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

2015-01-07 16:52王延玲张海腾牛海燕魏杰姚德常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苗情小麦

王延玲+张海腾+牛海燕+魏杰+姚德常

摘要: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关键词:小麦;足墒播种;欠墒播后浇水;苗情

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057-03

宽幅精播和半精播技术是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为确保在不同墒情下小麦一播全苗,冬前达到壮苗,我们进行了小麦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处理下不同播深的对比试验,以找出两种条件下的适宜播深,为小麦丰产打好苗情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试验地点为滕州市西岗镇温塘村,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2%,pH值7.0)。结合耕地基施小麦配方复合肥(N∶P∶K=18∶15∶12)750 kg/hm2。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10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5.6 m2,行距26 cm,行长20 m,播幅8 cm。18日分别在足墒土壤(0~2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为84.19%)和较旱土壤(0~2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51.76%)采用人工点播,播深均分别采用3、5、7、10 cm 4个处理,每小区播种1.2万粒(为减少误差,小麦种子全部采用人工挑选并查数,每米播种200粒)。小麦播种后较旱土壤立即浇水,足墒土壤不浇水。

1.3调查项目与测量

调查小麦出苗期及土壤温度。齐苗后人工间苗,折计每公顷基本苗300万株,不足300万株的不间苗。为保证留苗均匀,按一米苗量为单位分别间苗。12月5日浇越冬水前,每小区挖20株小麦调查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田间管理按大田管理方式进行。

1.4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由表1可见,足墒播种播深3、5 cm的始见苗日和出苗期相同,均比播深7 cm的早1天,比播深10 cm的早2天;播深5 cm的齐苗期最早,比播深3 cm的早2天,比播深7 cm的早4天,比播深10 cm的早6天。从出苗率看,播深5 cm的最好,除与播深3 cm的相比差异显著外,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播深3、7、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由表2可见,欠墒播后浇水条件下播深3、5 cm的始见苗日最早,比播深7 cm的早1天,比播深10 cm的早2天。播深3、5 cm的出苗期和齐苗期相同,比播深7 cm的出苗期早1天,齐苗期早4天;比播深10 cm的出苗期早2天,齐苗期早6天。从出苗率看,播深3 cm的出苗最好,除与播深5 cm的相比差异显著外,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播深5、7、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由表1、表2可知,播深3 cm的足墒播种比欠墒播后浇水出苗率低16.7%,播深5 cm的低2.4%,

播深7 cm的高17.9%,播深10 cm的高1.2倍。故认为墒情差时播后浇水播深3 cm最好,5 cm次之,7 cm和10 cm均不可取;墒情适宜时播深5 cm最好,3 cm次之,7 cm和10 cm处理也不可取。

2.2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对麦苗性状的影响

2.2.1对苗高的影响如图1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最高,其次为播深7、3 cm处理,播深10 cm的最矮;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随播深增加麦苗增高。从田间实际调查结果看,欠墒播后浇水下播深10 cm处理麦田的出苗率低,苗量少,约150万/hm2,其余小区基本苗约300万/hm2。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苗株生长最好,播深7、3 cm次之;欠墒播种的麦苗整体生长小于足墒播种。

2.2.2对麦苗主茎叶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小麦主茎叶数最多,其次为播深3 cm的,播深7、10 cm的差异不大;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的小麦主茎叶数随着播深的增加逐步减少。播深3、5、7、10 cm的主茎叶数,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处理间相差分别为-0.1、

2.2.3对麦苗地中茎的影响如图3所示,地中茎的长度随着播深的增加而增长,足墒播种播深3、5 cm的麦苗均没有地中茎,播深7 cm的出现地中茎;欠墒播后浇水下播深3 cm的麦苗没有地中茎,播深5 cm的出现地中茎但较短,有地中茎比率约为40%。足墒播种的麦苗地中茎均比欠墒播后浇水的短。

2.2.4对麦苗不定根的影响如图4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不定根数最多,不定根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播深5 cm>3 cm>7 cm>10 cm;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麦苗的不定根数,随播深增加逐渐减少。除足墒播种播深3 cm的麦苗不定根数与欠墒播种同播深的相等外,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其它相同播深各处理的麦苗不定根数均为前者高于后者。播深5 cm的两处理麦苗不定根数相差最大,为2.4条。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不定根数最多,播深3 cm次之;欠墒播后浇水处理播深宜为3 cm。

