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驰 王维赞 张荣华 唐仕云等
摘 要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今年略有增加;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后期甘蔗螟虫和绵蚜虫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甘蔗 ;苗情 ;品种结构 ;种植面积 ;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2.024
蔗糖业是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广西是全国糖料生产最具优势的区域,是中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约80多万hm2,产糖约600万t,占全国总产糖量的65%左右,对中国食糖产业有着重大影响[1]。为全面地了解2016年广西甘蔗苗期生产情况,预测和评估广西蔗区整体形势,广西糖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广西糖业协会、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和广西大学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赴广西蔗区几个甘蔗主产市对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等进行调研和评估。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调查地点包括南宁、河池、柳州、崇左、百色、来宾6个甘蔗主产市。共调查了6市17县(区)361个样本区,其中新植蔗184个,宿根蔗177个。调查于2016年5月26~31日进行,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各蔗区甘蔗每公顷苗数、株高、黑穗病株率、螟害率等指标,数据收集包括统计各蔗区甘蔗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等。本文中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的统计数据由各相关市、县糖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情况
2.1.1 甘蔗种植面积及植期
从各市初步统计结果(见表1),6市2016年种植面积为69.07万hm2,比2015年增加0.74万hm2,增幅为1.08%。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河池4个市种植面积比上年度增加,增幅为1.80%~17.17%,柳州、百色种植面积减少,减幅分别为5.04%、30.47%。
从甘蔗植期结构上看,本次调查的各县(市、区)新植蔗种植面积比例(表2)有所回升,这与2015~2016年榨季蔗价回升以及部分企业提早出台2016~2017年榨季原料蔗保底价有一定的关系。此外,各县(市、区)和制糖企业加大推进自治区甘蔗“双高”基地建设项目力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如崇左市、南宁糖业。值得欣慰的是调查县(区)2016年新植蔗种植面积比例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景的水平,占总面积的38.84%,南宁市、来宾市蔗区表现最好,占比分别为48.26%、45.37%;蔗区中多年宿根蔗地所占比例明显减少。
2.1.2 甘蔗品种结构
据糖业部门反映,蔗区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种植面积进一步缩减,新品种如桂糖42、桂柳05136、桂糖29号等面积在逐渐上升,新品种种植面积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因为“双高”基地种植的大部分为优良新品种,“双高”基地建设在蔗区品种改良、结构调整确实发挥了较大的作用[3]。
从各市看,崇左市新台糖22号约占85%,比上年度下降了5%,桂糖42号、桂糖29号、桂柳05136、桂糖31号等新品种面积在逐渐加大;来宾市新台糖22号约占80%,桂糖42号、桂柳05136、桂糖32号、粤糖93/159、粤糖00/236 等新品种占15%~17%;南宁市新台糖系列占70%左右,其它优良品种约占25%,其中桂柳05136和桂糖42号增幅较大,粤糖93-159、粤糖00-236和粤糖60号逐渐萎缩,宿根性强但蔗糖分较低的粤糖94-128有抬头的趋势。柳州市新台糖22号约占50%,桂柳05136约占30%,其它品种还有桂糖42号、柳城2号、桂辐98/296等。百色市新台糖22号约占80%,粤糖94/128占7.5%,其它新品种主要为桂糖42号、桂糖31号、粤糖00/236、桂柳05136。河池市桂糖21号、台优、ROC16等的种植面积进一步萎缩;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桂柳05136发展势头良好;桂糖29号在宜州市已成为当家品种,但由于桂糖29号的丰产性和抗倒伏能力不如桂糖42號和桂柳05136,2016年桂糖29号的种植面积已开始下降。
2.2 总体苗情
对6个市的蔗区调查结果(表3)表明,宿根蔗平均发株数比上年减少了0.19万株/hm2,新植蔗平均苗数比上年增加了0.31万株/hm2。宿根蔗发株最好的是百色市为13.28万株/hm2,其次是河池市,为11.93万株/hm2;较差的是来宾和崇左市,分别为8.07万和8.92万株/hm2。新植蔗出苗最好的是百色市,平均每公顷苗数为11.70万株,其次河池市,为10.94万株;柳州、来宾出苗较差。
