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英
项目化学习把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解决复杂的、真实的问题。将项目化学习引入习作教学,以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可有效改变“习作动力不足、学习方式单一、习作能力不高”的现状。下面以第二学段的单元习作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问题驱动:从“话题”走向“项目”
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既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
(一)关注社会现象
家庭、学校、社会中存在着很多难题和争议。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习作项目,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案例】三年级上册《我有一个想法》
同学们,在地铁站、公交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群低头族,手中拿着手机。这样既影响与别人的交往,又存在各种安全问题。这个周末,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劝导他们呢?
设计驱动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驱动学生自主思考。为了更好地劝导他人,学生会多渠道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低头看手机产生的不好影响,同时将自己零散的想法组织成连贯清楚的语言,并且注意表达的方式。
(二)解决生活问题
习作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的驱动性问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学生乐于探究。
【案例】四年级下册《我的动物朋友》
校园中的羊宝宝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了。它想要寻找一个新朋友。因此,大队部在校园里广发征集令,举办“集合啦!羊宝宝的好朋友——校园羊宝宝朋友推荐会”。请积极参与,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惹人喜爱的小动物,成为羊宝宝成长的好伙伴。一旦提议被采用,你推荐的动物就会在学校里安家,你也将获得照顾动物的资格。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用“介绍动物特点”这个核心目标重构已有文章及相关补充资料,用“怎样写推荐卡引入合适的动物”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收集、筛选资料,有效表达。
(三)留下个人足迹
项目化习作中可引入学生喜欢的活动,如举办故事会、争做小导游等,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案例】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这学期的六一节,三年级学生要参加十岁成长礼活动。为了展示我们星星中队的风采,我们来写一写身边同学的特点,然后一起制作一本特别的书——《最闪亮的星星们》,作为献给自己的成长礼物。我们应该如何制作呢?
这样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完成具有实践意义且复杂的写作任务,最终形成纪念册。
二、支架助力:从“模糊”走向“清晰”
每个单元的“习作提示”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生活,设计合适的支架,帮助学生探索研究,完成任务。
(一)基于真实起点,前置预学支架
习作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起点。安排预学,掌握学情,能帮助教师有的放矢。
【案例】三年级上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1.出示学生课前填写的、较为典型的观察记录表。思考:读一读,和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比一比,谁能发现他们的观察细致在哪里?(交流反馈观察方法:长时间耐心观察;运用摸、听、尝、闻等多种方法;边观察边查找资料)
2.出示两份有关动物的观察记录表。思考:哪里体现观察的细致?
(1)选读观察记录表上的内容,补充阅读《搭船的鸟》,交流反馈观察方法。
(2)播放学生观察的动物的视频,与文字记录进行对比,提出修改建议。
在“先学后教”理念指引下,课前学生独立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并进行记录。课中教师运用观察记录表,根据学生的观察兴趣点和起点,展开教学,打破学习壁垒,让思维方法可视化。
(二)基于真实情感,嵌入范文支架
教师可运用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只有认真观察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才能拥有鲜活的情感体验。
【案例】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师出示范文,请学生猜一猜写的是班上的哪两位同学。
范文1:他是“查字典大王”。有一次,我们学写“史”这个字,大家都认为它的部首是“口”,生字卡片上也是这么写的。可是他写的却是“丨”。开始,老师以为他错了,让他订正。只见他迅速地翻出自己的字典,认真地查了起来,然后走到老师身边,一边查一边告诉老师他的依据:“‘口’能查到,但是后面有圈。‘丨’也能查到,而且后面没有圈。所以,‘丨’是最规范的。”老师马上表扬了他,对大家说:“以后读字音、解字义遇到困难,只要找他就好了。”
范文2:她是我们班的“写作大王”。学校自由活动时间是她的写作时间,不需要多久,她就把一篇习作写完了。放学回到家里,她总是拿出周记本记录她的所看所想,有时一个周末就能写上好几篇,而且每一篇都句子通、词语妙。假期到外面郊游,她也常带着稿纸,一旦有想写的内容就拿出来现场写作,像写生一样。这些文章让我们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章选用的素材都来自发生在班级中的真实事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方法的指导。
(三)基于真实难点,设计图式支架
思维导图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题并选择最佳的表现方式,以展开写作实践的思维工具。它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安排材料,掌握全篇的基本骨架,使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如写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可以让学生对上述两篇范文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反映人物的特点,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反映人物的特点。
三、合作学习:由“单一”走向“多元”
项目化习作一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项目收集信息,探讨方案,解决问题,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一)互助式合作,学习有广度
当学习任务有一定难度,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学生可以进行互助式合作学习。
【案例】四年级下册《我的动物朋友》
师:我们已经在科学课确定了适合学校养殖的动物,现在请喜欢相同动物的同学分为一组,确定组长和组名。现在我们要完成个人推荐卡。(出示活动要求,如图1)
之后选取个人推荐卡进行交流,学生相互评价,给出修改建议。
互助式小组往往由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但大家的任务是一样的,可以集思广益。
(二)协作式合作,学习有力度
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教师可指导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分配任务,合作完成习作。比如,三年级上册《这儿真美》一课中,学生进行协作式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制作展示杭州风光的明信片,主要分为文字和图片两部分(具体流程见图2)。
项目化习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其灵活运用习作力,培养合作力,提升习作水平,融学习与成長于一体,为习作教学开辟出新的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蔡燕娜.遵循三个导向,设计习作项目[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5).
[3]谢宇松.项目化学习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8(23).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