2.2.5对麦苗分蘖的影响如图5所示,足墒播种各处理麦苗的分蘖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播深5 cm>3 cm>7 cm>10 cm;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麦苗的分蘖数随播深增加逐渐减少。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相比,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分蘖数最多,其次为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除播深3 cm的欠墒播后浇水的分蘖数多于足墒播种处理外,其它相同播深处理足墒播种的分蘖数均高于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播深5 cm处理,足墒播种比欠墒播后浇水的分蘖数平均增加0.97个,其余各处理分蘖数相差约0.4个。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最利于麦苗分蘖,其次是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处理。

3讨论与结论

小麦出苗后至越冬前,每出生一片叶约需70~80℃的积温[1]。本试验结果表明,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相比,除播深3 cm处理的麦苗主茎叶少0.1片外,其余各处理的主茎叶均多于欠墒播后浇水的。

小麦播深超过5 cm,分蘖就要受到抑制[1]。本试验结果表明,足墒播深5 cm的分蘖数最多,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分蘖数次之。足墒播深3 cm,土壤通透性强,土壤失水快,不利于小麦出苗和分蘖;欠墒播后浇水,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通透性差,播种越浅越利于小麦出苗和分蘖。

综上所述,小麦足墒播种,适宜深度为5 cm,过深或过浅都不同程度地对小麦出苗、株高、主茎叶数、不定根和冬前分蘖有不利影响;欠墒播后浇水,适宜播深为3 cm,随着播深增加主茎叶数减少,地中茎增长,不定根数和分蘖数减少。两种墒情下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比较,足墒播种播深5 cm处理除出苗率低于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处理外,冬前苗情其它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者。

参考文献:

[1]农业部. 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有哪些[EB/OL]. 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7-18.

摘要: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关键词:小麦;足墒播种;欠墒播后浇水;苗情

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057-03

宽幅精播和半精播技术是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为确保在不同墒情下小麦一播全苗,冬前达到壮苗,我们进行了小麦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处理下不同播深的对比试验,以找出两种条件下的适宜播深,为小麦丰产打好苗情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试验地点为滕州市西岗镇温塘村,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2%,pH值7.0)。结合耕地基施小麦配方复合肥(N∶P∶K=18∶15∶12)750 kg/hm2。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10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5.6 m2,行距26 cm,行长20 m,播幅8 cm。18日分别在足墒土壤(0~2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为84.19%)和较旱土壤(0~2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51.76%)采用人工点播,播深均分别采用3、5、7、10 cm 4个处理,每小区播种1.2万粒(为减少误差,小麦种子全部采用人工挑选并查数,每米播种200粒)。小麦播种后较旱土壤立即浇水,足墒土壤不浇水。

1.3调查项目与测量

调查小麦出苗期及土壤温度。齐苗后人工间苗,折计每公顷基本苗300万株,不足300万株的不间苗。为保证留苗均匀,按一米苗量为单位分别间苗。12月5日浇越冬水前,每小区挖20株小麦调查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田间管理按大田管理方式进行。

1.4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由表1可见,足墒播种播深3、5 cm的始见苗日和出苗期相同,均比播深7 cm的早1天,比播深10 cm的早2天;播深5 cm的齐苗期最早,比播深3 cm的早2天,比播深7 cm的早4天,比播深10 cm的早6天。从出苗率看,播深5 cm的最好,除与播深3 cm的相比差异显著外,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播深3、7、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由表2可见,欠墒播后浇水条件下播深3、5 cm的始见苗日最早,比播深7 cm的早1天,比播深10 cm的早2天。播深3、5 cm的出苗期和齐苗期相同,比播深7 cm的出苗期早1天,齐苗期早4天;比播深10 cm的出苗期早2天,齐苗期早6天。从出苗率看,播深3 cm的出苗最好,除与播深5 cm的相比差异显著外,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播深5、7、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由表1、表2可知,播深3 cm的足墒播种比欠墒播后浇水出苗率低16.7%,播深5 cm的低2.4%,

播深7 cm的高17.9%,播深10 cm的高1.2倍。故认为墒情差时播后浇水播深3 cm最好,5 cm次之,7 cm和10 cm均不可取;墒情适宜时播深5 cm最好,3 cm次之,7 cm和10 cm处理也不可取。

2.2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对麦苗性状的影响

2.2.1对苗高的影响如图1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最高,其次为播深7、3 cm处理,播深10 cm的最矮;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随播深增加麦苗增高。从田间实际调查结果看,欠墒播后浇水下播深10 cm处理麦田的出苗率低,苗量少,约150万/hm2,其余小区基本苗约300万/hm2。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苗株生长最好,播深7、3 cm次之;欠墒播种的麦苗整体生长小于足墒播种。

