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升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这一学科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的重要学科。为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串联其他学科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掌握知识,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知识面。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串联式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串联式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34
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黄金时期就是在初中阶段,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中考不是重点考查科目,所以其课程安排上较为不合理,因此学生受到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这就导致这一教育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为空谈。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特点,将分散的课程时间及授课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串联,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法治与道德知识,另一方面也对其他的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串联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串联式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且涉及范围广泛,所以应用串联式教学方法能有效连接知识点,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活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串联式教学方法,要注意以学生为本,以追求自我价值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应用串联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并注意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整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串联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为串联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将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每一学科的知识各不相同,且这些知识都是学生步入社会所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及基本实践能力的理论支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联合其他学科内容,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实践,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多方面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串联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得到有效内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实际串联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内化,所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去仔细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及关系,就很难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串联式教学方法的质量和效率,也难以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意义。
2.混乱的串联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串联式教学过程中,因为与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知识点聚集,这就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十分混乱,在学习的时候应接不暇,学习效率低下,很容易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且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学习水平有所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所以学生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对于繁杂的知识不能长久记忆。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将自身的学习精力放在提升主科成绩方面,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没有意识到这一学科的实际内涵与重要性。面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了解这一学科的实际教育功能,并全面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学科时的态度与认知水平。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顺利进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知识面有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串联式教学过程中,因为要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科学串联,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水准、职业技能及宽广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量。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后,才能严格要求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需求,并且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但是现阶段有一些教师资历不高,实践教学能力素养不足,造成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是一种实践操作和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学科,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学校应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培养和锻炼,一方面是检验他们自身专业是否过硬,二是练就他们言传身教的能力,三是引导他们创新授课的模式。如果学校不进行对教师们的定期培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也不会提高,甚至会停滞不前。这种教学理念也不符合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串联式教学的开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串联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1.与语文学科相互串联,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习并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串联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其内容与语文知识相串联,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增强生命的韧性》这节课时,就可以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如苏联作家高尔基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且人生的经历也十分坎坷,但是高尔基却从不轻言放弃,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努力生活且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创作了被世人所熟知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经典作品。另外,还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名句,帮助学生加深对实现人生目标要持有坚强意志,增加生命韧性的理解。所以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初中语文课程进行串联式教学,将知识进行相互渗透,能够有效增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与历史学科相互串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就是历史,因为历史学科在某一时期的思想就蕴含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内容,教师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学科进行串联,学生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感悟和理解,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教师在讲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和提出背景,还能使学生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节课的内容加深认识和理解。或者在讲解《生命可以永恒吗》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借用明代诗人文嘉所作的《明日歌》及清代诗人鹤滩所作的《明日歌》来了解生命和时间的意义,生命不是永恒的,所以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浪费时间的事情。
3.与音乐学科相互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教育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这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目标相一致,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引发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可以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音乐教材相串联。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心国家发展》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歌唱祖国》这首歌,在讲解《中华一家亲》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五十六个民族》,歌曲的播放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或者在讲解《建设美丽中国》这节课时,教师也以为为学生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感受到党的伟大形象,以及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
4.与时政热点相互串联,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存的课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时政热点相互串联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再在课堂上添加一些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其次可以设置适宜的课堂情境,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国好大家才会好》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和明确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内容较为抽象,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播放一些当下的时政新闻,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些时政新闻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例如可以播放一些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视频、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视频及我国在面临疫情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心视频,这些视频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自己这个个体不能脱离国家这个大集体而存在,且自己这个个体对于国家这个集体也能够发光发热。这样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掌握知识。
5.与生活实际相互串联,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来自生活,所以将这一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串联,更能够有效还原教材内容及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强化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与社会》这一课时,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认知水平,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合作小组,选择发放法律知识传单、社区养老院帮扶活动等来帮助学生提升对“我与社会”内容的认知,学生各有分工,相互配合,通过实际的动手动脑进行参与,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社会交际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之后对服务人群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和比对,来深入了解社会人群的思想,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提升了学生深入探究及积极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与传统文化相互串联,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涉及许多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甚至文字过多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发挥串联式教学的实际功能,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相结合。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及当地地域特色的认知,弘扬爱国主义情怀,还能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发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及给自己带来的优质生活而感到自豪的情绪,产生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这也到达到了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串联式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走进老师》和《师生交往》这两节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孔子授课的相关视频,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因为传统文化中孔子对于弟子的教育及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叙述了师生之间交往是平等且相互学习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新知识,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綜上所述,在初中教育过程中使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串联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既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并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相互渗透,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另一方面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接触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进而培养出创新型及复合型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海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新丝路》2019年第5期。
[2] 张凤《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读与写》2020年第6期。
[3] 张间花《论广州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期。
[4] 丁艳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22期。
[5] 陈妍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S2期。
[6] 付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38期。
[7] 陈春萍《体验式学习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年第12期。
[8] 王芬《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式探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
(柳雯琪,1996年生,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