株高方面,宿根蔗和新植蔗平均株高分别比去年同期矮8.4和5.2 cm,除百色市和南宁市的宿根蔗外,其他各蔗区宿根蔗和新植蔗株高均比去年同期矮。宿根蔗株高最高的是崇左市为48.5 cm,其次是南宁市和百色市,分别为46.8和45.9 cm。新植蔗株高较高的是南宁市和来宾市,分别为33.6和32.6 cm;其次是百色市和崇左市,平均株高分别为30.1和29.0 cm;株高最矮的是柳州市,平均株高只有23.9 cm。宿根蔗平均株高比新植蔗高11.9 cm。
从数据可以分析,2016年度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苗情略优于2015年,而来宾、南宁、崇左市则比2015年略差,由于来宾、南宁、崇左市种植面积占比百色、河池、柳州市高。因此2016年全区总体苗情比去年略差,出苗数与去年相当,但株高比去年矮。
病虫害方面,全区甘蔗枯心苗率发病率低于去年,新植黑穗病发病率与去年相当,宿根黑穗病发病率高于去年。全区宿根蔗枯心苗率比新植蔗高,来宾市宿根枯心苗率最高,达到8.99%。2016年黑穗病率宿根同比增加0.63%,新植蔗与去年相当,减少0.04%;崇左市宿根蔗的黑穗病株率最高,达到9.77%。从各调查点最高螟害枯心率来看,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部分蔗农的管理仍不到位。2013年以来河池蔗区的黑穗病感染率逐渐下降,并且感染率很低,但2016年则略有反弹。这与个别蔗区原有抗黑穗病较差的桂糖21号所占比例仍较大(如金城江的白土乡)以及近年来新推广的抗黑穗病较强品种桂糖29号、桂糖32号等品种的比例下降有关。
3 讨论与结论
3.1 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
由于2012~2013至2014~2015榨季的原料蔗收购价格连续下跌后,普通蔗农的种蔗收益下降,甘蔗种植大户全线亏损,加上前2个榨季部分制糖企业不能按时兑现蔗款,甘蔗种植面积连年下滑,至2015年降至最低点。2015~2016年蔗价恢复到440元/t以后,蔗农对蔗价虽然还不十分满意,但农民种植甘蔗意愿已有回升,部分蔗农愿意扩大新植面积,甘蔗种植面积连年下降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从调查的6个主产市初步统计,2016年种植面积为69.07万hm2,比2015年增加0.74万hm2,增幅为1.08%。此外,新植蔗种植面积比例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景的水平,占总面积的38.84%,蔗区中多年宿根蔗地所占比例明显减少。
3.2 整体苗情比上年略差
受前期低温冰冻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2016年全区总体苗情比去年略差,出苗数与去年相当,但株高比去年矮。各蔗区宿根平均发株同比减少了0.19万株/hm2,新植平均苗数比上年增加了0.31万株/hm2。宿根蔗和新植蔗株高分别比上年同期矮8.4和5.2 cm。
虽然2016年总体苗情比不上2015年,但每公顷苗数总体上是够的,并且蔗农管理的意愿比2015年积极,如果中、后期风调雨顺,并加强管理,单产有望与2015/2016年榨季持平或略高。
3.3 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
除来宾、南宁蔗区宿根蔗的螟害枯心率高于2015年外,其他蔗区甘蔗螟害枯心率均低于2015年。除了因前期低温阴雨冰冻天气影响螟虫的产卵、幼虫孵化及生长发育外,近年推广的螟虫化学结合生物防治也起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如南宁市和河池市2个蔗区的制糖企业通过手机信息平台,发布螟害发生时间和防治适期,指导蔗农选用适用农药防治螟虫,部分蔗区推广蔗田释放性诱剂、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螟害等综合措施初见成效,蔗区螟害率逐年下降[4-6]。
3.4 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
2016年黑穗病率新植与去年相当,但宿根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77%,这主要是受到蔗区主栽品种的影响。以崇左市蔗区为例,崇左蔗区的当家品种仍然是高感黑穗病的新台糖22号,占总面积85%,2016年宿根蔗黑穗病株率为各蔗区中最高,达9.77%[7-8]。
3.5 蔗农管护甘蔗的积极性提高,但扩种甘蔗的意愿仍然不高
本次调查中发现,除了百色部分蔗区外大多数蔗区的蔗农管护甘蔗的积极性比2014和2015年高,最明显的表现是今年虽然雨水多,但蔗地杂草防除工作比前2年到位,往年出现的“草比甘蔗高”的蔗地今年极少发现;崇左蔗区部分蔗田蔗农主动拔除黑穗病株,南宁市蔗区蔗农施肥费用比去年增加100~200元,且宿根蔗普遍已经施肥管理,部分种植较早的新植蔗已经施肥培土;河池蔗区甘蔗管护工作也比前2年做得好。通过交流发现,部分蔗农对2015~2016年榨季的原料蔗收购价还不十分满意,对2016~2017年榨季的蔗价能否再上升持怀疑态度,如甘蔗收购价回升到蔗农认为合理的程度,将扩种甘蔗,否则将改种或出租土地给别人。
3.6 “双高”基地建设在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及品种改良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4年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启动以来,在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及新品种推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各蔗区“双高”基地基本种植优良新品种,因此极大的促进了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蔗区的品种更新换代,如扶绥县新台糖22号2014年以前面积占95%以上,通过2年多的“双高”基地建设,目前新台糖22号种植面积已下降到75%以下,一些新品种如桂糖42号、桂糖29号、桂柳05136开始得到大面積推广。在本次的苗情调查中,大多数“双高”基地的甘蔗生长情况优于周边的普通农户,“双高”基地建设成果值得肯定。
4 建议
