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畅(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张凌浩(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纵观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自20 世纪中叶起,经典国货成为了大众生活的标志性必备品,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故事成为了根植于中华大地的集体记忆。经典国货的产生及繁荣不仅彰显了我国工业制造技术发展的硕果,其中“朴素”“大方”的产品风格及设计元素更凸显了中国工业制造的独特魅力。同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经典国货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传统民俗和精神面貌更是举世瞩目。立足于多重文化的当代视角,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经典国货所展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建立全社会对中国优秀工业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推动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间的密切交流,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但在当下阶段,由于体验媒介单一、体验过程复杂和体验方式无差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典国货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探究如何在全面认识经典国货集体记忆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对经典国货进行体验策略方面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经典国货泛指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 世纪80 年代之间,我国设计和生产的、最具代表性的、最能体现上世纪中国设计制造特色的、最能触动国民时代文化记忆和情感的轻工业国货精品。经典国货饱含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土设计的智慧成果,反映了设计者对彼时社会生活和审美意识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民族工业纪念意义和社会经济与文化价值。第一,经典国货记录着我国轻工业制品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民族工业历史纪念意义;第二,经典国货在传统国货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其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的优势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三,经典国货镌刻着社会生活发展的印记,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构成新时代国民的记忆塑造。
值得注意的是,经典国货的民族工业纪念价值、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与功能使用、美学符号、经典品牌、时代文化、社会形态之间的种种联系,使其成为了饱含中国特殊情感与象征意义的文化沃土,并以集体记忆的形式传承,在当代体验和设计中有被激活的可能。
“集体记忆”的概念源自心理学,是一种解释个人在大脑留存和追忆往事的方法。哈布瓦赫将个人的记忆研究扩展到社会记忆层次,指出特定社会群体中各成员一起分享往事的全过程和最终结果即是集体记忆。着眼于当今社会,经典国货的集体记忆可以定义为在新中国成立后至20 世纪80 年代,国民之间共享、传承,并且共同建构的事件或物件。经典国货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了由功能满足到生活必备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情感地位和记忆价值,不论是否接触过都会有浓厚的感情寄托。解读经典国货的集体记忆,能够理解社会群体深层次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甚至可以获取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通过怀旧行为唤起拥有共同兴趣的群体成员间的亲密联系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
目前,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发展面临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体验媒介的单一性:现有经典国货体验大量集中于实物展示、文字讲解,乃至简单的符号元素再设计等传统内容,缺少基于当前数字技术和体验趋势的个性化体验。二是体验过程的复杂性:经典国货的相关内容庞杂,缺乏历史视角的梳理和理解会增加体验的难度,难以创造对经典国货文化身份的全新感悟。三是无差别的体验设计: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了文化消费体验的主体,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强、偏好互联网为支撑的消费模式,并且有充足的可支配消费时间,因此也成为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体验的主要目标受众人群,他们追求自我意识、偏好个性化的体验,所以传统的体验方式难以吸引青年群体的广泛参与。
