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华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北京 100012)
高血压是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需要终身行降压治疗,给我国公共卫生带来较大压力。临床统计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1]。临床实践发现,老年人对高血压病认知水平较低,治疗依从性差,用药存在随意增减或停药的现象,给血压的控制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健康信念,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疗效[2]。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7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4±9.2)岁,病程1-20年,平均(9.6±3.1)年;对照组7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8±9.5)岁,病程1-22年,平均(10.1±3.5)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血压轻至中度,无严重高血压并发症,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及理解能力;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或意识障碍、治疗依从性差者;对比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用药护理、常规宣教等。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①疾病知识教育。开展一对一健康教育,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包括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危害等,引导患者重视自身病情的治疗,能自觉遵医改善行为习惯。加强饮食指导,少食多餐、进食低胆固醇、低脂、低盐类饮食,忌烟忌酒、多食用含钙、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适当摄入粗纤维、鱼蛋类、绿色蔬菜等。告知患者肥胖、吸烟对高血压的危害,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采取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3]。②心理教育。本病病程长,需长期用药治疗,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帮助缓患者宣泄烦躁、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给予心理鼓励和心理支持,强化追求健康的责任感,增强治疗信心[4]。③健康行为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疾病知识和健康行为评估,指导患者掌握血压测量方法,早中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指导患者服药方法,重点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严格规律用药,禁止擅自更改药量或停药物。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适当开展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也有助于降低血压[5]。
1.3 观察指标:统计饮食知识、血压正常值、急救知识、药物知识、生活禁忌知识等高血压知识掌握率;护理前后测定SBP和DBP;护理后评估生活质量,采用FACT-G量表,总分27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1 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饮食知识、血压正常值、急救知识、药物知识、生活禁忌知识等高血压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比较(n%)
2.2 两组血压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理后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血压比较
2.3 两组护理后FACT-G评分比较,见表3。观察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身体功能以及FACT-G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护理后FACT-G评分比较(分,
老年人高血压的控制不仅与用药有关,还与精神、心理、饮食、运动等健康行为密切相关。健康教育是老年人高血压护理的重要内容,这与老年人疾病认知水平较低、治疗依从性差、自我护理能力较差等有关[6]。健康教育从疾病知识、心理教育、行为指导等入手,能有效提升疾病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对饮食、行为习惯的控制,规律用药,积极运动锻炼,从而增强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提高生活质量[7]。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明显提高了血压控制效果,提升疾病知识掌握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