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平仄押韵为手段,使得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也是其传承多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不仅需要创新发展,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更加进步,同时我们也需要继承传统文化,古诗词作为其中优秀的代表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发展的一种文化类型。基于此,传承文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研究就应运而生了,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去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呢?如何做好文化的传承与课本的学习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本文从诗词赏析方法入手来谈一谈。
关键词:传承文化 小学语文 古诗词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02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时代要求学校完成文化传承,并针对中华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想。小学教育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接触中华历史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历史的传承意识。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但是对于一味传授单调乏味的知识而言,更好的方式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更是显得非常必要。
一、注重课前的预习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点是需要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只有学会了相关知识,才能达到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最终目的。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而言,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实现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此同时,教师针对相关内容,也应认真进行备课。通过教师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提前准备,能够使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更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穿插其他的文化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预习不能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理解上,而应该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点而深入剖析文章,这对于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知识永远都不是一个单一的,特别是语文,特别是古诗词,各种词句的用法和释义都有相同的地方,这也就是预习很重要的原因了。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时候,教师根据三首诗词的大意,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诗词的意思进行掌握。其次,教师利用这三首诗词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例如诗中出现的舟字,根据现代文解释,就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即船。在对学生讲解时,就要联系中华传统文化对舟和船之间的不同区别进行研究。与此同时,还要针对诗词的结构进行理解和分析,什么是词牌名?诗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诗词题目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对诗词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稳固。
教师在正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先进行诗词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自行思考作者在创作诗词时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心理环境与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思考。第二个步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且将感情代入其中,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时,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第三,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诗词创作的意境,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的教学课堂,并且在课堂中对于诗词进行逐字逐句的思考与翻译,让学生产生对于诗词的热爱。第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作者对于情感的表达,加深学生对于诗词中情感的深刻理解,能够用心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并且能够体会作者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一定的共鸣,并且能够联系到生活当中。
二、课上创造意境让学生更好理解
诗词是古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诗词的创作内容也包含了创作背景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教学过程中,應在课堂上创造与诗词相关的意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意境了解整首诗词所蕴含的具体思想。教师在课堂上可对诗词描绘的故事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诗词表达的具体情感。一般情况下,诗词所具有的具体意思包括了赞美、歌颂以及抨击当前社会现象等。由此可见,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传达诗人情感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意境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充分地对诗词进行理解,还能够为学生传递更多的文化元素,学生通过意境感受诗人当时的思想,对古代文学发展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将学习文化和传承文化融为一体。
特定的学习环境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对于诗词的内容进行理解,这也是让学生直观学习诗词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新的教学方式,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于诗词进行自主研究,自行学习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小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中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情境,让学生分别对泉水、杨柳等角色进行扮演,体现出诗词中的文化意境,深刻体会到诗词中的文化素养。
例如,《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作的一系列诗词中的一首。这首词的背景是红军长征,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情景一般都不了解,同时无法理解长征中的艰辛。因此在整首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出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条件,才能让学生领会到这是一首赞美红军不怕困难、积极拼搏的诗。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体验到红军当年的不容易。其次,根据诗歌呈现的意境以及红军长征的困难进行分析,利用毛主席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当年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遭遇,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红军的拼搏精神,同时让学生对革命先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不仅能够体现诗歌之美,还能够让学生学习红军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诗歌结构上来研究,这是一首律诗,句子并不会太生涩难懂,但是对于很多年代久远的小众古诗词的理解就并非如此了,因此意境的营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意境的营造能够让学生在对一些词句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很好地把握诗词的大体分向,因此意境营造法对学生理解一些课外的古诗词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意境营造法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能够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欣赏水平,能够更好地把握主题脉络。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含有多个教学过程,且层次不一,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有其特定的难度与特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同时有不同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决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要能够被当前阶段的学生所接受,并且对于所教的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能够自发主动地进行阅读理解,使得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理解并且吸收文章的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时,可以将游戏方式纳入教学当中,使用游戏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诗词的文化内涵,游戏教学的方式也是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体会诗词中诗人在创作时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对于学生起到积极作用,能够让学生产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并且增加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对诗词的知识点进行拓展
针对高年段的学生而言,对诗词大意的理解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同时,由于古诗的特性,基本上字句精炼,朗朗上口,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记忆时,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针对诗词的表面进行教学,要透过诗词所表现的具体含义进行知识拓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应针对诗词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将诗词背后的文化进行传承。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能动作用,对诗词进行扩展式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诗词产生的背景以及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有一个了解。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加透彻。与此同时,教师拓展知识点时,要有针对性,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学习中传承文化,把握有用的知识。在语文诗词教学中,这样的授课方式属于一举两得。同时对于学生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等都是极其有益的。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的时候,对知识点进行拓展的教学作用就发挥出来了。针对《浪淘沙》进行拓展,将词中出现的银河、织女、牛郎进行拓展,学习中国文化。通过传统文化故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加强学生对诗词背后文化习俗的了解。
再如第二首《江南春》中的“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就可以拓展到我国南朝时期,以及该时期的饮酒文化。纵观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占主要地位。诗人豪饮千杯不倒,终写下千古名句,战士狂饮,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酒就是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根据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酒文化的传承,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像这样的贯穿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传统事物可以說是非常多的,因此在拓展知识的时候,就应该多在这种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事物上下功夫。有的事物并不像表面意思那般简单,往往在不同的情景中有不同的寓意,而这又是作者的情感线索,对于整首诗的欣赏是极为关键的,诗人会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情况而借用不同的物像来托物言志,由此可见,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对于学生欣赏一首诗词是很有帮助的。
五、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拓展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不断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信息量不足以满足学生传承文化知识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点。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索取,还能拓宽学生的综合视野。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针对诗词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引导性教学,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由教师进行答案式的教学,而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在某个知识点上。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不能让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的心理。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传承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对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寒食》的时候,首先应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学习关于寒食节的相关习俗。其次,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应对寒食节的相关习俗以及来历进行补充。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寒食节以及其他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带动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再如《马诗》中有“燕山”“金络脑”等文化气息较浓的名词。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选择对这些文化气息浓厚的名词进行具体解释,但是传统的上课形式,使得教师在解析名词的过程中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针对这些文化气息浓厚的名词进行讲解时,应引导学生在课后时间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积极进行文化传承,使文化知识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像这样的文化知识简直数不胜数,有的目前仍然流行,人们的认识也会相对清楚一些,然而有很大一部分是现代已经不再流行的,因此就需要同学们更多地去翻阅资料,来填补这一部分知识的盲区。
综上所述,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以及古诗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学生掌握透彻的,因此,文化传承和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古诗词欣赏的方法亦如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一个体系,这同样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的诗词欣赏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樊行伍《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方法》,《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32期。
[2] 王玲《浅谈如何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奠定基础》,《亚太教育》2019年第11期。
[3] 刘春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8期。