因此,需要从全新的立体视角不断梳理、发掘和翻新经典国货的集体记忆内容,形成全面、深刻的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体系,发掘当代社会对于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构建条件。将时代精神注入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中,抓住数字技术和体验媒介发展的新机遇,推动体验方式的个性化,探索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现实意义。
回望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工业设计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作为中国工业遗产的宝贵资源,经典国货的集体记忆凝结了中国制造业几代从业者的心血与汗水,需要深度发掘其中的多重文化内容,利用体验、教育和社交等形式,激发愈加积极的文化探索和互动,塑造知识学习和经典国货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形成广泛的社会互动。在当代,建立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相关体验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不同于传统的体验形式,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互动体验通过对数字技术和多媒介的使用,激励受众主动体验经典国货的文化背景和设计美学,加强对经典国货集体记忆内容的理解和深思。第二,将经典国货与相关场景结合来理解经典国货的集体记忆内容,让参与者自主学习,使其沉浸于多元艺术手段呈现的经典国货记忆内容之中,拓展想象空间。第三,建立与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广泛互动,让大众作为经典国货知识系统构筑中的关键一环,这有利于以更加全面立体的视角重新认识经典国货及其集体记忆,建立厚植于心的文化自信。
如今,人们普遍偏好新颖的互动性体验形式,传统的实体文化场所体验通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建立与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互动体验必须关注和探讨三个问题: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文化价值内容是什么,可以切入的体验点是什么,可推动的体验途径有哪些?本文围绕这三个方面对多重文化视域下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体验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构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体验。
经典国货的技术文化即技术对经典国货设计与制造的特征影响和意识形态属性。经典国货的技术内容铭刻在文化创造层面,占领了包括科学、艺术、政治等领域,渗透在经典国货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存在之中,影响着经典国货文化的各种存在。
其一,厘清新中国工业设计与制造发展的脉络。由“模仿”“改良”到“创造”,经典国货的技术文化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自信自强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业受到技术制约,生产水平与国外有明显差距,产品质感整体有所欠缺。但从史料中可以发现,国货产品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从单个零件开始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比例提升,逐步完成技术改造。随后,在“创造”期,我国生产的轻工业制品以其物美价廉的属性、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信任度铸就了国货的辉煌。通过数字技术的演绎和呈现能够让大众切身感受到彼时的工业制造,在当代产生对制造历史的丰富解读。
其二,体会民族工业发展中的精神力量。经典国货的发展除了高水平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外,还需要具备精益求精的制造心态。这种制造精神指引着无数生产者在实际生产制造时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图提升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品质。自力更生的自强精神也融入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是新中国进行工业现代化探索的精神动力。50 年代中后期及60 年代初,出现了大量“中国建设”主题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生产者以自信自强的姿态积极参加工业生产的决心,坚定的精神力量成为了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中重要的文化向心力。作为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力,在今天,这些精神需要以更加直观且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形式,构建全社会对于民族工业制造精神的集体记忆。
图1 经典国货材料使用由单一转向多样的变化过程
其三,理解技术发展对经典国货设计迭代的影响。技术更新对经典国货的外观造型、使用方式、材料优化,甚至是产品更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生产技术限制,经典国货以使用天然材料为主,直到搪瓷和铝代铜技术的发展及民间陶瓷烧制工艺融入,再到20 世纪70 年代塑料电镀生产技术的大量使用,经典国货的材料使用逐渐由单一走向多样。伴随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产品零部件大大缩小,经典国货的外观体积由笨重转向轻巧,设计风格也由粗放转为精致。技术文化内容不仅是制造历史和制造精神的集合,更成为了孕育和推动设计以及美学发展的沃土,通过多媒介、多途径体验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中的制造文化,有利于在文化同质化的大环境中建立对本土工业文化的社会认同。
