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蕾,任 伟,吴晓芳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护生的医者精神,教育引导护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1]。
护士人文修养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培养职业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2-3]。该课程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文教育,使护生掌握职业人文知识,具备职业人文能力与职业人文素养[4-6]。本教学团队深入探索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思政路径,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研究思政元素的融入技巧,并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本文以一次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探索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和方法。
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重构,融入“仁、义、礼、智、信”的国学思想精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了五大模块15个层层递进的教学任务。本次课程思政示范课选择了第3模块“仁——塑白衣天使形象”中的教学任务8“塑造护士社会形象美”。教学内容设计见图1。
图1 “塑造护士社会形象美”教学内容设计
本次授课对象为2020级护理专业大专生,课前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护生学情进行了详细调查。学情分析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得以提升,但部分护生尚不知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完成课前任务,82%的护生已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80%的护生喜欢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学习;护生有较强的表达欲,更喜欢对身边的职业榜样进行模仿学习;61%的护生对生命伦理现象有初步了解,但对伦理问题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情感层面,缺乏理性认识;部分护生沟通能力和医学伦理问题辩证分析能力仍需提高。
提炼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培育仁爱之心和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精神;持续增强保卫人民健康的责任意识和职业使命感;培育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敬畏生命,能从多角度看待生命伦理现象。
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呼应的学习任务,将爱国精神、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和生命敬畏感培育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利用护生的疫情防控经历和喜欢互动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得到深刻的学习体验,并通过课后创新服务项目,达到知行合一,确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
课前在学习平台上发布PPT、微课等学习资源,护生通过自主学习、线上互动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为充分结合护生的疫情防控经历,我们设计了课前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能表达疫情“惊心瞬间”和“感动瞬间”的图片,书写心得报告并上传至学习平台。护生在完成此项任务过程中回想自身经历,产生情感共鸣,主动思考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护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课上进一步培养职业素养奠定基础。为培养护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和对生命的敬畏感,我们设计了两场小组辩论赛,辩题是“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和“异种器官移植是否值得推广”,锻炼护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课中各小组展示本组找到的能表达疫情“惊心瞬间”的图片并分享心得体会,教师引导护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对各组进行点评并答疑解惑,使其深刻理解护理人员保卫人民健康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发布“因瞒报疫情而判刑”的真实案例,组织护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护生思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的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培养护生懂法、尊法、守法意识。接着护生分组展示能表达疫情“感动瞬间”的图片,结合自身疫情防控经历分享心得体会,组间互相提问交流,进一步培育护生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医者精神。教师结合图片分享“80后”“90后”校友的抗疫事迹,以年龄相仿的校友的抗疫事迹激励护生努力学习。邀请同为校友的医院导师现场视频连线,分享自己在一线抗疫的经历,并现场解答护生提出的“在抗击疫情时是否会害怕”等问题,用自身经历鼓励护生战胜恐惧,展示出护理人员应具有的民族大义和敬业、奉献精神,使护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播放生命伦理相关微课,发布真实案例“4个老人的精神寄托——全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引导护生交流意见,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培养人文关怀精神。教师组织辩论活动,担任辩论主持人,辩题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和“异种器官移植是否值得推广”,结合社会热点,培养护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全面分析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提升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引导护生与医院导师就当前热点伦理问题进行线上交流,发表所思所想,拓展临床思维,进一步培养护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课后通过学习平台发布任务单,如完成课后测试,进行知识巩固和学情反馈。护生根据学情领取不同层级的拓展资源包,进行个体化学习;参与护理模范线上分享会,交流感受并提出疑问,继承护理精神,产生情感共鸣;护生制作疫情防控电子海报,教师选取优秀作品在学院公众号发布,将护生的知识、能力转化为成果;教师鼓励护生加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护理储备队伍,发挥护生的专业价值;护生积极参与“抵制卖卵”校园宣传活动,在健康服务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敬业、奉献精神。思政元素融入路径见表1。
表1 思政元素融入路径
1.6.1 护生职业责任感得以增强 护生积极参与护理模范线上分享会,完成了疫情防控电子海报制作及宣传、“抵制卖卵”校园宣传活动等,获得校内师生和医院导师的一致好评。所有护生自愿加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护理储备队伍,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使得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
1.6.2 护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得以提升 课堂辩论赛精彩纷呈,护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锻炼了护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对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护生和同行教师都反馈良好。
1.6.3 达成了课程思政目标 结合多个信息化平台,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实现校企合作教学。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信息的可视化分析与记录,达成了课程思政目标。
护生希望有更广阔的公益性实践活动的平台,渴望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今后将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更多的公益性实践活动,让护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体现个人价值,进一步增强职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应重点突出家国情怀,强调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护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1]。典型案例是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合的良好载体,可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典型的正反面案例,建立本门课程的思政案例库[7-10]。如本次示范课选择了“因瞒报疫情而判刑”和“4个老人的精神寄托——全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等典型案例,让护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理解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培育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尊法、守法意识。
思政元素的融入应结合社会热点,贴近护生的生活实际,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应结合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为护生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本次课程设计了寻找能表达新冠肺炎疫情“惊心瞬间”和“感动瞬间”图片的小组任务,结合当下疫情和护生的疫情防控经历,使护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最新的处理规范。选择安乐死、器官移植、生殖技术等社会热点为辩题,组织小组辩论赛,让护生在辩论中提高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能力,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行业榜样是传播专业精神的带头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校企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教学、测评等多个阶段发挥行业导师的重要作用,帮助护生拓展专业思维,领会并传承职业精神。本次课程通过与“90后”青年抗疫校友视频连线,让护生向年龄相仿的抗疫前辈学习,产生情感共鸣,领会无私奉献的护理精神。举办护理模范线上分享会、医院导师伦理问题线上交流会等,实现校院合作教学,发扬专业精神,发挥行业榜样的引领作用。
思政元素融入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教学,应重在塑造护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国学思想精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护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世界。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设计一系列社会服务创新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护生的专业价值,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次课程设计了很多健康服务创新项目,如小组制作疫情防控电子海报并在公众号发布、加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护理储备队伍、“抵制卖卵”校园宣传活动等,使护生在健康服务过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发挥专业价值,树立专业服务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
目前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方面,对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具体路径仍有待探索[11]。本文以一次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总结护士人文修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经验,从教学内容设计、学情分析、课程思政目标提炼、思政元素融入理念和路径、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探索思政元素融入技巧。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应突出家国情怀,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典型案例;结合社会热点,聚焦行业发展,跟随行业的最新动态;应发扬专业精神,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发挥行业榜样的引领作用;重在塑造护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设计系列社会创新服务项目,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更多的公益性实践活动,发挥护生的专业价值,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课程思政只有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贴合护生专业和学情,方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