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后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就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抓好全年粮食生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确保粮食安全,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唐仁健在分析今年夏粮生产形势时说,去年冀鲁豫陕晋五省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1.1亿亩,比往年晚半个月左右,占冬小麦总面积的1/3。冬前调度显示,这五个省一二类苗占比比往年低20个百分点以上。唐仁健表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这场硬仗。信心来自三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大。去冬今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几次对今年夏粮生产作出批示。国家提高了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把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的820多个主产县。针对农资价格上涨较多、农民种粮成本增加较快的情况,还将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补贴,有利于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增强主产区抓粮的内在动力。
各方面行动迅速,技术支撑到位。针对今年的苗情和特殊困难,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抓住返青、拔节、灌浆这3个关键时期,把增施返青肥、“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落实到位,预计苗情会有较大转变。
当前的情况对夏粮生产也有一些有利条件。经过各方努力,去年冬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了3.3亿亩以上。主产区冬前和今春雨雪充足,目前土地的底墒表墒都很好。苗情转化方面,一二类苗比前期增加了七八个百分点,主产区去冬以来积温同比多了100多摄氏度,相当于多长了一片叶子。
唐仁健强调,粮食生产不仅要抓好夏粮,也要立足全年,按照每一个品种、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环节,抓好全年粮食生产,核心还是保面积。各省(区、市)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已经下达,要落实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协调推动各部门保障农资供应,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在回答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耕地”的提问时,唐仁健说:“地是粮食生产之根之本。地之不存,粮将焉附?”唐仁健进一步分析说,满足中国14亿人口粮食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大概稳定在23亿~24亿亩,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底线,不能再低。
如何真正管住管好耕地,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唐仁健表示,最根本的是坚决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问题一系列响鼓重锤的指示和批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法律法规。要采取更严厉、更有力、“长牙齿”的硬措施。一方面继续加大公开曝光、挂牌督办、追责问责力度。另一方面要标本兼治,从制度、规划、政策、技术等多个维度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和执法的刚性约束。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鞏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唐仁健说,去年全国脱贫人口收入增长了16.9%,脱贫地区外出打工人数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26万人。这两组数据表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有较大改善。各地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
唐仁健指出,以前解决的主要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水平还比较低,尤其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自我发展能力动力还不足,所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能放松。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改善脱贫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
首先,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监测显示,70%的监测人口已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他的也落实了兜底保障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动态实现消除返贫风险。下一步要做到监测范围要再宽一点,发现问题的速度再快一点,落实帮扶措施更准一点。关键是用好中央出台的33项衔接政策,把风险消除在萌芽和早期阶段。
其次,要抓住产业就业这个根本。唐仁健指出,脱贫地区产业在“有没有”的问题上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好不好”还不好说。下一步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4个短板。就业方面,今年力争脱贫地区的外出打工人数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据监测统计,到今年2月底已经有2700万人实现了就业。
最后,要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帮扶力度。唐仁健说,160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脱贫地区里面条件最差、基础最差,今年要集中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的项目,尽快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易地搬迁的近1000万人口到了新的区域生活居住以后,还面临不少困难。下一步的重点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社区融入等4个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让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还能逐步致富。(摘自2022年03月06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