2.2.2对麦苗主茎叶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小麦主茎叶数最多,其次为播深3 cm的,播深7、10 cm的差异不大;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的小麦主茎叶数随着播深的增加逐步减少。播深3、5、7、10 cm的主茎叶数,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处理间相差分别为-0.1、

2.2.3对麦苗地中茎的影响如图3所示,地中茎的长度随着播深的增加而增长,足墒播种播深3、5 cm的麦苗均没有地中茎,播深7 cm的出现地中茎;欠墒播后浇水下播深3 cm的麦苗没有地中茎,播深5 cm的出现地中茎但较短,有地中茎比率约为40%。足墒播种的麦苗地中茎均比欠墒播后浇水的短。

2.2.4对麦苗不定根的影响如图4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不定根数最多,不定根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播深5 cm>3 cm>7 cm>10 cm;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麦苗的不定根数,随播深增加逐渐减少。除足墒播种播深3 cm的麦苗不定根数与欠墒播种同播深的相等外,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其它相同播深各处理的麦苗不定根数均为前者高于后者。播深5 cm的两处理麦苗不定根数相差最大,为2.4条。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不定根数最多,播深3 cm次之;欠墒播后浇水处理播深宜为3 cm。

2.2.5对麦苗分蘖的影响如图5所示,足墒播种各处理麦苗的分蘖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播深5 cm>3 cm>7 cm>10 cm;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麦苗的分蘖数随播深增加逐渐减少。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相比,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分蘖数最多,其次为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除播深3 cm的欠墒播后浇水的分蘖数多于足墒播种处理外,其它相同播深处理足墒播种的分蘖数均高于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播深5 cm处理,足墒播种比欠墒播后浇水的分蘖数平均增加0.97个,其余各处理分蘖数相差约0.4个。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最利于麦苗分蘖,其次是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处理。

3讨论与结论

小麦出苗后至越冬前,每出生一片叶约需70~80℃的积温[1]。本试验结果表明,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相比,除播深3 cm处理的麦苗主茎叶少0.1片外,其余各处理的主茎叶均多于欠墒播后浇水的。

小麦播深超过5 cm,分蘖就要受到抑制[1]。本试验结果表明,足墒播深5 cm的分蘖数最多,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分蘖数次之。足墒播深3 cm,土壤通透性强,土壤失水快,不利于小麦出苗和分蘖;欠墒播后浇水,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通透性差,播种越浅越利于小麦出苗和分蘖。

综上所述,小麦足墒播种,适宜深度为5 cm,过深或过浅都不同程度地对小麦出苗、株高、主茎叶数、不定根和冬前分蘖有不利影响;欠墒播后浇水,适宜播深为3 cm,随着播深增加主茎叶数减少,地中茎增长,不定根数和分蘖数减少。两种墒情下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比较,足墒播种播深5 cm处理除出苗率低于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处理外,冬前苗情其它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者。

参考文献:

[1]农业部. 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有哪些[EB/OL]. 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7-18.

摘要: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关键词:小麦;足墒播种;欠墒播后浇水;苗情

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057-03

宽幅精播和半精播技术是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为确保在不同墒情下小麦一播全苗,冬前达到壮苗,我们进行了小麦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处理下不同播深的对比试验,以找出两种条件下的适宜播深,为小麦丰产打好苗情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试验地点为滕州市西岗镇温塘村,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2%,pH值7.0)。结合耕地基施小麦配方复合肥(N∶P∶K=18∶15∶12)750 kg/hm2。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10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5.6 m2,行距26 cm,行长20 m,播幅8 cm。18日分别在足墒土壤(0~2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为84.19%)和较旱土壤(0~2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51.76%)采用人工点播,播深均分别采用3、5、7、10 cm 4个处理,每小区播种1.2万粒(为减少误差,小麦种子全部采用人工挑选并查数,每米播种200粒)。小麦播种后较旱土壤立即浇水,足墒土壤不浇水。

1.3调查项目与测量

调查小麦出苗期及土壤温度。齐苗后人工间苗,折计每公顷基本苗300万株,不足300万株的不间苗。为保证留苗均匀,按一米苗量为单位分别间苗。12月5日浇越冬水前,每小区挖20株小麦调查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田间管理按大田管理方式进行。

