代入式(8),得到盐水渗流速度:

2.3 循环降密度模型

在循环降密度阶段,使用低密度钻井液替换原来的高密度钻井液;在循环排污阶段,使用排污钻井液将受盐水污染的钻井液循环排出。因此,降密度和循环排污过程都类似于压井过程,包括2 个阶段[10-11]:1)注入的流体由井口进入钻柱,后向下流至钻头;2)注入的流体由环空底部上返至井口,替换出原来的流体。其中,循环排污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循环排污过程示意Fig.3 Cyclic sewage disposal process

第一阶段,套压保持为关井套压不变,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立压的变化情况:

式中:pt为立压,MPa;psp为关井立压,MPa;vpi为钻柱内流体流速,m/s;t1为注入流体到达钻头所需要的时间,s;ρk为注入流体密度,kg/m3;ρm为原井筒流体密度,kg/m3;Δpm为摩阻,MPa。

第二阶段,立压保持不变,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套压的变化情况:

式中:pa为套压,MPa;pap为关井套压,MPa;vo为环空流体流速,m/s;tt为循环一周的时间,s。

2.4 关井期间地层压力恢复方程

由叠加原理可得,若在tp时刻关井,则tp至tp+Δt时间段地层压力的恢复可用Horner 方程描述[12],其表达式为:

式中:pws(Δt)为关井Δt时段后的地层压力,MPa;pws(Δt=0)为关井时的地层压力,MPa;qw为地层产水量,m3/d;μ为地层流体黏度,mPa·s;K为高压盐水层渗透率,D;h为打开盐水层厚度,m。

从式(13)可以看出,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地层压力恢复值pws与lg[(tp+Δt)/Δt]呈线性关系,该直线即为Horner 直线,其中直线的斜率表达式为:

考虑表皮因子S,当关井时间为1 h 时,地层压力恢复值为:

3 计算分析

3.1 计算参数

克深地区盐膏层地质特征复杂,层间普遍发育高压或超高压盐水层[13-19],其主要具有如下特征:不同区块的高压盐水层厚度分布不均,纵横向上分布规律性差;各个区块的高压盐水层压力梯度变化大,且当量密度高达2.40~2.60 kg/L;盐膏层间含有抗压强度较低的白云岩夹层,采用高密度钻井液钻进时极易发生漏失或溢漏同存,井筒压力控制难度极大[20-21]。

克深A 井钻至井深7 200.74 m 时发现溢流,判断该处存在高压盐水层。该段地层密度窗口窄,若采用提高钻井液密度的方法处理溢流,极可能造成地层漏失,因此采用控压放水技术处理该井段。克深A 井的基础参数为:渗透率0.09 mD,盐水黏度0.5 mPa·s,打开盐水层厚度20 m,初始地层压力系数2.58,导压系数11.4 cm2/s,钻杆外径127.0 mm,钻杆内径89.1 mm,套管长度7 086 m,关井套压8.1 MPa,关井立压0.5 MPa。

3.2 计算对比及误差分析

模拟计算控压放水15 d 的情况,地层压力当量密度由2.63 kg/L 降至2.48 kg/L。控压放水模拟及修正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模拟及修正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and correction results with measured results

由图4可知,a 区域(前7 次)放水的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但从第8 次放水开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偏差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因为第8 次控压放水速率突然增大(见图5)。根据放水速率变化情况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图5 克深A 井放水速率变化曲线Fig.5 Variation curve of water drainage rates in Well Keshen A

3.3 关井时间分析

分析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关井时间分别为1,3 和5 h 时的地层压力,结果见图6。

由图6可以发现,关井时间与地层压力之间存在2 种规律:1)关井时间越短,地层压力下降越快,这是因为,关井时间越短,地层压力恢复的时间越短,地层压力相对下降幅度越大;2)地层渗透率越低,关井时间对地层压力的降低效果影响越显著,这一方面是因为关井时间缩短,地层压力恢复缓慢,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关井时间缩短,有效放水时间随之增长。

图6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关井时间分别为1,3 和5 h 时的地层压力Fig.6 Formation pressure at shut-in time of 1 hr,3 hrs and 5 hrs under different permeability conditions

3.4 不同承压极限节流阀分析

前6 次控压放水过程中套压和放水量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节流阀的极限套压是限制单次放水量的关键因素。随着累计放水量增加,关井套压随之升高。当关井套压接近节流阀承压极限时,需结束该次放水操作,进行循环排污。循环排污越频繁,整个控压放水周期越长。

进行了不同承压能力节流阀单次放水量对比分析,结果见图8(图中:pc为节流阀承压极限,MPa)。

图8 不同承压能力节流阀单次放水量对比Fig.8 Comparison of single drainage of throttle with different pressure-bearing capacity

由图8可知,节流阀承压极限越大,单次放水释放的地层盐水量越多,若将节流阀承压极限从5 MPa提高至15 MPa,循环排污次数可以减少一半,这将大大缩短放水周期。因此,应尽可能提高节流阀承压极限,一方面可以延长放水时间,减少循环排污次数,从而缩短放水周期;另一方面放水时间延长,关井时间相对会缩短,地层压力恢复也会减缓,地层压力下降会更快,即控压放水效果更好。

3.5 地层渗透率影响分析

考虑关井期间地层压力的恢复过程,模拟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地层压力当量密度随放水次数的变化曲线,结果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当地层渗透率大于0.5 D 时,地层压力当量密度随放水次数增加几乎无变化;当地层渗透率较低(K=0.01,0.05,0.10 和0.30 D)时,地层压力当量密度随放水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7 次放水时地层压力当量密度下降显著,7~10 次的下降速度减缓,而10 次之后下降速度显著降低;同时,地层渗透率越低,最终地层压力当量密度下降幅度也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地层渗透率越高,渗流阻力越小,井筒周围地层压力恢复速率越快,所以在高渗透地层实施控压放水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随着地层压力降低,地层渗流的压差也加大,使井底压力得到补充,从而表现为地层压力当量密度降低速度减缓。实际控压放水过程中,可以对高压盐水层进行7 次试放水,若此期间地层压力下降显著,表明控压放水技术在该地层的适用性较好。

图9 不同渗透率下地层压力当量密度随放水次数的变化曲线Fig.9 Variation curves of equivalent density of formation pressure with times of water drainage under different permeability conditions

4 结论与建议

1)分析了控压放水的技术特征、工艺特点,总结了控压放水的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参数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控压放水全过程。经计算验证,地层压力变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2)模拟研究可得,关井时间是影响控压放水效果的重要因素,适当缩短关井时间,可以增大地层压力降低幅度;对于低渗透率地层,关井时间的影响更加显著;提高节流阀的承压能力,不仅可以缩短控压放水周期,控压放水效果也更好。

3)实际控压放水过程中,建议对高压盐水层进行7 次试放水,若此期间地层压力下降明显,表明控压放水技术在该地层的适用性较好。此方法可以作为该控压放水工艺的适应性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节流阀钻井液盐水
LW12-550型罐式断路器储气罐黄铜节流阀开裂原因分析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大导流面柱塞型节流阀冲蚀规律研究*
流动式海上水基钻井液EPS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节流阀的阀杆钎焊YG8结构改进
井控节流阀冲蚀机理及结构优化
盐水质量有多少
大树“挂盐水”
泉水与盐水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