然而,传统且单一的知识内容罗列形式,通常无法让大众对经典国货制造及技术历史等相关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有限的渠道和难以体验的内容,制约了有效的知识学习,而系统、生动的技术文化知识体系能够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带给大众以震撼和想象。例如,意大利的达·芬奇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Scienza e Tecnologia Leonardo da Vinci)内展示了约6000 页科研手稿和根据手稿制作的实体展品,让大众立足技术生产视角,近距离接触完整的制造知识体系,感受技术发展带来的生产魅力。
图2 意大利达芬奇国家科技博物馆
经典国货的符号文化指经典国货符号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中受客观因素影响的抽象表现。经典国货作为一种符号成为了集体记忆的连接点,承载了超越功能属性的抽象记忆,甚至是与之相关的声音、光影、事件等,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想象空间。
其一,“以形载道”成为了重要的叙事特色。比如,对于“囍”字的印象可延伸到镜子、水杯、衣柜等生活物品上,映射出使用物品时的室内灯光、温度和个人心情等,作为无意识的印象成为了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一部分。经典国货所反映的生活态度也是符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国货记忆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带动物件背后的情感和精神,正是这无数个个体的回忆片段不断拼贴引发了共鸣,也是经典国货集体记忆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所在。
其二,平面化的装饰风格。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囍”字、宣传画、标语文字、月份牌、风景建筑画和传统绘画等平面符号的使用。“囍”字与经典国货联系紧密,具有正向的气质与魄力,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宣传画元素倾向积极的主题,在新时期用以表达戏谑的调侃,折射出大众自娱自乐的心态;以标语文字为主体的装饰图案虽然留存较少,但厚重扁平的文字风格仍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月份牌则从以前的宣传载体变为了民族文化符号,或为旅游纪念,或为产品包装,深受喜爱;风景建筑画常被企业作为本土标识加以展现;传统绘画主要分为植物、瑞兽和人物等三类,象征吉祥美好,极具美感。以符号文化认识经典国货有利于触发全社会对经典国货的丰富解读,通过梳理符号文化知识内容,可以愈发直观地感受社会、经济、大众审美等不同因素对当时产品发展的影响。
图3 经典国货平面化装饰风格的具体表现
也应注意到,经典国货的符号文化体验通常会走上陈列参观的传统道路,需要基于当下的体验需求来探索全新的体验形式。通过创造性地提炼和重组经典国货的设计符号,将复制、组合后的元素以数字技术再现,辅以新颖的交互方式,塑造个性化的符号体验内容和形式,挖掘符号中的人文能量,激活大众的记忆共鸣。如法国品牌香奈儿(Chanel)在“符号解构与极致沉浸”巡展中,将巴黎康朋街31 号、山茶花、狮子、麦穗等经典品牌元素,以数字手法进行全新演绎。观众可以通过拼贴、绘画等形式完成新颖的个性化体验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传播,加深对品牌符号的理解。
在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活动的文化属性逐渐凸显,因此消费文化也是建立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重要内容。节俭朴素的经典国货消费理念浸染了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这样的消费观念让人们在选择商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几乎所有的经典国货商品都严格依照凭票、凭证、定量供应的原则,可以说购买票证成为了联系经典国货产品和国民消费生活的重要方式和纽带,也启迪了国民注重消费生活舒适度的观念,逐渐构建起了国民对经典国货消费方式,乃至消费文化的认同意识。
图4 香奈儿“符号解构与极致沉浸”展览
经典国货的当代消费文化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度展现当时的消费生活和大众时尚;二是通过对自身的剖判激发新时代的消费文化热潮。这些消费的故事、使用的情境、节点的记忆,均是最具本土特色的大众文化。在这里,消费文化成为了一时期国民记忆的连接点和影射情感的中介,仍可作为当代描述和展示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重要材料。
消费文化中涵盖了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等在内的多样内容,这些口述的历史、枯燥的文字和图片以及难以具体讲述的无名故事等碎片化信息,会大大降低人们对经典国货消费文化的理解程度。在“数字化举措”越来越多应用于文化体验活动的今天,以数字化、融媒体的方式表现实体文物,有利于加深大众对经典国货消费文化的理解。经典国货消费文化的集体记忆构建可以通过多媒体、人工智能、AR 和VR 技术、无线技术、传感技术等,让用户进入当下对于消费场景的模拟再现环境中。例如“Design Holding”在米兰设计周上展出的交互展台,使用创新的交互方式填补了空间断层带来的影响,再现和模拟具有时空距离的体验内容来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帮助用户了解品牌的设计文化,通过触碰墙壁元素启动动态画面,获得另类的品牌知识和消费解读。
图5 “Design Holding”交互展台