1.4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由表1可见,足墒播种播深3、5 cm的始见苗日和出苗期相同,均比播深7 cm的早1天,比播深10 cm的早2天;播深5 cm的齐苗期最早,比播深3 cm的早2天,比播深7 cm的早4天,比播深10 cm的早6天。从出苗率看,播深5 cm的最好,除与播深3 cm的相比差异显著外,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播深3、7、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由表2可见,欠墒播后浇水条件下播深3、5 cm的始见苗日最早,比播深7 cm的早1天,比播深10 cm的早2天。播深3、5 cm的出苗期和齐苗期相同,比播深7 cm的出苗期早1天,齐苗期早4天;比播深10 cm的出苗期早2天,齐苗期早6天。从出苗率看,播深3 cm的出苗最好,除与播深5 cm的相比差异显著外,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播深5、7、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由表1、表2可知,播深3 cm的足墒播种比欠墒播后浇水出苗率低16.7%,播深5 cm的低2.4%,

播深7 cm的高17.9%,播深10 cm的高1.2倍。故认为墒情差时播后浇水播深3 cm最好,5 cm次之,7 cm和10 cm均不可取;墒情适宜时播深5 cm最好,3 cm次之,7 cm和10 cm处理也不可取。

2.2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对麦苗性状的影响

2.2.1对苗高的影响如图1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最高,其次为播深7、3 cm处理,播深10 cm的最矮;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随播深增加麦苗增高。从田间实际调查结果看,欠墒播后浇水下播深10 cm处理麦田的出苗率低,苗量少,约150万/hm2,其余小区基本苗约300万/hm2。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苗株生长最好,播深7、3 cm次之;欠墒播种的麦苗整体生长小于足墒播种。

2.2.2对麦苗主茎叶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小麦主茎叶数最多,其次为播深3 cm的,播深7、10 cm的差异不大;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的小麦主茎叶数随着播深的增加逐步减少。播深3、5、7、10 cm的主茎叶数,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处理间相差分别为-0.1、

2.2.3对麦苗地中茎的影响如图3所示,地中茎的长度随着播深的增加而增长,足墒播种播深3、5 cm的麦苗均没有地中茎,播深7 cm的出现地中茎;欠墒播后浇水下播深3 cm的麦苗没有地中茎,播深5 cm的出现地中茎但较短,有地中茎比率约为40%。足墒播种的麦苗地中茎均比欠墒播后浇水的短。

2.2.4对麦苗不定根的影响如图4所示,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不定根数最多,不定根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播深5 cm>3 cm>7 cm>10 cm;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麦苗的不定根数,随播深增加逐渐减少。除足墒播种播深3 cm的麦苗不定根数与欠墒播种同播深的相等外,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其它相同播深各处理的麦苗不定根数均为前者高于后者。播深5 cm的两处理麦苗不定根数相差最大,为2.4条。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不定根数最多,播深3 cm次之;欠墒播后浇水处理播深宜为3 cm。

2.2.5对麦苗分蘖的影响如图5所示,足墒播种各处理麦苗的分蘖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播深5 cm>3 cm>7 cm>10 cm;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麦苗的分蘖数随播深增加逐渐减少。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相比,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麦苗分蘖数最多,其次为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除播深3 cm的欠墒播后浇水的分蘖数多于足墒播种处理外,其它相同播深处理足墒播种的分蘖数均高于欠墒播后浇水各处理。播深5 cm处理,足墒播种比欠墒播后浇水的分蘖数平均增加0.97个,其余各处理分蘖数相差约0.4个。故认为足墒播种播深5 cm最利于麦苗分蘖,其次是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处理。

3讨论与结论

小麦出苗后至越冬前,每出生一片叶约需70~80℃的积温[1]。本试验结果表明,足墒播种与欠墒播后浇水相比,除播深3 cm处理的麦苗主茎叶少0.1片外,其余各处理的主茎叶均多于欠墒播后浇水的。

小麦播深超过5 cm,分蘖就要受到抑制[1]。本试验结果表明,足墒播深5 cm的分蘖数最多,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分蘖数次之。足墒播深3 cm,土壤通透性强,土壤失水快,不利于小麦出苗和分蘖;欠墒播后浇水,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通透性差,播种越浅越利于小麦出苗和分蘖。

综上所述,小麦足墒播种,适宜深度为5 cm,过深或过浅都不同程度地对小麦出苗、株高、主茎叶数、不定根和冬前分蘖有不利影响;欠墒播后浇水,适宜播深为3 cm,随着播深增加主茎叶数减少,地中茎增长,不定根数和分蘖数减少。两种墒情下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比较,足墒播种播深5 cm处理除出苗率低于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处理外,冬前苗情其它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者。

参考文献:

[1]农业部. 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有哪些[EB/OL]. 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7-18.

猜你喜欢
苗情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2017年东阿县小麦苗情分析及管理措施
单季直播稻种子水引发技术研究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