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林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倾听他们的心声,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宽松的、活跃的课堂里遨游,激活他们已有经验和潜在的创造力,使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变得“和谐”?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创设“和谐美”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和谐美;创设策略
一、平等对话——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非意志间的冲突”,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让师生在率直、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索,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课,教学《太阳》第二课时,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同样大的圆,一个涂上红色,标明“太阳”,另一个涂上绿色,标明“地球”。刚落笔,孩子们纷纷举手,“老师,你画错了。太阳和地球不一样大呀!”老师说:“是呀,太阳是地球的130万倍,可黑板画不下呀!你们就想想办法让它们变得一样大吧!”孩子们稍作思索,又举起小手:“把地球扩大130万倍。”“把地球缩小130万倍。”他们说得多好呀!孩子们把从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来,不但真正认识了太阳“很大”的特点,而且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也得充分体现。课上,老师利用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使其主动跟课本对话、跟老师对话、平等交流,充分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感情上更融洽,心理上更能沟通,气氛更宽松,师生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和谐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组合搭配,组成4—6人为一学习单位的合作小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具有一定合作价值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并推荐学习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活动。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及反馈能够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小组成员互相沟通,真正互动起来,从而达到互相激励,促进自主学习,高效实现目标的目的。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促进交流。如《三顾茅庐》中有“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一句。课上,我提问: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把山冈比作卧龙?然后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言。
“老师,因为山冈弯弯曲曲、高低起伏,而卧着的龙也是这样的。”
“因为龙不可能是直的,只有弯弯曲曲,才能显示龙很有活力,是一条将要腾飞的龙,恰好山冈也是弯弯曲曲,他们之间很像。”
……
“老师认为这句话中把‘卧龙换成‘巨龙比较好,因为这样更能反映这条龙是一条活龙,一条将要腾飞的巨龙。”
“老师,我很同意您的观点,因为用巨龙能突出这条龙具有活力。”
“不,我觉得这里用卧龙好,因为使用卧龙更能突出这座山的神秘,从而和文章后面的句子对应起来。”
“对……”几个同学表示赞同。
“老师,刘备两次请诸葛亮都没出山,说明诸葛亮也很神秘,而这里用卧龙符合人物性格,诸葛亮也正像将要腾飞的卧龙,所以我也觉得用卧龙比较好。”小涛胸有成竹地补充着。
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构建出了一条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对知识的掌握从零散到完整、对课文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激励探索——评价手段的和谐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如在教学《二泉映月》第4自然段后,我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和水平读,放开读、放松读,将自己放到阿炳当时所处的环境中去体会、去读,并让他们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同学们的相互评价、相互修正下,大家读的既响亮又富有感情,能够真正感受到阿炳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样的学习评价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才能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去充分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四、开拓创新——教学资源的和谐美
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天文、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教育资源,重组教学信息,找准切入点,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在教学《火烧赤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找找有关三国的小资料了解历史背景。课上,学生纷纷提出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其中有一学生倍受人瞩目,他问:如果曹操不骄傲,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他还会失败吗?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曹操肯定赢。提问的孩子沉静下来,拿出《三国演义》,用极短的时间读了一段曹操谋士的话,证明出他失败的原因是遇见性没诸葛亮强。同学们都对他投去异样的目光,我也及时给予了表扬。
低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居于直观形象的概括水平。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他们先看、再想、然后说。笔者在教学《春天》时,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要求他们边欣赏边观察边感受。接着在玩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做好“说”的准备。最后,带回教室练习说话,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玩,在玩中活动,并创设情境让他们去观察,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学生既想讲,又有内容讲,促进了他们新观点、新思路的迸发。
总之,平等、合作、激励、创新,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这样,但我们要把它当作一种美的境界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