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敏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 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 形成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等。近年,内乡县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要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内乡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造成土壤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畜禽养殖业粪便、尿液、污水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水产养殖业鱼类粪便和病害防治药物,随水流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一)化肥污染
全县化肥施用种类主要为尿素、氯化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复合肥等。据统计,2021年,全县化肥施用量3.71万t(折纯,下同),较2020年3.72万t降低0.27%。其中,氮肥1.26万t,复合肥1.23万t,磷肥0.58万t,钾肥0.24万t,氮肥用量偏大,特别是玉米种植纯氮肥使用量过大,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偏少,有机肥用量严重不足。
(二)农药污染
全县农药施用主要品种有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甲维盐、氰戊菊酯、三唑酮、多菌灵、戊唑醇、苯磺隆、乙草胺、2甲4氯钠、唑草酮、精恶唑禾草灵、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莠去津、芸苔内酯、赤霉素、乙烯利等。
(三)秸秆污染
2021全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48.4万t,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量约42.6万t,农作物秸秆整体综合利用率88%。综合利用类型主要是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和基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肥料化。
(四)农膜污染
全县使用的农膜主要有棚膜、袋膜和地膜,废弃棚膜和袋膜大部分回收利用,废弃地膜回收率低,造成环境污染。内乡县地膜覆盖栽培的农作物主要是花生、蔬菜、烟叶,使用品种主要是厚度为0.004~0.01 mm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地膜。2021年,全县使用农膜427.42 t,回收废旧农膜387.355 t,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0.6%。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
适当调减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在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推行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种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一年一熟制;积极发展中药材、林果等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或绿色茶叶和核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集雨增墒等节水保墒技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等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降低化肥、农药、农膜残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积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近年,内乡县以化肥施用量零增长为核心目标,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推广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技术,改进施肥方式,优化施肥结构,推进全县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化肥面源污染。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8%以上,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点3个。与测土配肥实施前3年全县平均水平相比较,每667m2均减少不合理施肥10.4 kg,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目标。
(四)积极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
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行精准科学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施行植保機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每年县财政都要拿出100多万元,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2021年,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4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在40%以上,农药利用率在40%以上。
(五)积极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一是内乡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新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目前全县有农膜回收企业或网店县级6家,乡镇15家,村级52家,废弃农膜回收率90%以上。二是大力推广厚度0.01 mm以上标准地膜,建立标准地膜利用示范区0.2万hm2。三是推广井窖式罩杯替代农膜技术,在烟草移栽过程中推广利用0.15万hm2,井窖式罩杯可以循环使用3年,有效减少了废旧农膜的产生。
(六)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积极拓宽秸秆利用渠道,全县养殖户、农机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共拥有中型以上秸秆打捆机60多台。
(责任编辑 张珍)
(本栏目由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