对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多重文化认识有助于推进经典国货文化与社会互动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对文化体验领域已有案例的解读,可以发现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沉浸式的体验形式和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成为了积极应对媒介的单一性、过程的复杂性和无差别体验等现有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基于数字技术、多媒介沉浸及社会互动,探索与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体验相适应的方式,通过有启发性的个人体验来激发群体性、社会性的互动分享。尤其是要选择青年人群偏好的体验和互动形式,辅以社交媒体、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缩短其与经典国货集体记忆间的距离,在社会互动中完成知识分享和文化传播。
当代的经典国货集体记忆体验与传统的国货文化体验相比,具备更加完整的记忆内容和更加贴合社会需求的体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结合前文归纳的经典国货多重文化内容进行整理,制定三个方面的体验设计策略——物的体验设计策略、经历的体验设计策略和知识的体验设计策略。
图6 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体验设计策略的框架图
物是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主要载体,随着“数字化举措”在文化体验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文化实体场所选择了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搭建数字化体验平台,这也为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体验塑造带来了更多形式上的参考。物的体验设计策略有以下具体表现。
其一,物和符号的多媒介记忆。利用富有震撼力的放大、缩小、堆叠等排布方式吸引用户注意力,激发用户的兴趣,融入设计者对于经典国货产品的设计思考和表现方式,通过数字呈现表达物的丰富记忆。尝试通过放大经典设计的细节,感受不同材料的丰富转折变化产生对比;将同一技术发展时期的同一类型产品堆叠和放大到整个体验空间,让用户产生丰富的关于这一时期技术和设计风格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其体验兴趣;辅以增强现实技术将数字虚拟内容叠加到模拟实际的经典国货实际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结合场景理解产品的材料、符号和风格等。
在实物的基础上,寻找经典国货符号与当代生活相通的关键点,进行提取、替换或者保留,将它们作为关键的辨识依据,以新的绘图形式再现,演绎线条、图形、曲面等元素,其目的是,借用经典国货的旧符号内容,产生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碰撞,展现经典国货的符号特色,在文化体验的探索空间内激发符号和人文情感的内容互动。根据设计师的意图,经过全新设计的符号元素在主题和语意上必然会与原有意义不同,例如,英国品牌巴宝莉(Burberry)使用代表其悠久历史的字母“T”和“B”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当下流行的字母组合交织的平面设计形式,设计出全新的代表性纹样,表达了设计师对传承品牌经典设计和诠释当代流行美学的态度,吸引了青年人群的兴趣。
图7 巴宝莉字母组合交织图案的新旧对比
其二,引导物的参与式体验。在经典国货的参与式体验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本土个性和时代特色,将这些个性和特色作为大众的情感依据和识别线索。例如,在经典国货的参与式体验中,可以对统一制造的产品纸模进行个性化的装饰,通过手绘颜料、拼图材料等设计符合个人审美的装饰品,完成个性化体验。针对其中相关的符号元素,用户可以从提供的素材库中找到感兴趣的一种或多种符号,自行完成个性化设计。类似的符号设计体验可以引导用户在实际的参与中,感受经典国货装饰符号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加深对经典国货符号文化的理解,让大众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提升对经典国货产品本身的价值感悟,并且构建个人的记忆体系,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
目前,大众偏好在生动的体验情境中与体验对象产生个性化互动。沉浸式体验的重点在于其感官塑造和交互塑造,可以让令人费解的历史故事变得易于阅读和理解,展示身临其境的历史事件和场景,通过多样的呈现增强个体与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联结。
其一,搭建数字技术式的时空桥梁。数字技术适用于以感官行为为主导的直观体验,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无线传感技术和AR、VR 技术等,打破时空界限,再现当代青年不曾参与的历史,凸显经典国货和过去的联系。这种时空对话式的视觉氛围呈现,能够使用户立足于个人视角与历史产生互动,进而触发更加深层的沉浸式体验,重塑大众对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认同感。例如,瑞典的“Art Plunge”VR 体验项目,模拟了经典名画的场景、情景,将大众意识融入体验过程,进入“Art Plunge”打造的虚拟环境,可以参观《窗边读信的少女》《蒙娜丽莎》等作品的3D 虚拟场景,以旁观者的角度探索画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进而解读作者的创作逻辑。