4.1 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快广西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
目前广西自育品种桂糖42号、桂糖29号、桂糖32号、桂糖31号、桂糖46号、桂柳05136等一批新品种已得到糖厂、蔗农的广泛认可,要充分利用“双高”基地建设的契机,通过示范现场会、观摩会、推介会及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新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蔗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发挥优良新品种的增产增收作用,加快促进广西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
4.2 加强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确保充足而优质的种源
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自治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蔗区提供更多优良新品种。特别一些蔗区有秋植蔗的种植计划,有关部门应提前做好优良新品种的供应和调配计划,确保有充足的种源,进一步稳定甘蔗种植面积,促进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
4.3 加强现阶段的甘蔗田间管理
4.3.1 加强对蔗农防除杂草的技术指导
蔗地化学除草是一项省时、省工、省力,节约成本的一项栽培技术,近年来已经被蔗农接受,但要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必须根据杂草的种类选择适合的除草剂,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9-10]。因此,加强对蔗农防除杂草的技术指导是当前甘蔗田间管理的重点任务。
4.3.2 加快甘蔗施肥和大培土
当前是甘蔗施攻茎肥的关键时期,各地应利用雨前或雨后土壤水分适宜的时机,加快甘蔗施肥和大培土,重施攻茎肥,确保甘蔗有充足的养分供应,争取有较大的单茎重。建议新植蔗的攻茎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公顷施用尿素375~450 kg,氯化钾15~20 kg;如果至今未施肥的宿根蔗每公顷施氮磷钾总含量45%以上的复合肥750~1 125 kg+尿素300~450 kg。施肥后即时进行大培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3.3 做好螟蟲和绵蚜虫的防治
6月下旬至7月初第三代螟虫将发生,尤其第三代条螟,将引起大量刚拔节不久的蔗株枯心造成枯梢,各地应根据糖厂的虫情预测预报,做好喷药防治工作,确保不受螟虫为害,以提高有效茎数,增加产量和蔗糖分[11-13]。6月下旬至7月初和9月是绵蚜虫重点防治时期,建议在6月下旬每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40~225 g,或5%吡虫啉乳油300~450 mL,或用50%辟蚜雾水剂750~900 mL,兑水675~900 kg喷雾防治。9月如果仍发现有绵蚜虫危害的蔗田,用上述药剂再次喷雾防治,以确保甘蔗正常成熟,提高甘蔗蔗糖分和蔗汁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杨瑞,杨丽涛,谭宏伟,等. 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J].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0):1 770-1 775.
[2] 刘全跃,周海涛. 南糖公司、凯利公司在武鸣县实施“双加双带”新模式推动“双高”新发展的调查报告[J].广西糖业,2015(3):3-5.
[3] 周爱芳. 崇左市甘蔗“双高”基地建设问题与建议[J]. 南方园艺,2016,27(2):27-29.
[4] 雷崇华,于凤良,李廷化,等.蔗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分析[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6):44-46.
[5] 何志强,岑延新,陆 驰,等. 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及效益分析[J].中国糖料,2015,37(2):61-62.
[6] 潘雪红,黄诚华. 应用性诱剂防治甘蔗螟虫[J]. 中国糖料,2012(1):63-66.
[7] 农雪萍. 甘蔗品种在崇左市江州区对比试验初报[J]. 广西糖业,2016(3):11-13.
[8] 韦昌联. 广西蔗区新台糖22号种性退化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 113-2 117.
[9] 闫青云,梁元耀,方 峰,等. 4 种除草剂防除甘蔗田恶性杂草试验[J]. 西南农学报,2011,24(6):2 234-2 237.
[10] 李 贵,吴竞仑. 除草剂对作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安微农业科学,2007,35(29):9 157-9 159.
[11] 潘雪红,黄诚华,魏吉利,等. 卵寄生蜂对甘蔗螟虫寄生情况的初步调查[J]. 中国糖料,2015,37(6):53-55.
[12] 李文凤,尹 炯,黄应昆,等. 甘蔗螟虫为害损失研究[J]. 植物保护,2016,42(4):205-210.
[13] 李毅杰,段维兴,王泽平,等. 2015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J]. 中国植保导刊,2016(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