其二,渗透沉浸式的深度体验。打造沉浸式的深度体验需要结合情景沉浸和叙事沉浸的方式,构建生动且完整的体验氛围和空间。第一,情境式叙事是打造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方法,经典国货的文化情境叙事以空间氛围和场景营造为主要方式表达,通过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类感官元素,配合新媒体技术,模拟经典国货的生产场景、日常的使用情境和生活故事,从而引发大众对经典国货制造、文化及相关生活的想象,使用户获得难忘的体验。纳尔逊·阿特金艺术博物馆(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通过探索自然环境与艺术作品的关系,打造了冥想的视觉形式,以此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用户以根据自身经验和思维来解读作品。此类主题性场景空间的营造,需要来自设计、多媒体、建筑、电影、舞台置景、文学、摄影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艺术家共同参与,强调空间、物与文字的关联,赋予沉浸式体验以叙事性和阅读深度。第二,以叙事性手法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方式越来越普遍,这需要基于经典国货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使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多感官的故事环境,将参与者设计成为相关历史内容中的角色。例如:可以选择策划生产工人、普通市民等多样的体验视角,让其体验预先设置的叙事路线,模拟真实的生产、消费和使用情节,以此来打造印象深刻的文化互动。这种多线叙事的情境模拟可以是对真实环境的再现,也可以是与历史影像的结合。多感官元素、AR、VR 技术的介入,能够使用户身临其境地在故事情境空间中行走、观察,深度感知经典国货的文化内涵,进而激发用户对经典国货的文化想象。这种情境性和叙事性的体验方式能够将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沉浸体验中,提升了体验的可用性和实用性,深化了个人与历史交流的情感纽带和集体记忆。
经典国货集体记忆具有较好的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作用,有必要以知识探究、文化互动及社交等作为着眼点来构建体验流程,让用户主动探寻、领悟,以及重新解析这些国货精品如何影响本土工业设计发展、新中国的工业转型与集体记忆的延续。
图8 德国马尔堡剧院的包豪斯主题舞台剧《审判》
其一,演绎可视化的知识体系。第一,建立经典国货文化知识的数字博物馆和开源数据库,实现知识展示的层级化和结构化,考虑知识语境的直观性和空间性、动态性,以提升知识的易用性。第二,将历史知识融入教育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中进行创作和表演,可以成为经典国货文化体验的新形式。以舞台剧来演绎经典国货的文化知识,可以通过视觉再现、历史模拟等戏剧形式对经典国货的工业设计、生产制造与重要消费事件进行演绎。特别是要以设计师或消费者等新解读视角,基于当下完成对历史的解读,将现实和历史不断交融,帮助今天的用户产生更多对设计的反思。例如在德国马尔堡剧院以包豪斯为背景所编排的舞台剧——《审判》,通过戏剧演绎的方式感受包豪斯的历史故事和教育文化,帮助观众梳理复杂历史的脉络。
其二,个人与社会的知识互动。个人与社会的知识互动以拓展文化体验的边界为基础,通过使用移动化的个人知识互动工具,实现对用户贡献文化内容的开放式引导,把参与者对于文化知识的感受和理解转变为多元的信息形式,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知识转化,允许参与者将想要共享的知识、内容、经验转化为图像、声音、动图、视频等混合的文化互动形式,赋予人们在讲述方式和表达形式方面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第一,选择文化知识与个人情感能够更好地以融合方式进行互动,用户会在不经意间流露未经修饰的本能感知,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这种文化背后的情感表达会促使用户间形成无形的联系。第二,用户以无价值导向的方式触发文化互动行为的发生,提升参与度,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在此基础上,移动化的知识互动工具应与各类文化平台互联,使文化知识互动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第三,选择协作式的文化互动探索方式。让用户在经典国货的文化体验中利用有主题的互动工具包、信息角或附属资料机构了解经典国货知识内容,通过参与戏剧表演、考古等多样的方式,激发个体间的协作,形成广泛的社会性交流。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规划的“MetCreates”计划和伦敦科学博物馆通过组织公开的知识宣讲和“科学秀”等活动,让参与者在实际互动探索中,了解馆藏文物的相关知识和科技发展,以此激发学习兴趣,触发广泛的社会参与。
在今天,经典国货已经走向国际,其彰显的美学文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当代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体验设计要抓住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多途径和多媒介的巧妙融合,引导大众认识历史、温故知新,用设计的方式重塑全面完整的本土工业文化体验,鼓励社会大众主动参与到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体验中,重新思考经典国货的当代意义。这无疑将大大提升经典国货的社会价值和未来价值,进一步建立大众对于本土设计的文化自信,对全球化视角下推进中国优秀文化的高质量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图1 作者自绘
图2 达芬奇国家科技博物馆
图3 作者自绘
图4 https://www.sohu.com/a/221560127_718127
图5 第58届米兰国际家具展官方新闻稿
图6 作者自绘
图7 巴宝莉官方Facebook(脸书)账号主页
图8 https://weibo.com/1864621321/Ho5E22Zma?type=comment#_rnd158701119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